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乐
我喜欢旅游,尤其是到中国旅游。
我也去过美国、英伦及欧陆旅游,但都没有什么亲切的感受。我常常对朋友说,我觉得到中国旅游,好像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处处感到亲切,也处处引起我的关心;到外国旅游,即使多么繁荣进步,总觉得“与我无关”,这好比到一个富有的朋友家作客,他家的富丽堂皇与你有什么关系。他们的荣耀你能沾光多少?
退休22年,我到中国旅游16次,以后只要走得动我仍然会去。
我到中国旅游,总是参加旅行团前往,不像其他朋友那样,勇于自行横冲直撞。前些时候,年纪轻体力够,我每次到中国去都买一些喜爱的书本读物,再加上妻子爱买一些特产及纪念品回来赠送亲朋戚友,原本够重的行李就更加百上加斤了。提携着笨重的行李,如何与他人争座位?过重的行李要放到哪里去?这是我担心的事,所以每次旅游,总是与妻子参加旅行团,这样能比较安心的游玩!花多一点钱是值得的-----自我安慰!!
参加旅行团,这些很重的行李,可以安置在车厢里,无需带在身边,逼自己必须瞻前顾后的看管徒增烦恼。到了酒店或离开酒店,都有专人帮忙提携。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就是每天的食、住、行都由旅行社安排得妥妥当当,无需操心。
此外,旅途中,还有团友互相照应,这包括自己的伙伴或新交。很简单的一件事-----当你要上洗手间时,是不是需要一些可靠的友人照应你的行李?
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忙碌了一生,如今年老出门旅游,就是一种享受,如果在享受的过程中还要担心这样、挂虑那样,岂不是一种折磨?如果自己出行,到了一个地方,得寻找住宿的场所、每日三餐也得费神张罗,何必寻苦来受?要去下一站,又得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到车站挤着买车票,多么麻烦呀!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事很不划算。散心寻乐还得挂虑操心,何苦呢!
有些朋友,活到七老八十了,家产千万也不去旅游。邀他旅游,他们总是说:放不下这头家。我想整天被这个家拖累,一生都株守家园,这一生有什么乐趣?等到有一天“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这一生劳劳碌碌赚来到钱没有充分使用就弃置掉,这一生值得吗?
我曾经批评一位守住财富不外出旅游的朋友,遭到他如此的反驳:“有的东西,人家有我没有;有的东西,我有人家没有。”他的话很对,钱财他有,我没有,所以他能够自乐其乐。不过,我宁愿不要这种“乐”,我选择自己的乐。
旅游也得本身有相当的知识,收获才大。譬如:去到西安的华清池,如果拥有中国历史知识,你就会见证唐明王和杨贵妃的韵事发生的地点;你也会探视中国近代史上轰动中外的“西安事变”的现场景象,你还有机会观看老蒋睡过的那个房间那张床;你到了卢沟桥,也可以目睹1937年7月7日日本鬼子发动的卢沟桥事变的现场。我有一年参观卢沟桥时,由于是参加教师会的团体去旅游,还特别受邀观赏一出模拟短片,了解日本鬼子怎样强横的制造这侵略事件。看了令人发指。国弱就要被人欺,这里面蕴藏着深意!
很多年轻人看见我们这些老骨头喜欢到中国旅游,总是很轻蔑的说:“你们常常到中国旅游,到底为什么?中国的强大与你们何关?”我反问他:“如果中国衰弱与你们有关?”他反思一会,似乎有所悟,沉默下来。同文同种,怎么说无关?再说,你的兄弟的毁誉与你真的毫无相干吗?
有一回到中国旅游,同行的有一位新交,他谈起他的生意时,意气风发,令我们这些穷小子听了睁大眼睛,只有钦羡的份儿;不过,等到参观某些景点时,讲解员在讲述的时候,他躲在树荫下乘凉。这个时候,我才领略到,原来我也有比他强的地方。
下一站旅游,应该是内蒙古了。至于新疆及西藏,由于旅途遥远艰苦,以我这个老迈的身躯,大概只有兴叹的份儿了。
(2014年12月11日稿)
(七岁的孙儿在他父母带领下,到了张家界发来短讯:“很好玩,不过很冷”有感而写此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