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修身的重要
儒家思想有一个重点,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顺序排列的哲理,向来深获龙的传人重视,尤其是修身一项。
一个人必须先将自己修养好品格,才能把家庭管好,否则,家里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不像一个家,成何体统?而今学生这么坏,学校纪律那么差,就是因为很多学生来自问题家庭。孩子从小没有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品格就差了,“先天不足”嘛,到了学校哪会尊敬师长?哪会接受师长的教诲?哪会遵守校规?
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什么值得尊重之处?因为这些学生在家里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哪还有尊重师长之心?为什么?因为有的家庭,三个孩子三个爸,四个孩子四个妈。有的是单亲的,另一个爸或妈呢?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会无缘无故从家里消失了。有的即使有一个爸一个妈,可是终日吵吵闹闹,因为爸爸外面有女朋友,妈妈也有她的男朋友。
有的家长搞的是见不得光的行业,“螃蟹教它孩子走直路,难矣”。上梁不正下梁歪嘛!有的……
我们炎黄子孙这种重视修身的价值观,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时至今日,一些比较保守的人士,依然把修身看得很重,一讲起不知修身的某人,可能有地位、有名望,但是,一谈起他的为人,口里虽没有明言,可是从心底下就是鄙视他。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侍应生莱温斯基有不寻常关系,东窗事发,全球轰动,很多人,尤其是东方人,都以为总统必然下台,可是熟悉西方价值观的朋友预言,他不可能下台,由于他的政绩口碑好。果然,克林顿一直担任总统至任满为止,而他的妻子希拉里如今也担任起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国务卿来了,好不威风。我想,克林顿换作是中国、日本或韩国国家领导人,他们是会因此而下台的。东西方不同点在此。
《论语•子路》篇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行为不端正的父母,很难教好孩子;同样的,行为不端正的老师,不易教好学生。因此,我们这个社会,对老师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老师必须“正”。其实,在我们东方社会,很多人都持有这么一个衡量的尺度,若有某个人声望很隆,也广受尊重,但是,就因为他的品格上有些问题,人们都会为他惋惜,认为是“有瑕疵”,要不然,就更加值得大家的敬重了。
政治人物亦然,要是他有什么缺点,也一样受到人们暗地里鄙视。人们会不期然的这么想:“如果他不……就更完美了!”未尝不为他感到遗憾!
身之不修,不但伤害自己,祸延家人,甚至祸国殃民。譬如:一个政治人物,因为犯了错误,把柄落在敌对党手中,往往会受到利诱威迫而做出许多违背良心的事来,受到万民谴责,因而遗臭万年!无异翻版秦桧。
大约十八、九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强大起来,无论在政经文教那方面,压倒东方国家,全世界无论大国小国,都将欧洲国家奉为圭臬,也抛弃了自己的价值观,对欧洲国家亦步亦趋。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亚洲许多国家也都欣欣向荣,我们应该来个检讨,把那些外来的价值观,有悖我们生活习俗的,应该一概抛弃,恢复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不要总以为外来的和尚比较会念经,念的经都是对的。我们应该有信心,以前在面对欧洲国家的强大而产生的自卑感,由于自卑感而抛弃的许多传统观念,有许多不是糟粕而是精髓。我们要有勇气捡回这些精髓,将它发扬光大。
重视修身,它是我们品格修养的精髓观念。强调修身的重要,要人人修好身,才能将如今泛滥全球的沦丧道德风气,“挽狂澜于既倒”,以东方文明挽救堕落的世界文明。
(2010年1月26日RLP)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征收和迫迁
征收和迫迁
文:文化乞儿
1月16日看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夕谈》,请来的嘉宾都是学者、专家。他们分成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讨论中国政府新近制定的征收和拆迁老百姓房地产新制定的法令的利与弊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引人关注的问题,不但在中国,在世上其他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人民,都对这样的问题关注,因为,这种征收和拆迁的事有一天可能就“降临”到我们头上来。两个阵营的学者、专家,各抒已见,听来每一个、每一方都理由十足。
不过,我一面听一面想,这样的事情,无论在那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制定一套十全十美的解决法令。
通常都是先征收之后,才发生拆迁的事。我们试图思索,就知道征收土地,一方面可能是政府向人民征收,一方面是商家向人民征收。
政府为了发展计划,不得不征收,例如兴建机场、建筑交通干道、发展工业区、旅游区、各项工程建设等等,商家为了发展房屋计划、工商业计划,都得征收土地。征收土地时,就得将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民众迁走,那就牵涉到赔偿问题。
就赔偿问题,观众席上有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妇女发言。她说根据她所见所闻,他们那边,所有被迫迁的家庭,几乎没有一个不因此而获得巨额赔偿而发达起来的。这个妇人所言,可能是实情。这些被迫迁的住户,可能住一家破烂屋子,而得到的却是巨额赔偿金,是他们一生一世都赚不回来的。不过,我们也可以想像得到,有些人居住那块土地,可能是他们赖以耕作的土地、用以经营生意的场所。他得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可是,他一搬迁,以后谋生就有问题了。有的人,他在那儿经营小生意,每月收入相当可观,可是搬迁到别的地方之后,生意可能一落千丈了,以后生活怎么过?来日方长呀!
我们也见过一些贪婪的人。当他们知道自己将被迫迁时,就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确保获得额外又额外的利益,譬如:将他们的房子,一间房划分一家人,于是,大儿子、二女儿、大姨妈、四舅母都是他这间屋子的住户;又或者在板屋的旁边增建了许多间耳房,一房一户人家,以索取多份赔偿金。以这种特异手段多获赔偿,统计起来,他们想不发达都难!如此这般发达起来的人,实在大有人在。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要如何得出一个解决方法,让各方都满意,不致有人趁机获取分外的利益、也不致有人蒙受损失、不致成为严重的受害者,的确不是一件简易的事。
若是一切顺畅,都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弊端,如果再加上一些人从中贪污、舞弊和混水摸鱼的不正当现象,这问题不就更加复杂吗?
发展不容拖延,在发展的口实下,法令雷厉风行,因此,有的人受益,而且得益极大;而有的人却沦为受害人,而且受害严峻。槟城州一个小小的豆蔻村,不是闹得满城风雨吗?所以要寻求一个妥善的办法,让各方面所得恰如其分,实在难如登天!
(稿于2010年1月29日RLP)
文:文化乞儿
1月16日看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夕谈》,请来的嘉宾都是学者、专家。他们分成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讨论中国政府新近制定的征收和拆迁老百姓房地产新制定的法令的利与弊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引人关注的问题,不但在中国,在世上其他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人民,都对这样的问题关注,因为,这种征收和拆迁的事有一天可能就“降临”到我们头上来。两个阵营的学者、专家,各抒已见,听来每一个、每一方都理由十足。
不过,我一面听一面想,这样的事情,无论在那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制定一套十全十美的解决法令。
通常都是先征收之后,才发生拆迁的事。我们试图思索,就知道征收土地,一方面可能是政府向人民征收,一方面是商家向人民征收。
政府为了发展计划,不得不征收,例如兴建机场、建筑交通干道、发展工业区、旅游区、各项工程建设等等,商家为了发展房屋计划、工商业计划,都得征收土地。征收土地时,就得将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民众迁走,那就牵涉到赔偿问题。
就赔偿问题,观众席上有一位来自江苏南通的妇女发言。她说根据她所见所闻,他们那边,所有被迫迁的家庭,几乎没有一个不因此而获得巨额赔偿而发达起来的。这个妇人所言,可能是实情。这些被迫迁的住户,可能住一家破烂屋子,而得到的却是巨额赔偿金,是他们一生一世都赚不回来的。不过,我们也可以想像得到,有些人居住那块土地,可能是他们赖以耕作的土地、用以经营生意的场所。他得到一笔不小的赔偿金,可是,他一搬迁,以后谋生就有问题了。有的人,他在那儿经营小生意,每月收入相当可观,可是搬迁到别的地方之后,生意可能一落千丈了,以后生活怎么过?来日方长呀!
我们也见过一些贪婪的人。当他们知道自己将被迫迁时,就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确保获得额外又额外的利益,譬如:将他们的房子,一间房划分一家人,于是,大儿子、二女儿、大姨妈、四舅母都是他这间屋子的住户;又或者在板屋的旁边增建了许多间耳房,一房一户人家,以索取多份赔偿金。以这种特异手段多获赔偿,统计起来,他们想不发达都难!如此这般发达起来的人,实在大有人在。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要如何得出一个解决方法,让各方都满意,不致有人趁机获取分外的利益、也不致有人蒙受损失、不致成为严重的受害者,的确不是一件简易的事。
若是一切顺畅,都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弊端,如果再加上一些人从中贪污、舞弊和混水摸鱼的不正当现象,这问题不就更加复杂吗?
发展不容拖延,在发展的口实下,法令雷厉风行,因此,有的人受益,而且得益极大;而有的人却沦为受害人,而且受害严峻。槟城州一个小小的豆蔻村,不是闹得满城风雨吗?所以要寻求一个妥善的办法,让各方面所得恰如其分,实在难如登天!
(稿于2010年1月29日RLP)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品格修养重于宗教信仰
品格修养重于宗教信仰
文:文化乞儿
儒家的思想精髓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重要的义理源自《礼记大学》。
其原文还有一段是这样的:“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天下平。”就是说: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学问,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学问,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自身的品格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我看这里的重心在“修身”。要修好自身,心中必须有把尺,作为规矩准绳。这把尺就是渊博的学问,用它来分辨是非善恶。要如何具备这渊博的学问呢?那就必须推究事物,明白原理。具备了渊博的学问,才有一个标准衡量是非善恶,才有能力明辨是非善恶。有了衡量、明辨的能力,才能据之为修身找到正确的目标。而且单有渊博的学问还不够,还必须端正意念,胸中没有邪念。坚持自己的意念,将意念化作毅力,坚决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这样才能把自身修好。
修好自身之后,就可以进而把家庭整顿好。要不然,自身不正,自身不好,怎能把家庭整治好?能把家庭整治好,使自己的家庭成为模范家庭。如果还有雄心壮志,就可以进一步去治国、去平天下了。这也吻合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理论了。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好本身,绝不做些扰乱社会安宁的事;得志时,就做些利益惠及国家天下的大事。”
佛家教导信众行善,以求得到善报。佛教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作恶只行善也就是讲求修身。这与儒家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中国古代许多大学问家,都集孺道释思想于一身而不相悖。宋代的苏轼就是一例,他所交往甚密的朋友之一就是佛印和尚。
又如佛教的戒律之一―――不杀生;而儒家也有这样的明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都是并行不悖的,是相通的。
但是,明白大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身体力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常见许多亲朋戚友,他们茹素念佛,或者勤于做礼拜,看是十分虔诚,然而他们的做人行事,却是令人不敢恭维。他们好话说尽,但是坏事也干尽。明白教义和只做表面功夫是一回事,切实奉行是一回事。光明白没有用,重要的是有没有切实奉行。明白了教义,就算是“及格”的宗教信徒?不见得。这得看你奉行的程度而定。及格、不及格、得分多寡?都得由你奉行的实际情况来定夺。
几个朋友在一起谈天的时候,要是有人提起某人心地狠毒,常常使用阴谋诡计陷害他人,就有朋友站出来帮他打打圆场,说,这某人是他的教友,照理不至于如此。仿佛一信了某种宗教,他的品格必定纯良,仿佛宗教是品格纯良的保证。这是大错特错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信教多么虔诚,可是由于品格修养不到家,他依然会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品格修养比宗教修养更重要。
品格修养好的人,他即使无能力干些利惠他人的事,但起码他不会加害于人。社群、社会不会因他而动乱、受害。如今,有许多大权在握的人,他不是有信教的吗?可是,他一言可以伤害一个社群、一语可以引起社会动乱。即使是宗教中人,也有许多所作所为,与他所宣扬的教义大相径庭的。
世间的宗教,宣扬的不外是慈悲、博爱、平等。我们要留意的是,身边的人,包括宗教中人,做到多少?你不难发现,世间许多人所作所为,正与这些教义南辕北辙!信教对这些人有何用?
我常常觉得,一般人,看见和尚就以为他会法术、看见道士就以为他会捉鬼、看见牧师就以为他会引人上天堂。他们对宗教的了解太肤浅、太幼稚了。但,你不能单怪他们,一些宗教中人,他们的行为举止,不是也常常越轨吗?他们之间不是也问题多多吗?他们之间不是也明争暗斗、排除异己吗?你怎么解释?
如果真的有什么天堂或西方极乐世界,是行善者的归宿之所,一个修养好的人,无论他信仰什么宗教,他都有机会荣登;如果有那一个宗教,因为他没信仰它,就排斥他、歧视他,不允许他进入他们的天堂,这个宗教,符合慈悲、博爱、平等中哪一项教义?相反的,一个修养到家的好人,他符合任何宗教所宣扬的教义。他可以不标榜信仰什么宗教,而实际上,所有宗教的精髓他都拥有了。
所以说,修养比任何宗教信仰都重要。要是世人都是有修养的人,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和平、安宁、快乐、美好的世界,没有纷争,没有动乱,可真是成为大孺的理想世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
(稿于2010年1月12日)
文:文化乞儿
儒家的思想精髓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重要的义理源自《礼记大学》。
其原文还有一段是这样的:“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天下平。”就是说: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学问,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学问,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自身的品格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我看这里的重心在“修身”。要修好自身,心中必须有把尺,作为规矩准绳。这把尺就是渊博的学问,用它来分辨是非善恶。要如何具备这渊博的学问呢?那就必须推究事物,明白原理。具备了渊博的学问,才有一个标准衡量是非善恶,才有能力明辨是非善恶。有了衡量、明辨的能力,才能据之为修身找到正确的目标。而且单有渊博的学问还不够,还必须端正意念,胸中没有邪念。坚持自己的意念,将意念化作毅力,坚决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这样才能把自身修好。
修好自身之后,就可以进而把家庭整顿好。要不然,自身不正,自身不好,怎能把家庭整治好?能把家庭整治好,使自己的家庭成为模范家庭。如果还有雄心壮志,就可以进一步去治国、去平天下了。这也吻合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理论了。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好本身,绝不做些扰乱社会安宁的事;得志时,就做些利益惠及国家天下的大事。”
佛家教导信众行善,以求得到善报。佛教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作恶只行善也就是讲求修身。这与儒家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中国古代许多大学问家,都集孺道释思想于一身而不相悖。宋代的苏轼就是一例,他所交往甚密的朋友之一就是佛印和尚。
又如佛教的戒律之一―――不杀生;而儒家也有这样的明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都是并行不悖的,是相通的。
但是,明白大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身体力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常见许多亲朋戚友,他们茹素念佛,或者勤于做礼拜,看是十分虔诚,然而他们的做人行事,却是令人不敢恭维。他们好话说尽,但是坏事也干尽。明白教义和只做表面功夫是一回事,切实奉行是一回事。光明白没有用,重要的是有没有切实奉行。明白了教义,就算是“及格”的宗教信徒?不见得。这得看你奉行的程度而定。及格、不及格、得分多寡?都得由你奉行的实际情况来定夺。
几个朋友在一起谈天的时候,要是有人提起某人心地狠毒,常常使用阴谋诡计陷害他人,就有朋友站出来帮他打打圆场,说,这某人是他的教友,照理不至于如此。仿佛一信了某种宗教,他的品格必定纯良,仿佛宗教是品格纯良的保证。这是大错特错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信教多么虔诚,可是由于品格修养不到家,他依然会干些伤天害理的事。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品格修养比宗教修养更重要。
品格修养好的人,他即使无能力干些利惠他人的事,但起码他不会加害于人。社群、社会不会因他而动乱、受害。如今,有许多大权在握的人,他不是有信教的吗?可是,他一言可以伤害一个社群、一语可以引起社会动乱。即使是宗教中人,也有许多所作所为,与他所宣扬的教义大相径庭的。
世间的宗教,宣扬的不外是慈悲、博爱、平等。我们要留意的是,身边的人,包括宗教中人,做到多少?你不难发现,世间许多人所作所为,正与这些教义南辕北辙!信教对这些人有何用?
我常常觉得,一般人,看见和尚就以为他会法术、看见道士就以为他会捉鬼、看见牧师就以为他会引人上天堂。他们对宗教的了解太肤浅、太幼稚了。但,你不能单怪他们,一些宗教中人,他们的行为举止,不是也常常越轨吗?他们之间不是也问题多多吗?他们之间不是也明争暗斗、排除异己吗?你怎么解释?
如果真的有什么天堂或西方极乐世界,是行善者的归宿之所,一个修养好的人,无论他信仰什么宗教,他都有机会荣登;如果有那一个宗教,因为他没信仰它,就排斥他、歧视他,不允许他进入他们的天堂,这个宗教,符合慈悲、博爱、平等中哪一项教义?相反的,一个修养到家的好人,他符合任何宗教所宣扬的教义。他可以不标榜信仰什么宗教,而实际上,所有宗教的精髓他都拥有了。
所以说,修养比任何宗教信仰都重要。要是世人都是有修养的人,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和平、安宁、快乐、美好的世界,没有纷争,没有动乱,可真是成为大孺的理想世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
(稿于2010年1月12日)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维护孩子的基本人权
维护孩子的基本人权
文:文化乞儿
读了寒梅姐的近作,顿有所感。她的近作提到澳洲阿德雷特一位德裔女友人,因为也似中国人那样具有而今不为大多数人奉行的“从一而终”的旧顾念,又因受到丧子之痛,老年时孤居,复因经济情况每况愈下,而今沦为一个自闭老人,晚景凄凉。
本文不赘述老女人的凄凉景况,要着重讨论的是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
自从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发达之后,人们的婚姻也跟着变化,尤其在龙的故乡,也深受其感染,于是,自由恋爱的风气取代了凭媒妁之言的盲婚。无可否认,这是一大突破性的进步。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尤其是一种新的思想或观念被滥用、乱用之后。
如今,不是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小小年纪就谈恋爱吗?谈恋爱没有错。不过,却衍生另外的社会问题。这些年轻人选择了通过谈恋而结合的路子。对。但是,恋爱来得容易,结婚也来得容易,无需再顾虑什么“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的鉴定。由于你情我愿就可以结婚,不再顾虑世俗的评论,所以恋爱成熟了就结婚了。照理来说,这样的婚姻应该是很美满才对呀!可是,由“你情我愿”结合的夫妇,也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易于分手。他们想出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口号作为分手的理由:“由误解而结合,由了解而分手”。
本来嘛,合也好,分也好,是他们两人的事,“关卿底事”?。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分离,却苦了孩子。一个破碎的家庭,带给孩子多大的灾难,许多社会学家和宗教家已经谈论得太多,轮不到我来唠叨。这些男女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为什么当初不认真挑选对象,等到孩子生出来了,才发现对象选错了,于是,“由了解而分手”,分手的结果,把一切的“苦难”都堆给孩子。我的看法是,你们既然自由选择对象,选错对象,一切后果应该自己承担,为什么把这些不幸转嫁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公平吗?你们有照顾到孩子的人权吗?如今,三个孩子三个爸,四个孩子四个妈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些不负责任的男男女女,你们真是罪孽深重呀!
古时候,有为女人树立贞节牌坊的习俗。这虽是对女人太过残忍,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表扬,有其正面的意义!
当人权思想被广泛接纳之后,这些权利已经推广到“狗权”、“猫权”、“鸡权”,样样讲人道、事事讲人道,为什么对孩子就不必注重人权,不必讲人道。他们是人呀!难道连禽兽都不如?你们造了孽,却由无辜的孩子来活受罪?忍心吗?
所以,笔者认为,恋爱可以谈,对象可以自己选,但是,必须谨慎,一旦选错了,责任应该自己承担,不应该做逃兵,把它转嫁到孩子身上,让他们无端端受苦一辈子。
(2010年1月9日稿WH)
文:文化乞儿
读了寒梅姐的近作,顿有所感。她的近作提到澳洲阿德雷特一位德裔女友人,因为也似中国人那样具有而今不为大多数人奉行的“从一而终”的旧顾念,又因受到丧子之痛,老年时孤居,复因经济情况每况愈下,而今沦为一个自闭老人,晚景凄凉。
本文不赘述老女人的凄凉景况,要着重讨论的是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
自从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发达之后,人们的婚姻也跟着变化,尤其在龙的故乡,也深受其感染,于是,自由恋爱的风气取代了凭媒妁之言的盲婚。无可否认,这是一大突破性的进步。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尤其是一种新的思想或观念被滥用、乱用之后。
如今,不是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小小年纪就谈恋爱吗?谈恋爱没有错。不过,却衍生另外的社会问题。这些年轻人选择了通过谈恋而结合的路子。对。但是,恋爱来得容易,结婚也来得容易,无需再顾虑什么“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的鉴定。由于你情我愿就可以结婚,不再顾虑世俗的评论,所以恋爱成熟了就结婚了。照理来说,这样的婚姻应该是很美满才对呀!可是,由“你情我愿”结合的夫妇,也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易于分手。他们想出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口号作为分手的理由:“由误解而结合,由了解而分手”。
本来嘛,合也好,分也好,是他们两人的事,“关卿底事”?。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分离,却苦了孩子。一个破碎的家庭,带给孩子多大的灾难,许多社会学家和宗教家已经谈论得太多,轮不到我来唠叨。这些男女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为什么当初不认真挑选对象,等到孩子生出来了,才发现对象选错了,于是,“由了解而分手”,分手的结果,把一切的“苦难”都堆给孩子。我的看法是,你们既然自由选择对象,选错对象,一切后果应该自己承担,为什么把这些不幸转嫁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公平吗?你们有照顾到孩子的人权吗?如今,三个孩子三个爸,四个孩子四个妈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些不负责任的男男女女,你们真是罪孽深重呀!
古时候,有为女人树立贞节牌坊的习俗。这虽是对女人太过残忍,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表扬,有其正面的意义!
当人权思想被广泛接纳之后,这些权利已经推广到“狗权”、“猫权”、“鸡权”,样样讲人道、事事讲人道,为什么对孩子就不必注重人权,不必讲人道。他们是人呀!难道连禽兽都不如?你们造了孽,却由无辜的孩子来活受罪?忍心吗?
所以,笔者认为,恋爱可以谈,对象可以自己选,但是,必须谨慎,一旦选错了,责任应该自己承担,不应该做逃兵,把它转嫁到孩子身上,让他们无端端受苦一辈子。
(2010年1月9日稿WH)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从微型华小谈起
从微型华小谈起
文:文化乞儿
新学年开始,华文报章少不了刊登许多华文教育的老问题,其中不少篇幅是报道好些地方微型华小的畸形事态。
微型华小由于新生少,有的甚至没有新生,所以,很多微型华小全校学生人数仅有二三十人而已。而这二三十人当中,华族子弟少于外族子弟,有的甚至没有华族子弟。这是华文教育一大潜在危机。
华文教育有很多危机,或者说发展华文教育的严重事态。有些是因为当局政策的偏差造成的,有的却是自取其咎。譬如上述缺少生源的问题,难道我们可以怪罪他人吗?这是自己族人生育少造成的呀!以我在北霹雳的家乡为例。我的母校如今也是外族学生多于华族学生。今年会否连一个华族学生都没有呢?我尚未查询。前几年我查询的结果是,全校二十多人中,除了几位华族子弟之外,其他的是泰裔学生、印裔学生和马来族学生,其中又以泰裔学生占多数,几乎占了总人数的一半。这因为那个小镇坐落在泰马边境,很多泰裔居民。
我家乡那个小镇,盛极时,居民有四五千人,华族占八九十巴仙。可是,后来,年轻人都奔向大城市发展。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之后,很多就把家乡的两老接去居住;即使不把父母亲接去,他们也不再回来了。年轻人愈来愈少,哪还有适龄学子?不但适龄学子少,如今连华族居民人数也日渐减少。整个小镇华族已经沦为少数民族了。不但我的家乡如此,每年清明节我回去家乡扫墓,路过的几个小镇莫不如此,在街上留连的几乎八九十巴仙都不是华族。
大城市的华小也面对另一个问题。由于居民都迁去郊外安居,市区居民就愈来愈少,整百年前在市区创立的华小,历史虽悠久,但却缺少学生来源。槟岛市区的华小,就惨遭这样的命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家庭计划”成功,每个家庭,都生育一两个孩子而已。
华人生育少,就影响到我国人口结构。华族人口愈来愈少,和外族的人口比例差距遂愈来愈大,如今华人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4%而已,引起有心人的担忧。人口少政治实力也就相应变弱了。
不过,目前生育少困扰着华人的问题,如今也逐渐发生在异族群中了。由于国家政策扶助土著成功,土著受高等教育人数也日益增多。因此,夫妇同是大学毕业的不在少数。这些夫妇都向往双薪收入,以便享受比较舒适的生活,夫妇两人同时出外工作的也就逐渐普遍。因此,他们也为孩子缺乏人手照顾的问题操心。少生育的决定以前只在华族发生,如今,土著也面对同样的挑战了。
我因此乐观的认为,人口结构的问题,纵使华族追不上异族,但是以后差距的鸿
沟也不至于愈来愈扩大。
(2010年1月6日稿)
文:文化乞儿
新学年开始,华文报章少不了刊登许多华文教育的老问题,其中不少篇幅是报道好些地方微型华小的畸形事态。
微型华小由于新生少,有的甚至没有新生,所以,很多微型华小全校学生人数仅有二三十人而已。而这二三十人当中,华族子弟少于外族子弟,有的甚至没有华族子弟。这是华文教育一大潜在危机。
华文教育有很多危机,或者说发展华文教育的严重事态。有些是因为当局政策的偏差造成的,有的却是自取其咎。譬如上述缺少生源的问题,难道我们可以怪罪他人吗?这是自己族人生育少造成的呀!以我在北霹雳的家乡为例。我的母校如今也是外族学生多于华族学生。今年会否连一个华族学生都没有呢?我尚未查询。前几年我查询的结果是,全校二十多人中,除了几位华族子弟之外,其他的是泰裔学生、印裔学生和马来族学生,其中又以泰裔学生占多数,几乎占了总人数的一半。这因为那个小镇坐落在泰马边境,很多泰裔居民。
我家乡那个小镇,盛极时,居民有四五千人,华族占八九十巴仙。可是,后来,年轻人都奔向大城市发展。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之后,很多就把家乡的两老接去居住;即使不把父母亲接去,他们也不再回来了。年轻人愈来愈少,哪还有适龄学子?不但适龄学子少,如今连华族居民人数也日渐减少。整个小镇华族已经沦为少数民族了。不但我的家乡如此,每年清明节我回去家乡扫墓,路过的几个小镇莫不如此,在街上留连的几乎八九十巴仙都不是华族。
大城市的华小也面对另一个问题。由于居民都迁去郊外安居,市区居民就愈来愈少,整百年前在市区创立的华小,历史虽悠久,但却缺少学生来源。槟岛市区的华小,就惨遭这样的命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家庭计划”成功,每个家庭,都生育一两个孩子而已。
华人生育少,就影响到我国人口结构。华族人口愈来愈少,和外族的人口比例差距遂愈来愈大,如今华人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4%而已,引起有心人的担忧。人口少政治实力也就相应变弱了。
不过,目前生育少困扰着华人的问题,如今也逐渐发生在异族群中了。由于国家政策扶助土著成功,土著受高等教育人数也日益增多。因此,夫妇同是大学毕业的不在少数。这些夫妇都向往双薪收入,以便享受比较舒适的生活,夫妇两人同时出外工作的也就逐渐普遍。因此,他们也为孩子缺乏人手照顾的问题操心。少生育的决定以前只在华族发生,如今,土著也面对同样的挑战了。
我因此乐观的认为,人口结构的问题,纵使华族追不上异族,但是以后差距的鸿
沟也不至于愈来愈扩大。
(2010年1月6日稿)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真本事和假本领
真本事与假本领
在小学求学时,每年都举行班际篮球比赛。几乎很少例外,体育主任当级任那一班每次必定荣获冠军。
秘诀在哪?原来这位体育主任,每次比赛时,总向他班上球员授以绝招,就是抢球时几位球员上前夹攻对方球员,然后在混乱而又在裁判看不见的情况下,故意将对方最出色的球员绊倒受伤。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比赛时对方一定表现逊色。体育主任的队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年年夺冠。同事们都知道他的阴谋诡计,但是,了解他的为人作风,大家对他都采取避之则吉的态度,不和他计较。背地里,人人对他的评价是:胜之不武,并投以鄙夷的眼光。
他的球队在我校可以称王,但是和邻村的球队交锋,就从来没胜过一次。
中学毕业后,到一个山村的学校当临教。当时,学校流行每月举行教室整洁比赛,由全校教师轮流评分。本来嘛,鼓励学生注意教室的卫生和清洁,养成生活的好习惯,这是极为良好的教育善策。然而,却因为没有正确的执行这良策而将初衷变质了。比赛结果,十分之八九,都是校长夫人的班级夺得整洁冠军。而校长夫人,处处受到优待和过分的奉承。她到食堂吃东西,面的分量往往比别人多,油水特别足够。
幼年时,居住在一个小山村。我们那条村子居民不多,而且家家户户赚钱养家的,清一色是同一家工厂的员工。每次,当我们这些小孩玩各种各样游戏时,无论玩得多么开心、热闹,只要工头的小少爷来了,我们就必然悻悻然的,由一大颗儿逐渐减少,最后都走散了。这因为工头的大少爷一来,他就颐指气使,要怎样就怎样,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而且,要是他输了,还挥拳打人,要不然就号啕大哭,诬赖某人欺负他。于是,顺他者昌,逆他者亡。这样不遵照游戏规则的游戏有什么好玩?最后大家走散,再也玩不下去也是必然的。
由篮球比赛,到整洁比赛到孩子玩游戏,都可以看到一些人怕竞争、怕输给别人。他们不培养自己的竞争力,怕竞争失败,因此,设下许多不光彩的限制,炮制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定,只求自己在没有对手,或者对手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稳胜而已。如此的处境,可以虚荣于一时,但却不能长久下去,因为一旦出现必须展示真实力,必须用真本领与人一决雌雄时,往往铩羽而归。
随时随地都可见到这样的事例,我们除了惋惜这些人的目光短浅、手段卑鄙之外,还能做什么?将来尝到苦果的必然是他们。对于这些人,惋惜之外还是惋惜!
(2010年元旦稿)
RLP
在小学求学时,每年都举行班际篮球比赛。几乎很少例外,体育主任当级任那一班每次必定荣获冠军。
秘诀在哪?原来这位体育主任,每次比赛时,总向他班上球员授以绝招,就是抢球时几位球员上前夹攻对方球员,然后在混乱而又在裁判看不见的情况下,故意将对方最出色的球员绊倒受伤。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比赛时对方一定表现逊色。体育主任的队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年年夺冠。同事们都知道他的阴谋诡计,但是,了解他的为人作风,大家对他都采取避之则吉的态度,不和他计较。背地里,人人对他的评价是:胜之不武,并投以鄙夷的眼光。
他的球队在我校可以称王,但是和邻村的球队交锋,就从来没胜过一次。
中学毕业后,到一个山村的学校当临教。当时,学校流行每月举行教室整洁比赛,由全校教师轮流评分。本来嘛,鼓励学生注意教室的卫生和清洁,养成生活的好习惯,这是极为良好的教育善策。然而,却因为没有正确的执行这良策而将初衷变质了。比赛结果,十分之八九,都是校长夫人的班级夺得整洁冠军。而校长夫人,处处受到优待和过分的奉承。她到食堂吃东西,面的分量往往比别人多,油水特别足够。
幼年时,居住在一个小山村。我们那条村子居民不多,而且家家户户赚钱养家的,清一色是同一家工厂的员工。每次,当我们这些小孩玩各种各样游戏时,无论玩得多么开心、热闹,只要工头的小少爷来了,我们就必然悻悻然的,由一大颗儿逐渐减少,最后都走散了。这因为工头的大少爷一来,他就颐指气使,要怎样就怎样,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而且,要是他输了,还挥拳打人,要不然就号啕大哭,诬赖某人欺负他。于是,顺他者昌,逆他者亡。这样不遵照游戏规则的游戏有什么好玩?最后大家走散,再也玩不下去也是必然的。
由篮球比赛,到整洁比赛到孩子玩游戏,都可以看到一些人怕竞争、怕输给别人。他们不培养自己的竞争力,怕竞争失败,因此,设下许多不光彩的限制,炮制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定,只求自己在没有对手,或者对手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稳胜而已。如此的处境,可以虚荣于一时,但却不能长久下去,因为一旦出现必须展示真实力,必须用真本领与人一决雌雄时,往往铩羽而归。
随时随地都可见到这样的事例,我们除了惋惜这些人的目光短浅、手段卑鄙之外,还能做什么?将来尝到苦果的必然是他们。对于这些人,惋惜之外还是惋惜!
(2010年元旦稿)
RLP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