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旧书
这一段苦闷的日子整天呆在家里,最好就是将想读没有读的书,又或者读那些以前读过的书,现在印象已经模糊了的。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的应该是最适合的一本、再下来应该是《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不过当年在学院读的刘大杰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也是蛮不错的。此外,还有一本好书,就是《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全文华人常用的《通书》有转载;我们这边的妙香林寺庙的骨灰塔旁边,每年清明时节都有专人在那儿,一方面签收扫墓人的捐款,一面也将印就的《增广贤文》赠送给扫墓人。我捐了一点小钱,就取了几本,除了自己保留一本,其他的都分赠亲友。
此外,我教中学时,华文课文中有许多都是特选出来的中国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的文章重读一遍,必然获益不浅。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算相当幸运,因为读小学时,课程里有中国的地理和历史;因此无论如何总有一个轮廓式的概念。我算是比较幸运的,高中毕业后在母校度过两年的教学生涯,除了华文之外也教过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这样一来,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与一位朋友聊天,问他有去过中国旅游吗?他说,打死也不会再去中国旅游,因为那边都是骗子。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有“骗子”。几年前我与朋友们到印尼的巴厘岛旅游,还不是被人骗。骗子遍天下,只要小心,就可避免大损失!
我总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总得了解一点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你才知道自己不枉作中国人(包括海外的华人华侨)。
我进入师训学院后,有一个机会读到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一时将它当作瑰宝般的爱护,也就拼死命去诵读。这部文学史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介绍某个朝代的文学之前或者在行文里面总会提到那个朝代的一些历史以及中国特定朝代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文学的时代背景。
老实说,我对中国历史有一番比较深入的认识,实在是拜这套文学发展史之赐。
有这么多好书好读,自己却为了一些琐事耽误了一段时日,接下来再也不能懒惰了,一定要“开步走”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每天也花些时间看“电脑”,而自己又开了一个“部落客”,一有所感又得挥笔写上一些文字。用过电脑后,可能是年纪关系,自己总会昏昏沉沉的,有些时候甚至会头晕。晕得厉害就必须服药,然后再睡上两三个钟头。老年人实在麻烦,工作效率差;因此老年人一定要退休大概理由就在这里吧!
我自己爱唱歌,虽然唱得不好,但是,电脑上看到好歌,又得停下来听上一段时候。时间就在这样不受控制的情形下溜走了,自己反而一事无成!真是蹉跎岁月呀!
此外与国内外的朋友通电邮,交换一下方方面面的心得,也是需要很多时间的。不过,这些花掉的时间我倒认为是“物有所值”的。
花掉时间,只要自己觉得没有白费时间,应该不算一种“罪过”吧!嘻嘻!老祖宗千万不要责怪呀!
(2020年4月21日草于打铜湾6月8日略加修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