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校的优势
我向来都觉得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的所谓幸运,不是说我诞生在富有家庭,拥有大笔财富,而是我的父母让我受华文教育。
我觉得我读华校第一个好处,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华人,从躯体直至灵魂深处。
如今,我国有8万名外族儿童在华校受教育。这些儿童的父母送孩子到华校求学,不是受到任何一方的鼓励、逼迫,而是出于一番自愿。这些家长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以长远的眼光探讨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受华文教育的确有真正的好处,才敢将自己的子女“冒险”地送到华校受教育。
读华校有什么好处?
华文是13亿中国人的语文,如果中国是一个弱小国家,即使13亿人使用未必就是一种值得跟风的语文,问题是中国如今国势正如日中天,而今舆论界都不得不承认现今主导整个国际事务的除了美国就是中国了。
参证过去的历代历史,中国一强盛,就将持续两百年之久。
参证过去的历代历史,中国一强盛,就将持续两百年之久。
中国在政治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具有左右国际形势的实力。而最切实的更是,经济上中国发挥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我国的一些外族家长,他们为了儿女日后的出路着想,就将孩子送往华校,希望日后有一条比较宽广的出路、希望以后在生活上有一个比较实际的保障,。
说真的,多懂一种语文,就更加有竞争的实力,在工作市场上就占有优势。
在我国这个拥有中、巫、印三大民族的国家,华裔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忽视的。在民间,要觅职多懂一种语文,应征时就占了一个优势;即使在政府部门工作,如果多懂一种语文,必定得到更大的倚重,即使有关方面的语文政策未必会给予懂华文的职工什么实质上的优待,但在工作环境中、在特定的情况下,多一种语文必定会受到上司的赏识,认为是较多功能的一个”工具”。多懂一种语文,应对、服务的对象就比较宽广,这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政治幻想无法抹煞的事实。
前几天我到一家外族老板创设的大型银行,发现柜头的全部六位职员都是华裔。为什么,多功能的职员嘛!
目前,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中,仅有华校能提供学生同时学习三种语文的学习环境,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也是当局既不肯承认又不容否认的事实。
这种多一种语文多一些好处的现实,逼得决策人也没将华文根绝,因为可能有一天会后悔莫及!将既得的利益放弃,毕竟不是一件明智的举措!正是“如入宝山空手归”,将会被历史嘲笑为愚人笨瓜!
此外,华文教育所灌输的人文思想,是东方世界集大成的精华,而且是普世适用的。譬如:儒家提倡的四维:“礼仪廉耻”,被认为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这四维的道德规范和作为做人的准则,有哪一国加以否定了吗?这些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不容舍弃。
受华文教育的子弟,在华校的教育环境中求学,受到长期熏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而遵守实行了,或者说将它们作为行为的标准,虽不能达致,亦心向往之!
中国自从1839年的“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国势薄弱的实况暴露出来了;列国都纷纷到中国来寻衅,希望与中国开战,将中国打败而获得割地赔款。然而,为什么欧美列强仍旧那么“敬重”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联合国创立了,为什么将中国这么一个衰弱的国家列为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又将中文列为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之一。
他们都认定中国是一个有潜能的国家。中国没有辜负他们的厚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场朝鲜战争打出了国威,扫尽所有诬蔑的舆论和轻视的眼光。中国自此就奠定了在国际间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基础。
从联合国的组织及其使用语文这一点来评价,华校会输给哪一类型的学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潜力的民族,而华文是中国民族的语文,因此,华文(中文)是一种有价值的语文、有希望的重要语文。受华文教育的子弟们能不以懂得华文为荣吗?
这就是我认为我身受华文教育是最大的幸运的原因了!
(2015年1月17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