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型华小谈起
文:文化乞儿
新学年开始,华文报章少不了刊登许多华文教育的老问题,其中不少篇幅是报道好些地方微型华小的畸形事态。
微型华小由于新生少,有的甚至没有新生,所以,很多微型华小全校学生人数仅有二三十人而已。而这二三十人当中,华族子弟少于外族子弟,有的甚至没有华族子弟。这是华文教育一大潜在危机。
华文教育有很多危机,或者说发展华文教育的严重事态。有些是因为当局政策的偏差造成的,有的却是自取其咎。譬如上述缺少生源的问题,难道我们可以怪罪他人吗?这是自己族人生育少造成的呀!以我在北霹雳的家乡为例。我的母校如今也是外族学生多于华族学生。今年会否连一个华族学生都没有呢?我尚未查询。前几年我查询的结果是,全校二十多人中,除了几位华族子弟之外,其他的是泰裔学生、印裔学生和马来族学生,其中又以泰裔学生占多数,几乎占了总人数的一半。这因为那个小镇坐落在泰马边境,很多泰裔居民。
我家乡那个小镇,盛极时,居民有四五千人,华族占八九十巴仙。可是,后来,年轻人都奔向大城市发展。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之后,很多就把家乡的两老接去居住;即使不把父母亲接去,他们也不再回来了。年轻人愈来愈少,哪还有适龄学子?不但适龄学子少,如今连华族居民人数也日渐减少。整个小镇华族已经沦为少数民族了。不但我的家乡如此,每年清明节我回去家乡扫墓,路过的几个小镇莫不如此,在街上留连的几乎八九十巴仙都不是华族。
大城市的华小也面对另一个问题。由于居民都迁去郊外安居,市区居民就愈来愈少,整百年前在市区创立的华小,历史虽悠久,但却缺少学生来源。槟岛市区的华小,就惨遭这样的命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家庭计划”成功,每个家庭,都生育一两个孩子而已。
华人生育少,就影响到我国人口结构。华族人口愈来愈少,和外族的人口比例差距遂愈来愈大,如今华人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4%而已,引起有心人的担忧。人口少政治实力也就相应变弱了。
不过,目前生育少困扰着华人的问题,如今也逐渐发生在异族群中了。由于国家政策扶助土著成功,土著受高等教育人数也日益增多。因此,夫妇同是大学毕业的不在少数。这些夫妇都向往双薪收入,以便享受比较舒适的生活,夫妇两人同时出外工作的也就逐渐普遍。因此,他们也为孩子缺乏人手照顾的问题操心。少生育的决定以前只在华族发生,如今,土著也面对同样的挑战了。
我因此乐观的认为,人口结构的问题,纵使华族追不上异族,但是以后差距的鸿
沟也不至于愈来愈扩大。
(2010年1月6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