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星期四

警惕这样的言论



警惕这样的言论


我在朋友的部落格读到他的贴文,对于旅居海外的孩子倦鸟知返,将要回国陪妈妈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雀跃万分。这是人之常情,我也替他高兴。


我的几个孩子比较没有远大抱负,他们都留在本国发展,而且可以说都近在身边,常常可以见面,而且逢年过节,他们都携男带女回到我的老家团聚,其乐融融!


在还没有退休的日子里,有一次也是春节过去没几天,同事有各自回到工作的岗位了,我随口问一位交往密切的同事,他的孩子有回来过年吗?岂知他竟回答说:“这么远,没有回来!”

我愕然,乘搭飞机一个小时的行程怎会说远?


“父母念子长江水”,为什么这位同事竟然会帮着孩子说这种“推搪”的话?百思莫解!


我的孩子没有什么宏图大略,要到外国去作一番大发展,这得归罪他们的父母亲。做父母亲的,根本只希望他们把根留住,不想他们滞留海外。

我的一些移居海外的同学回来省亲时,总免不了凑几个当年老同学聚一聚。谈话中,知道他们的子女还勉强学上一两句诎曲聱牙的华语。至于孙子女辈,则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需要了,因为,他们早已融入当地社会了。


 我这个人思想极为保守。我要子女留下来,主要是我们这儿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我们这里拥有一个很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孩子可以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专,都可以浸淫在华文教育的氛围里面。一生一世都呼吸着华文教育的空气。
 
我很主观的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你说这样的主见是否有点老土?但是我就是这样的老土,正所谓“本性难移呀!”


环顾四周,我们这边有华文教育,每天可以读到华文报章、杂志;娱乐节目可以欣赏华文电台、华文电视台的节目、电影院的华语电影;大街小巷,有华丽的酒楼的盛宴和比较廉宜的餐馆、茶室的小食,卖的是华人餐食,都令人垂涎欲滴。


光是这种普通吃的文化,就值得我们流连忘返,而不想他去了。

年纪大了,小病痛免不了,我最近常常光顾一些医院,就常常瞥见候诊室内有六七十巴仙来自一个邻国的黄皮肤黑头发的同种人。他们彼此都以他们居留国的语言交谈,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行了。其中一些上了年纪的,还偶尔用方言交谈。


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了,依然保留这么多文化火苗。


我常常这么想,我们居留在这个国家,比起其他东南亚国家都繁荣进步,令我们的生活比较舒服,经济也比较欣欣向荣。这其中我华裔贡献的力量不容抹煞!


我们这个时代,欣逢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国家领袖,也极具远见,鼓励我国工商界豪富到中国投资;也欢迎中国人来投资,互通有无、互相提携,是一种双赢的聪明的作为。


最近,报章读到一篇报道说,我国一位过去的领导人,责怪中国人到我国来抢饭碗,真是莫名其妙的指责,背后不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意图!


大家必须关切这种煽情的不当言论的传播!


201732日稿于打铜湾)

1 条评论:

  1. 百行以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