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增广贤文
父亲早年丧父,他母亲又改嫁了(我们从没怪罪祖母。因为祖父是老夫少妻,祖母尚年轻。后来,她第二任丈夫逝世了,我家居然又与祖母来往,而且还接她回到我家来居住。外人都非议父亲所为。我却认为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祖父欠下的殡葬费,就由父亲做童工所得来偿还。
父亲出身既是这么艰苦,所以连私塾也一天没有读过,可是,他居然会阅读书报,也可以书写简单的书信,这都靠他自修得来。
父亲平日有空,就拿出一本破破烂烂的老书来朗读,这本书就是【昔时贤文】。这本书不知他是哪里弄来的,是用一种似是宣纸那样的纸张印刷的。因为年代久远,书皮破烂了,书页也脱落了,父亲很细心将它用大针线补好。我猜想大概就是这本书帮助他成就了他那一点点的阅读能力的吧!
后来,我入学了,略识之无,也取这本【昔时贤文】来阅读,发现他句句都是教人为善的文字,的确是一本正正经经的好书。
只要翻开这书,无处不是好言善语,如: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口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
“亏人是祸,饶人是福。”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真是句句道“真语”。
经过几次搬家,父亲这本书也不知如何失去了,实在可惜!后来我发现“通书”也有刊载全文。
最近这十头八年,槟城的妙香林佛寺庙的骨灰塔每年清明节时,都展出这些善书,祭拜祖先人士供免费索取,其中就包括【昔时贤文】单行本。这实在是一种很实际的善举。
这本【昔时贤文】,不但可作为识字的读本来阅读,也可作为道德教育的读本来阅读。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大概就是寓道德教育于识字教育之故吧!
我认为,即使是这个样样讲究新潮的时代,年轻一辈肯花些时间阅读,对于修身也是有益的。这可能是我这个孤老头一番情愿的想法吧!唉,思想过时了,落伍了。
(2015年1月20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