马章武莫情怀
1962年我申请从雪兰莪州调回来槟城任教。我费了很大的“人力”,同时劳动了很多师长、官员之类的长辈的帮忙,结果,槟城州教育局以槟城州岛上没有中学欠缺教师为由,将我安插在威省接近居林的马章武莫(MACHANG
BUBUH)的启新小学,“大材小用”。
启新的董事们对于教师礼遇一百,分派给每一位教师一个居留单位,有厅堂、厨房卧室等等,一应俱全。真要对董事们千恩万谢呀!
教师宿舍是全部单位毗邻的,是木板建筑物,有水电供应;适合有家庭的教师们居住。董事部真的设想周到。
马章武莫是一个“新村”,那是“紧急状态”的产物。政府将散居附近散居的居民都迁移到一个地方----通常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野地带,让居民自己建筑房子居住;有些地方还在居民居住的范围,四周用铁丝网围起来,意思是禁绝居民接济马共。当时政府那种“四面楚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也着实可笑!
马章武莫的居民多数是割胶为生的,此外,也在荒野处开辟一些土地耕种,因此,蔬菜瓜果等家家自足。
当年学校盛行一星期上课五天半制,星期六则是减半。
因此,我们平日居住在学校宿舍,星期六放学后就各自回家了。当时我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通常是乘搭一位张姓的同事的摩托车回槟岛。
星期六要回槟岛的时候,那些学生常常拿了家里的土产,如:木薯、番薯、瓜果等送到宿舍来,真是“却之不恭”,唯有谢谢他们的美意而收下。
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位与我同姓的非常乖巧,而且与她同座的同学,也一样的听话。偶尔我也在周末回槟城时带她们来我家见识见识市面。
当年不像如今,居林的人有机会来槟城的也不是很多,说是“见识市面”实在不为过!
马章武莫离开居林很近,有空时,我也乘搭同事的摩托车到居林逛逛,吃些当地的风味食物。
我的同事中,有一位陈姓同事,他有一位师训的同学就居住在居林,这位居林同学与我也相识,他就常常带我到他的家玩玩。
我在首都受训时结识了一位在那儿参加训练课程,毕业后到居林法庭做同译员的朋友。有时周末没回槟城,也到他家作客。
居林似乎与我很有缘,我的一位妹妹,后来结婚之后,居然在居林定居下来。她的孩子就在居林的觉民小学受教育;如今一个当医生一个当心里辅导人员。这两个幼辈有了家室之后,就没有在居林定居了。
(2020年3月28日草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