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乡音不改鬓毛催
乡音不改鬓毛催
“阿biang”, 这是中学时代一位老师的绰号。大凡学生都有赠与他人绰号的调皮脾性。被叫的人很生气,听的人觉得很好笑。
这位老师是潮州人,潮州人爱将---an 读成---ang 。这位老师就是喜欢将“边”(bian)读成biang。他最典型的是一句话:从这biang到那biang,中jiang(间)画一个大圆qiang(圈),是学生们彼此调笑的口头禅。
这位老师在楼下走过,楼上的同学大声喊一声“阿biang”就躲藏起来,他抬头望望,确实也没有办法。
我隔壁还有一位同籍贯的婆娘,她总爱将“makan”说成“makang”,与中学时代那位老师是一对师兄师妹,堪称“珠联璧合”。
小学时代有一位老师,学生叫他“shoot”力(出力)。他是海南人。海南人爱将声母 ch 读成 sh。
真想不到在中学教书时,董事长也是一位 shoot 力的人。他每次上台演讲,学生就在台下“做笔记”。但是,不管shoot力还是出力,只要肯出钱办教育就是一位值得夸赞的好人了。我们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shoot力的社会闻人,总好过不“出力”又不出钱的虚有其名的闻人。
我们客家老就是“f”和“h”,不够分明。如:黄昏(hun)他们总爱讲成黄分(fen);结婚变成“结分”。
大约七八十年代,我华社自觉自动的推行讲华语运动,全国风起云涌的推动。如今评估起来,那个运动是成功的。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在与子女与华语沟通。当然,本地的华语,与正宗的普通话还有一段距离。不说别的,光是本地的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报员与中国的对比,就觉得有所差别了。原因在于我们本地人的轻声及儿化尚未掌握得准。假以时日,应该是可以追上的。这恐怕是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的了。但愿不要在原地踏步。
如果海外的华人,都能珠圆玉润的讲一口地道的华语,将华语普及于世界各角落,那将是华语的“出头天”来了。
读小学的时候,教科书还是中国(记得是上海)的进口货。当时课本有提到日本在唐朝时派遣“留学生”到这个留学;其中有一人叫小野妹子。我们都以为这妹子肯定是女人。至今回想,可能是男人也不定。可惜我不通日文,不能彻底解除这疑窦。
去年到日本旅游,以为中国如今这么强盛,华语在日本可能也相当通行,至少几句应酬的口语总行吧!其实,在百货商场,售货员依然不通华语;不但华语,连英语也“行不得也,哥哥”。可见日本是一个相当坚持的民族。不过,如果他们那么坚持,当年为何会派留学生到中国取经?他们信仰的佛教是否从中国传入的?这个虾夷民族值得研究!
、
(2018年11月17日草于打铜湾)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
做人有什么意思?
做人有什么意思?
记得幼小的时候,就觉得做人没什么意思。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的家庭虽然贫困,可是,一家子父母子女之间非常融洽。然而虽然这么融洽,相处得这么好,有一天都得离开。正所谓“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妇恩爱也分离”,可真是一个“妻离子散”的悲惨局面。情何以堪?
又记得读初中一的时候,校长庄泽宣博士长校,他常常在每个星期一的周会时,恭请一些学问渊博的长者来学校讲演。我很喜欢这种讲演,使学生们的确获益匪浅!有一次,请到一位自称是庄校长昔日在中国的同学,如今在曼谷经商的长者讲演。这位长者开场白说自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所以今日沦为商人。其实听他的讲演,实在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问家。他的讲题是取自佛家经典的“观受是苦”,深入浅出,获得全场同学的喝彩。简单的说:就是人生无论有什么亲情、好吃、好玩的事物,到头来都得离弃。试想想看,这种离弃的滋味是否“苦”?
真的,我们虽然有许许多多我们的长辈、同辈及幼辈,无论多么不舍得,我们有一天都得离开他们。更甚者,就是我们离开后,永远“下落不明”,而且永远永远都消失了;以后世界无论怎样变,我们都一无所知呀!
我不知道别人,别人也一样不知道我的所终。我来到这一个世界,留下这样的憾事一桩,真的,来这个世界,到底为了什么?我实在想不通。
前文说过,我们一家子非常有感情,可是,有些家庭成员,各自为了自己的前途(求学深造也好、寻找生活也好),到外地去了;一去就没机会见到他了,一别成了永诀!真是“此憾绵绵无绝期”呀!
人呀!是万物之灵嘛,应该有办法解决这样的憾事吧!偏偏他就是不能解决这样的憾事!你说,万物之灵又怎样?徒有虚名而已!
佛家有轮回之说,说白了,就是死后还会有来世,只是你来世是好是坏,就由你这一生的作为决定了。可是,来生是LU TUO LU, GUA TUO GUA(海南话,你是你我是我,各不相干。你也不知道我就是你前生的亲人、好友,我对你也一无所知。这样的来生有什么意义?
不说别的,我们昔日的同学,有的毕业离校后,就音讯全无;即使在通讯这么发达的21世纪,想要得到一位远离了的“人”的信息,也不容易。譬如:昔日我有一位男同学,我与他非常投合,但是,婚姻对象只能有一个,我没有与他结合,不过,我如今很想念他,很希望知道他现在的生活幸福吗?可是,造物弄人,我就是没法知道他的一丁点信息。他大概也想知道我目前的生活状况吧!他能吗?不能呀!又是造物弄人呀!
我曾经试图从宗教得到一些这方面的慰藉,可是,宗教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能力。
我们既不能保住不与我们相亲的人离开;离开后也不能保证一定还有机会会合。你只能高歌:“在千千万万的日子里,总有一些值得你回忆!”
只能用回忆来慰藉痛苦的心灵!聊胜于无!
唉!人生,人生到底为了什么?
(2018年11月9日涂于打铜湾)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
利弊见解迥异谈东铁
利弊见解迥异谈“东铁”-----简称“东铁(ECRL)
今年7月间马方喊停建筑工程在进行中的东海岸“东铁”,很多人发表不同的见解。
这条铁路从大马东海岸直通新加坡。这不是普通的铁道,而是高铁道,时速快速。建成功之后,很多大马人可以选择居住在柔佛州,却到新加坡工作。赚新加坡的钱,回来马来西亚开销,朝去晚归值得呀!
众所周知,新币对马币的兑换率是新元1元折换马币3元。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就可以平白比大马人的收入增加2倍了,是非常划算的。
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可以选择居住在新加坡,也可以把家庭安置在大马,只身到新加坡工作;也可以仍旧居住在大马(柔佛),然后朝出晚归,赚新币回来大马使用。这样的做法,就更加划算因为可以节省一大笔在新加坡租房及餐饮的金钱。这些节省下来的金钱,可以作其他用途:储蓄、投资、作为孩子的教育费用,不一而足。
总之,东铁建成了,交通更加便捷,必将直接带动南马一带的繁荣,进而带动全国的进步,何必杞忧?
可是,有些人就是要睁着眼睛说瞎话,不顾事实,顾左右而言他。真是“莫名其土地堂”。
东铁计划要是成功施行,东铁两旁的土地地价必定暴增,发展商必定不会放弃良机,到东铁两旁大搞兴建工程,因此带旺东铁两旁的发展。有的人杞人忧天,认为东铁发展开来,势必引来很多中国人到这个区域来买土地、买房子,大搞投资活动;他们把这种活动看作是投机活动。这些怀有杞忧的人,恐怕土地价格、房屋价格被中国人炒高了,我国人民就吃亏了。
这些杞忧的人样样往坏处想,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和外人竞争,是一种要不得的“怕输”心理作祟。
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未战先败”的脆弱心理。应该赶快去见心理医生治疗。
他们没有看到,要是中国人也到这地区投资、设厂,不是为我国,特别是柔佛地区的人民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机会吗?工作机会增多了,人口暴涨了,学校也必须相应的增加,岂不是直接提高这地区的“文风”吗?没听说过提高文风会是一件坏事的。
他们不了解,有竞争才有进步;在竞争中,我们岂可落后他人?为了不落后,我们就必须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力争上游,这样为我们的竞争力注入一股强心力。怕竞争,怕输,根本是不长进的鼠辈!
有些人,事事、样样只顾自己、自己的家人。他们估量某事自己占不到大利,就不去做或者蓄意破坏。这样的人,俯拾皆是,唾弃之可也!
我国建国已经一个甲子有多了,为政者不要斤斤计较种族分类;华人也是效忠大马的公民,何必事事担心给华人占了便宜?
其实,华人什么 地方占便宜过?华人有今天的成就,他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可低估!
(2018年11月16日草于打铜湾)
2018年11月13日星期二
和善做人和责任心
和善做人和责任心
我们有幸生而为人,而没有成为猪狗等动物又或者是花草等植物,就应该好好掌握这个机会,好好做人。
做人第一要紧就是要和善。和善的人处处受人欢迎;有什么困难也容易得到亲朋戚友的帮助,使你平稳跨越困境。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例子:你晨早上班或上学,车子在半途抛锚了。你要检视一下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状况,总得将车子推到路旁去才安全呀!要不然路上车水马龙,可能会闹出更大的状况来,那就很糟糕了。当你需要有人帮助你将车子推到路旁的时候,却苦于无人帮忙。
要是你是一个和善的人,路过的朋友,即使仅是一面之交,也会乐意下车来助你一臂之力,将车子推到路旁去;说不定他还愿意载你一程,去将修车技工载来,为你解决窘境呢!这就是你平日和善做人得来的好报应呀!
然而,要是你是一个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你在路旁左顾右盼,即使有熟人经过,也当作没有看见你。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哎呀!你这个家伙,今天就让你受一受苦才好。“睬你都傻”!
一个和善的人,必定处处受人欢迎,夸赞!
责任心,也是做人的一个要件。
譬如:退休后我接任学校图书馆助理,成为图书馆的全职职员了。其实,所谓助理,其实,图书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自己处理的。平日添购书籍,校长放心,由我自己决定。绝不像小学那样,校长一人包办。这是小学和中学最大的不同处。小学的校长,就是太上王。学校有什么要添置,那更是校长最乐意办理的事项了。
我在担任助理员的时候,图书馆员更是我一手挑选的。他们服务满一年之后,高三的馆员要毕业离校了,因此,又必须从馆员中选拔一批填补他们的空缺。
我凭什么来选拔呢?这个“山人自有妙法”。
图书馆每隔一段日子,总要来一次大清理。书架上比较破旧的图书,必须选出来由馆员修补;其他清洁的工作更不在话下了。
图书馆大清理的时候,我就专门观察图书馆馆员的每一项工作,从中观察出他们的责任心。
有些馆员,负责打扫的,他们书橱底、书橱顶都不放过,扫得抹得干干净净。这样的管理员,当日子到了,要提升的时候,必然提升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毕业的时候,我必定向负责老师说清楚,某几个管理员的推荐书,必须写得特别一点;至于那些比较不合意的管理员,我也不“破坏”他们,如果有关方面问起他们的状况,我就会说,我对他们没有什么印象----这可算是“中性评语”吧!
(2018年11月12日草于打铜湾)
2018年11月12日星期一
读书就不要怕考试
读书就不要怕考试
很可笑,又有人在大力吹嘘考试的弊害了。他们举出许许多多考试的弊害。
其实,考试有很多形式。譬如:叫学生背乘法表算不算考试?当然算。此外,大部分的考试,都是靠书写的。
说真的,人人都拜考试之赐,今天才有那么渊博的学识。
如果要证明考试的适用性这点,是极其容易的。
从校中同年级抽出两班做试验。一班照学校的考试规矩参与考试;一班不要考试,等到年终时,一起参加学年结束考试,看看哪一班的成绩优良?
很多人都人云亦云,跟着人家放屁。
很多人都说,要评估不要考试。其实,评估不算考试吗?
讲到考试,人们以为学校才有考试;其实,考试存在很多领域。譬如:你参加什么国术班,太极班也好、外丹功也好。如果是一个考究的组织,必定在“修业”期满,举行一个考试。考试及格的,才能被外界聘请为教练。笔者80年代参加一个外丹功的学习班,不但有考试,而且文凭还有等级之分,大家都没有异议;那些考不到优异文凭的学员,都纷纷向考获优异文凭的学员鹤溪,当时,没有任何异议,人人都认为这是比较优秀的学员应得的荣誉!如果自己都搞不清楚招式的学徒,怎能招摇过市去教人?
考试的目的,就是强逼“学员”强记、死记学过的知识,以备日后应用。
记得愈多、愈牢,日后使用时,无需费吹灰之力就能随时应用出来。几十年前,我就曾经带着我的发热的孩子去看一位西医。他左看又看,不能确定这孩子是否出麻疹?后来再去看另外一位也是西医,他一看就很肯定的说“是出麻疹”,因为耳背已经有麻疹出现了。
你说:考试重要吗?第二位医生,他就是记得麻疹的特征,所以一看就确定是出麻疹;第一位西医却不够到家,连这一点都不懂。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有时往往就是这一看法,帮了病家或者害了病家。
现在还有一些有识见的人,主张学校的考试成绩无需对外公布。这又是一种怪异的论调。怕成绩给人比了下去,脸上无光。其实,这也不必介意:譬如:我们槟城有几所中学是被列为“控制中学”的,教育局年年将最优秀的学生派到那儿去;这种学校考不到辉煌的成绩,主持行政的人应该拿来便屁股才对;我的学校收的是二、三流的货品,考出来的成绩比较差,有什么丢人的地方?
智慧是有遗传性的,智商高的人肯定比智商低的人了解更多东西、记得更多东西,同在一班求学,智商高的人肯定考到更好的成绩;一个智商低的人,不等于没有前途。他可能不适于继续在学术的疆场驰骋,但他尽可以向别的行业发展,也会有出头的一天。不要因噎废食,自暴自弃呀!更不要因此而“心理变态”。以前有一家邻居,孩子就是成绩很不好,偏偏左邻右舍的孩子都相当聪明,因此,他们一家子就有点“不可理解”了。他们家买了新车,一定放大声浪讲话,故意让邻居都听得到:“lang mie hiao ta
qie 我们不读书,车不是比别人的更大辆吗?”
千万不要在公共考试成绩揭晓了,报章上登出名单来,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如人,就以为面目无光!如果孩子的智慧是如此,强逼改变不了的,认命好了,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怨自艾。天底下还有许多领域等着你去发展。“天无绝人之路”!
别人有好成绩,很是威风,这是他应得的荣耀,就如你日后赚了很多钱成为很多学校的董事一样,这荣耀是属于你的,受之无愧呀!
最怕的就是一蹶不振,只会在那边叹大气,嫉妒之火烧个不停!
报上刊登成绩,有些学生成绩不如人,他或者他们的父母,就认为颜面无光。用功点不就行了吗?如果不肯用功,那是咎由自取,何必怨人?如果用功依然不行,那就认命好了;你的智慧本来如此,这样的成绩,与你的“身份”相称,何必强求?
考试成绩不如人,何必怪罪考试,说注重考试,是将教育变成“应试教育”;这何异于说“葡萄是酸的”?寻求各种原因来污蔑别人,什么读死书的人没有用。世界上就是因为有那么多读死书的人,今天的世界才能这么进步、发达!要不然,如果个个考试都是“满江红”,我们今天的世界,大概离开蛮荒不会远吧!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华文教育的优势
华文教育的优势
极端分子有他们的小算盘,动不动就拿华文教育来开刀,说什么华文教育分裂民族的融合、阻碍国民的团结等等论调,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邦的华文教育遵照教育部的课程纲要编撰,符合国家教育原则;华文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导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做人处世之方及以和为贵的种种行为准则。这样的为人处世之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符合任何爱好和平的宗教的教义的。
华文教育从不教人“唯我独尊”、“自吹自擂”的沙文主义精神。他们受的教育教导他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现在平易的言辞来说明,就是互利双赢的哲学思想。
华社没有强制外族子弟一定要读华文、要讲华语。如今有许许多多外族子弟在华校受教育,都是他们的家长衡量得失,认为受华文教育可以获得很多便利、将来到社会上工作占尽优势,才欣然将自己的子弟送进华校受教育。绝对没有威迫的情势强加在这些异族子弟家长的身上。他们到华校受教育,是出自一厢情愿、一番渴求,认为对自身有利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明智决定呀!
如今,全国有上万的外族子弟在华校受教育,他们可以印证这种说法;他们的言行也可以表现出这种教育的精髓。华文教育绝没有教人“损人利己”、“侵夺”他人财物以自肥。华文教育没有鼓动损人利己的主张;她认为“要怎样的收获,先那样的耕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实用方面,华文教育注重国英华三语的教导。一个华文中学毕业的学生,他可以掌握三语,这对于出来某事的学生,实在是左右逢源。无论从事士农工商的各行业,必然受到雇主的极大欢迎。因为这样的人才,可以应对我国绝大多数的族群对手(譬如:顾客)。
举银行为例;一位站在柜台的职员,来的无论是华巫印那个 民族的顾客,他都可以应付裕如,无需假借翻译。你凭良心说,这算不算便利?华校以外出身的职员,能这样悠游自如吗?
华校出身的人士,他们可以阅读三语报章,对于各民族的社会动态、他们族群的喜怒爱憎了如指掌,不至于以言语或行动伤害到这些族群,并且可以投其所好迎合他们的意愿。这样族群之间的相处,是否会比较融洽?
要是不了解其他族群的意愿,人家一提出什么一样,就心腹自用,以为别人要占便宜、想要有非分的要求了、将侵犯到自己的权益了;于是,先下手为强,将人家先来个封杀。实在看不出这样的作为怎能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
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的经贸活动,都得有她参与、也免不了要与她交往。没有一个国家能闭关自守。要与中国交往,以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你说,我们要是要与中国搭上经贸关系,直接与她交往还是要通过第三者更加快速和有利?这是无需指点而自明的。
无需举出高职位的人员为例,只需要指出一个普普通通电话接线生为例就够了。电话铃响了,接线生拿起电话,对方无论用华巫英语,接线生必能应对裕如。不需要问“阿贵”都知道那样比较便利、比较快速了。
华文教育在独立61年后的今天,依然面对种种刁难;其实要是公正的裁夺,华文教育应该是国家领奖的教育体系。现况如何?
(2018年9月21日补完)
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
门外谈汉语拼音
门外谈汉语拼音
老汉从杏坛退下来,屈指算来已有26个春秋了。
大约在80年代中期,也就是离开退休尚有几年的时间,教育部突然要推行《新课程纲要教学》。这项新的教学本质上是好的,但却苦了我们这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
讲句心底话,我们得感激教育部准许我国华校进行《新纲要》教学。因为那是从中国引进来的新东西。那个年代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的东西都被当作是洪水猛兽,是很难允准在本国张扬的,更何况是向学生教导来自中国的“学识”!因为这个纲要的教学就触及了《汉语拼音》教学呀!那是共产党的产物呀!你看,台湾至今仍不敢公开推行“简体字”及“汉语拼音”。因为他们恐怕学了这些“东西”,头脑就被“染红”了。这套《新纲要》教学,不但有汉语拼音教学,还进行很多读音的规范化,使到无论南北东西的发音一致。你现在收听(看)台湾的电视台,听了一些语音,总觉得很别扭,什么“关西关西”的,他们就是不肯将“系”读成去声,一直在那边“关西”“关东”的。官方也不敢应用简体字。记得有一年,我到台湾的师范大学进修一个课程,开学仪式上,官方代表大派大陆的不是;可是上课时,讲师也在运用简体字。为什么?简单省时嘛!
大势所趋,看你台湾还能拖几年?
再回到正题来。在《新纲要》教学里,要教导汉语拼音。我们这些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家伙,个个都没有学过这捞杂子,要如何去教导学生呢?作为有良知的教师,都了解要教导学生,必须充分做到不误人子弟,因此,汉语拼音就必须加紧学习了。于是,老一辈的同事,都不得不卯足马力去认真学习,一个最关重要的前提:不要误人子弟。有了这个责任心在指引,因此个个老家伙都认真学习。
汉语拼音这东西是好学识。掌握了它,能帮助你的汉语普通话-----就是我们此地所谓的华语,讲到更标准。
为了使到吃华语教育饭的同道能更好的掌握汉语拼音,华校教师公会,肩负起极其繁重的责任。它开办了很多训练班级供同道们进修,以便学以致用。我们这个算是大城市,因此比较小的市镇没有比较有规模的文教团体,办如此的学习新学识进修班的,也都到我们这儿来参加汉语拼音课程。
这种互相学习、互相提携、互补有无的精神,就是华教百年来,在我国经历了许多风雨飘摇的岁月,依然屹立不倒的动力。
办这样的课程,需要花费很大的一笔费用。但是,华社又发挥了一种同心协力的精神:许多华人商业机构或个人,出钱出力赞助了全部费用。实在难得。“患难见真情”,华人热爱自己母语的精神,就无所保留的呈现出来了。很动人的举动!
汉语拼音实在好用。像我们这一辈老家伙,华语讲得很不正确,不但夹杂着许多方言音韵,很多字的读音都是模棱两可的。譬如:“恼怒”和“老路”常常分不清出;其实,“恼怒”的读音应该是nao nu;而老路却是lao lu。
我们这一辈的老家伙已经算是差极了,至于我们的老师辈就更糟了:记得我读中学时,有一位潮州籍的老师,他的潮州音调特别突出,“这边”zhe bian,他就读成zhe
biang,我们学生都管叫他阿 biang。举凡学生大概都有给老师绰号的习性,他们当作好玩呀!
如今,我国年轻学子,因为有好的老师教导他们正确的读音(拜华语拼音之赐),如今都能掌握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实在是汉语拼音的功劳呀!
(2018年11月6日稿于打铜湾)
2018年11月4日星期日
从南华医院看华社
从南华医院看华社
我每次到南海医院,看了南华今的规模及那儿的设备及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都不期然的感叹马来西亚华人的伟大,真正的伟大呀!
记得南华创建的时候,我们几位比较投合的朋友聚会,常常觉得华社不应该创建南华医院。我们的理由是华社要照顾好华小、华中(当年尚未有华社创建的大专院校),每年花费上亿的金钱,可以说把整个华社都掏空了,那有余力去照顾好医院?
照顾华教已经够吃力了,如今再背上照顾一个医疗机构的包袱,会不会有一天,产生两头不到岸的后果?
可是,当年华社为了创建南华,的确出动了每一个阶层的力量:社团的周年纪念宴会,也不会忘记为南华筹款,呼吁大家就地捐助,数额大小不拘;很多华校,校方在董事会的允准及配合下,也举办各种活动,呼吁学生家长为南华筹款;此外,如小贩义卖、三轮车夫义踏、理发公会号召会员义剪、许多华人大小商业机构,号召其工人捐献一日工资等等,真是一言难尽!
后来,南华终于在华社众志成城之下建好了,我们这几位老顽固对它也没看好,认为大概马马虎虎虚应一应故事向华社勉强有个交代就算了;谁知,南华无论在医院人员的物色、医疗器材的购置、诊病室的规划、病房的安排等等莫不是精心设计而成的,而且在槟城的这么多医院当中,南华与它们相比之下,实在毫不逊色!
老实说,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医院当局过去及现在的董事会所付出的精力及时间、金钱。
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南华医院不但照顾本国病人(绝不会有肤色的歧视);就是邻国的病人,也不分肤色、宗教的差异,给予同样的照应,收费与国人没有差别!这就与我们最靠近的邻国有异了。据知,这邻国对于我国病人,即使是我国人种相同、距离这么近-----只隔了一道新柔长堤,一律都安排住进头等病房、并且在收费方面还要加上几十巴仙的额外收费!真是阿弥陀佛!
华社创建的南华,收费方面一律平等。
我华社与耶教的博爱及佛教的慈悲,有什么差异吗?
我华社的伟大处,还可以从创办教育事业方面表现无余。华社在教育方,无是筹划、创建、维持、捍卫方面更能看出华社办教育重大牺牲的端倪。华社从殖民地时日,直到今天,我华社教育方面,总是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求存,历尽沧桑;华社在创建、维持、捍卫华教方面,莫不是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华社最怕是得不到一纸准证,有了准证,虽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拨款组建,华社的领袖们必会南北东西的奔走、前仆后继,排除了多少艰难险阻去筹款;华教斗士作出的重大牺牲,真是罄竹难书,其中淌了多少血泪!
华社在重重打压的环境下创建的学校,没有拒收不同种族、肤色、宗教的学童。在泰马边境的小山村,甚至还出现三大民族的学童之外,还有泰族,甚至沙盖族的学童。这种宽敞的胸襟在别的种族中有吗?凤毛麟角!!
我国华社不但在本国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也曾经跨过新柔长堤,建立过一家大学,供新马子弟接受高深教育。无奈受到民族败类的打压,最后遇到一种事与愿违的收场!
华族没有排外的心理,他们怀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一家”的祖训,同等看待各个民族。这一点,是很多种族做不到,或者不愿为之的。华族的伟大,绝不是夸口、更不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我国史册上绝不能忘记对华族先贤的牺牲,记录他们壮烈的牺牲和贡献,作为华社永久的惦念和给予后辈作为学习的好榜样!对于华族的这种伟大的容忍、宽大的胸襟,如果华族说是第二,有那个民族敢说第一?世上无双呀!无可匹敌呀!这样的评价有错吗?绝没有!
(2018年11月2日草于打铜湾)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