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
流行歌曲中有一首《萍水相逢》,是许多爱好流行歌曲的朋友喜爱的曲子。
歌名《萍水相逢》是很有诗意的。长在水中的萍叫浮萍。这种水中植物,并不是常见的花草。槟城的朋友有幸,可以在植物园一瞥这种花草的“风采”
。
如果你要一睹浮萍的面貌,可到植物园去。植物园不是有一个隐蔽在草丛里面的小池塘吗?它面积大概比一个篮球场还小。这小池塘里水中漂流着那些只有两角钱硬币大小的圆形物就是浮萍。与朋友聊起来,很多人都说没有见过浮萍,其实,他们是见过浮萍,而不知道这就是浮萍。
这种浮萍,由于它的根很短,大概只有一寸长,因此,不能接触到池塘底的淤泥,因此,不能有固定的生长位置,只能在水面上随波逐流。众多浮萍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它们之间,有的在漂流中相遇擦身而过,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与曾经擦身而过的另一叶浮萍相遇就难说了。
因此,我们活在世上的人类,也很像浮萍,有的彼此分开后,直到离开这个世间,都没有再相见的日子了。这实在是件可悲的事。不止朋友是这样,有时连自己的家人也何尝不是如此?好些人兄弟姐妹小时候一起玩乐、一起长大,乐也融融;其中有的为了求学、为了工作、又或者婚嫁到外地去,一去杳如黄鹤。旧时代这样的悲剧更是频繁的在人间演出。我母亲十六七岁南来,与故乡的亲人一别就是几十年。等到我国“禁访令”解除了,我陪她回去乡下,发现与她同辈上下的已经寥寥无几了,比她年长的竟然一个都没有。她这朵浮萍真是没有机会见到旧日的萍朵了。更可悲的是,母亲的一位姐姐在乡下嫁给她姐丈。婚后不久这位姐丈就去了“金山”,我猜想是去了美国的旧金山,因为那儿有很多华裔。这个姐丈一离开家乡就没有音讯了。可能水土不服,去后就死在异乡,也可能在那儿有了新欢就忘旧了。我不便猜测。这个故事,听起来都会心酸,当事人的苦楚可想而知。母亲在世时,总是流着泪才能把故事讲完。
流行歌曲中的《萍水相逢》,原唱者是吴莺音。(有兴趣者可点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LDt-8xiWk欣赏鼻音歌后的歌声)。
这首《萍水相逢》的歌词如下:
作曲:庄宏 作词:陆丽 吴莺音唱
《我们相逢在红流里 好比那浮萍相聚无几 朝夕共欢笑同游戏
但经不住那风浪冲击 如今被摈弃各东西 总有一天风波不起
记住这仅是暂别离 相逢还在红流里
万紫千红争艳 垂柳也依依 虽然草木无情也还露春意
小小知更雀儿到时要畅啼 听取爱的呼声别让它窒息》
但经不住那风浪冲击 如今被摈弃各东西 总有一天风波不起
记住这仅是暂别离 相逢还在红流里
万紫千红争艳 垂柳也依依 虽然草木无情也还露春意
小小知更雀儿到时要畅啼 听取爱的呼声别让它窒息》
唐朝名诗人王勃,他是唐初四杰之一。王勃在他的《藤王阁》序中,也有这样的名句:《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詞解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嗚乎…….
浮萍,可见它无论古今,都为人们所喜爱,喜爱是因为它与我们人生有其形似之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相识,与浮萍不是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吗?再加上历代文人的描述、写进他们的诗词和文章里面,它无形中就成为一种“性情”中物了。
有人说,人生的聚聚散散,不正是如水中偶然相遇的浮萍吗?
成语中许许多多的例子,如:浪迹萍踪、断梗浮萍等,说明了浮萍是人们喜欢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不平凡植物。白光不是也唱过一首歌,歌词里有:“我是浮萍一片,你是落花点点”吗?多有诗意呀!几个字就将“你”和“我”的状况点明了,无需长篇大论。
(后话-----“我们相逢在洪流里,好像浮萍相聚无几”,我非常喜爱这句歌词。真的,我们就像池塘里的浮萍,随着漩涡打转,有相遇的机会,但是很少,而且不是必然)〉
(2017年3月30日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