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

几个老家伙在一处喝早茶,谈论的话题很多,当谈到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时,大家都哀叹不已,为自己失去的光辉年华而哀伤!



首先是记忆力。很多过去的人、物,老家伙都只有一个概括性的记忆而已,详细的情况根本无法追忆万一。我常常与一位中学时代的同学通电话,他常常说:“我前几天遇见那个那个,谈起那件什么什么事。”遇见谁,谈到什么事,他绝对无法交待清楚。所以与他通电话根本是白费时间。



我总觉得,六十岁时还能做很多事情,过了七十,能做的事情大概减半,因此,我总是对比我年轻的朋友说,趁着你现在还年轻,要吃、要做、要玩都应该赶快进行,迟了就没机会了。我现在觉得很幸运,因为每天接送我的孙辈上学放学我都从不误事。再过一些时候能否如此?如今还很难肯定。以我几年来的进展推断,大概还能“使用”好几年。



我退休之后,22年来,到中国旅游了16次,其他的欧美国家我也去过,总没有像中国那样,有去过还想再去的念头。这可能我自己的思想比较老旧、保守之故,不识时务。到中国旅游,我有一种好似嫁出去的女儿重回娘家的欢愉感。旅游的景点,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大事,都能勾起一幕幕回忆,还不致错乱或张冠李戴。譬如:到了西安,唐朝唐明王和杨贵妃的韵事及近代史上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西安事变”事件都能清晰记得。时过境迁,但,目睹现场情景,无不玩味无穷。



回头再谈谈力不从心的事。譬如阅读方面。中学时代就开始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等等著作。此外冰心的作品以及五四以来的许多作家的作品也读过不少;此外,也涉及明清的著名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等。欧美的著名小说也涉猎过,不过,我不大喜欢阅读欧美的小说,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关系。



然而,这些年,我很少再有兴头阅读小说了,这就是力不从心的明证。一些议论时政、追述近代史事件的书籍倒还看了些。譬如评论和追忆文革的书籍倒读了好几本。



近日来,每天阅报,除了阅读重大的国际新闻、中国新闻外,也重点阅读我国有关华社,尤其是有关华教的新闻。譬如:如今很热门有关叶新田邹寿汉等人牵涉在内的关中事件及统考的课题等消息,我是每则必读的。我立场鲜明,不会遮遮掩掩,表明自己的立场;我绝不讳言我是挺叶邹的。历史将会给正派的人物记功;给走错路的人严正批评。虽然不致给与汪精卫这等人的“名号”,但对他们的评语绝不会好到那里去!



我们这一辈人,活到七老八十,见过华教的风风雨雨,知道很多花招和陷阱。稍一不慎,就会“再回头已百年身”了,千万不能行差踏错。所以,关中事件要特别注意其前因后果、是是非非。老年人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已,还能贡献出什么力量?当年轻人问起时,向他们点出某些危险的苗头,是老年人应有的责任,这可让正义力量增大,打击牛鬼蛇神的锐气。千万不能让邪气歪论成为野火愈烧愈旺。



201511日稿)

2014年12月25日星期四

寂寞老人心



   寂寞老人心

老人的心境都是寂寞、孤单的居多。这是由于老人因为没有工作,日常就缺少了同事谈天,变成有许多心里话无法与人分享或交流,闷在心里。年轻人也都远避老人,认为老人的观点都是过时的,老人的意见没有理会的必要。

其实,老人的见解有很多都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他们的意见都是正确无误的。譬如:这次的董总纷争,很多老人都站到叶邹这边来。为什么?因为老人凭借他们几十年的观察,洞悉叶邹的立场才是正确的、比较不具危险性的。年轻人因为阅历不深,他们不知道过去的历史;他们不知道华社因为华教问题,已经被骗过很多次,不但是裹着糖衣的毒不容易发现,就是很多白纸黑字的允诺,到头来也可以翻脸不认账。因此,叶邹的见解是比较有深度的,他们的解释值得大家警惕!

年轻人如果肯与老人接触,有时候是可以从中受惠的。所以有句话说:“姜是老的辣”,而老人有句口头禅:我吃盐多过你吃米,又或者:我过桥多过你走路,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大了,见识也广经验也比较丰富。这是老人的资产,应该懂得珍惜。

年轻人既然舍弃老人,老人能交往的朋友就少了一个层面了;老人的友朋中有很多交谈得来的,因为行动不便或者没有交通工具,彼此要见面、要聚谈也就很难有机会了。

尤其是胸中有点文墨的老人,见面时所谈的,所挖掘出来的心得,往往每次聚会就等于上了一堂课。譬如: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久远的不说,单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就好了。老人可以由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讲述到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件,从而掀起中国的全面抗战历史。年轻小伙子听了如听天方夜谭的故事。这是指有求知欲的年轻人而言,没有求知欲,只知享乐的年轻人却只会嘲笑老人:睬你都傻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我却已是望八的人了,朋友中谈得来的所剩无几,而这些无几的朋友中,又不是人人都具备出门的条件的,因此,每次聚会的约定都以展期或取消收场居多。如今,幸亏自己还会玩几手电脑,几乎每天都应用电邮与海内外朋友“神交”,乐在其中。

此外,我退休后这二十多年,参加一个老人歌唱班,每星期一次练习,乐龄人士聚在一起有谈不完的话题,即使彼此的教育程度有多少差异;而且每隔几年都举办歌唱会为一些慈善或公益团体筹款。最近因为某团体要出版特刊来索稿,我因此作了一次相当完整的统计。我们这个歌唱团体成立18周年以来,捐助一些灾难援助金及先后为槟城槟安医院心脏中心、玛丽安山癌症医院、慧音社、南华医院贫老病人援助基金筹款演出,加起来,竟然有30万令吉之多。这是一个不算小的数额,如果我们没有忘记这是一个乐龄人士团体所作出的努力。

这是我们全体长青人在娱乐之余“不经意间所做的善事。做善事不一定有善报,不过,能做些善事,让一些人受惠,心中的确是感觉舒爽的。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今,我们的歌唱班面对一些问题,就是团员一天天减少,这因为很多朋友年事已高夜晚不便驾车不能再参与活动了。面对人数一天天萎缩,有朝一日这个歌唱班可能会关闭,那倒是一件可悲的事,但,谁能挽救?

201412月圣诞节稿)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

眼睛年



眼睛年

今年是我的眼睛年。

别人不懂什么意思。什么叫眼睛年?我今年就为两颗眼睛忙透了,都动了切除白内障手术。幸运的是一切都很顺利。

先是动右眼的。手术过后,少不了要按期回到医院检验。动手术并没有什么痛楚,只是手术后要细心照顾,而且眼睛部位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适感觉,怎么样的不舒服说不出就是了。我猜想是眼内某些地方的组织肿胀所致,不过,肉眼却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这样的细心照顾,要过3个月才没有不适的感觉。动过手术的右眼,看东西比较明亮、清楚。这样看来,这手术是物有所值的,只是要挨苦罢了!

我原本近视,切除一边的眼睛白内障后,就急急忙忙去换眼镜。眼镜医师什么都没说,倒是那个女职员对对我说,说我换一边眼镜是不行的。我没理会她。

换过眼镜后,果然不行,戴上新眼镜,头晕得实在厉害,连头骨都痛。那是因为我换过的眼镜,近视度数一边是500,另一边是250,不相称之故。原来眼镜的度数不相称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以前都没听人家说过。看来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厉害关系的事项还多着呢!“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此言不虚!

回去征询眼镜医师的专业意见,他将500度的调低为350度,变成左眼350度右眼250,相差不大了。可是戴上去之后,依然是头晕得厉害。于是只得戴回原来的眼镜,两边都是500度。这样调度后,比较能够接受,但不是长久办法。因为我动过手术的右眼近视仅有250度而已。

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我一个人如此而已,还是凡切除白内障的四眼仔都会遭遇到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需要动白内障手术的朋友必须注意此事!

如此的情况唯有忍耐着,一直等到3个月过后,等到右眼比较正常操作了,又回到医院切除左眼的白内障。左眼的手术动过后,忍耐了将近一个月,就忙着去换左边的眼镜(两边都换成250度),看东西舒适的多了。医师说,三、四个月后要是眼镜有什么问题,应该回去让他再加以调整。

由于切除了白内障,视觉比较明亮,因而总觉得正常的太阳光都是太亮的,出门常常得戴墨镜,变成神秘人。

切除两眼的白内障,再加上换眼镜的费用,花了将近一万令吉,真是无妄之灾!不过,我总有这样的看法,花了钱换得平安算是幸运!

如今我就戴着新眼镜过日子,没有什么大碍。观赏电视节目、阅读书报都不成问题,不过自己倒要细心照顾,时时警惕自己,不敢过度的“使用”眼睛恐怕让花了将近一万令吉才完成的手术前功尽废。现在,大约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等到两边眼睛都恢复正常状态,生活才能回复以前那种比较正常的作息,无需一遇到要用眼力太久的事情,就得关顾自己不要过度使用,应该适可而止了。

20141223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