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的怪现象 江枫
每年国立大学录取新生名单放榜时,都会出现许多怪现象,而且怪现象都出现在华族或印族学生身上。如果不是耍什么招式,看来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的被拒于大学门外,有的进不了所选的科系,他们之中有许多还是考获满分的优秀生。这些优秀生,往往在家长的带领下,涕泪涟涟的要求一些政治人物帮忙、求情,希望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这是何等可怜又可悲的事,也是一个正常国家不应该出现的怪现象。
说穿了,按照成绩选拔学生并不怎么困难。这是很普通的知识,选读每一个科系都有最重要的科目及次要的科目,只要将最重要的科目规定一个分数(譬如20分),次要的科目也规定一个分数(譬如12分);然后,再规定考获A、B、C、D、E等级的各科各打几分,将每一位申请学生的成绩取来,按照这个规定,就可以算出来这个新生的总分是多少了。如今,当局一直强调课外活动重要,那也没关系。将这个总分再加上课外活动分数,每一位申请学生不是都有一个“定额分数”了吗?将所有申请学生的“定额分数”输入电脑里,电脑就会自动按照分数多寡排列出来,主事录取新生的官员,只要根据这个排列名次收录新生,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怎会闹这么大的差错?
到底今年的收生是按照绩效制收生还是按照固打制?如果按照绩效制上述优异生就不应该成为漏网之鱼了;如果按照固打制,那华裔生录取人数就不应该仅有19%,因为华裔人口占24%强。
为了两全其美,即使是按照固打制收生,也应该顾全国家选拔人才着想及我国整体人民的利益,那就是不要将优秀人才遗漏,造成人才外流。鄙意认为,教育部招生时,应该规定在全部申请者当中,抽取成绩最优异的5%,不分种族的优先录取;其余的95%申请者就按照固打制选拔。这样,既是绩效制又是固打制兼而行之。
如今,流行一种怪论,认为成绩优异的,不一定是人才。因为这些所谓人才,如果操守不好,将来也会为非作歹。请问,那些不被视为人才的人,将来就不会为非作歹吗?如果他们大权在握,更大的祸国殃民的事都能干出来呢!
大学凭借成绩收生是没错的,数理科不行的学生,怎样修读医科工程?大学每一个科系都有其专重的科目。一个华文不及格(或者分数很低)的学生,适合修读中文系吗?以此类推,就可以发觉很多论者都在强词夺理,这是很不幸的事!
如今, 时代进步了,各方面都需要专门人才,而且要具有 知识。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尚且讲究专业的处理手法。好些发达国家,厨师、美发师、摄影师都算作专业人士。如今,若是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大学修读其特长的科系,无疑的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人才,对国家的贡献是可以预期的,绝不能“先斩后奏”,给予他们负面的评议。
(2013年7月19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