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从王安石变法看民联

从王安石变法看民联
文:文化乞儿

由赵匡胤陈桥驿起义而建立的宋朝,到了北宋神宗年间,其积弱积贫的困境可说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公元1069年神宗赵顼委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又擢升为宰相。于是王安石始有机会展开他的变法运动。

王安石的变法中的均输、青苗、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免税、市易诸法,能理财富国;保马、保甲、将兵诸法,能精兵简政,便利于民。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推行新法。然而,结果是事倍功半,变法不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在众多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内讧和分裂中宣告失败。他所推行的新法,后来更为投机分子所乘,利用新法的名义,成为新兴官僚集团敛财扰民的工具。这批乱臣贼子的胡作非为,最终断送了北宋的江山,王安石也因而被所累,遭逢辱骂。

这证明了有良好的动机和意愿,不一定就产生预期的效果。古来很多变法,实际上要行的就是“理财、用人”。理财是为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是变法最基本的需求;而用人则关系到变法的执行,最终关系到变法的成败。

王安石的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用人失当。他采用的干部,很多是临时拼凑的,貌合神离,里面党同伐异。这些干部,口头上拥护新法,但大部分的人品、节操、胸襟有问题。他们借用新法的推行,获得一官半职,来实现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目的,所谋不外私利。他们在变法过程中,与旧官僚没有两样,营私舞弊,翻云覆雨以中饱私囊。这样的变法,自然为一些名臣所不齿,不但得不到他们的参与,而且受到他们的攻讦。于是,原本是利民的新法倒变成害民的恶法了,与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初旨相悖何止千万里?

新法的推行既出现这么多弊端,而且这些新法的推行,在一定的程度上,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根本利益。于是,受害的百姓也和地主官僚结合起来反对新法的推行,新法由下至上处处受阻,焉得不败?

我们拿它来与我国的民联相比,有其相似之处。民联三党中,真正为了政治理想而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者大有人在。不过,为了壮大斗争阵容和声势,一时饥不择食,罗致了很多其他政党的失意分子、大小投机分子和政治垃圾。等到大选来临了,不及筛选就委派上阵,而又碰巧胜出,于是这些原本背景差极的料子,便一朝“鸡犬升天”。他们人品本有问题,如今坐上高位,以为大捞特捞的机会来了。于是,忘记他们在竞选时的允诺,什么为选民服务,什么清廉持政,都已经抛诸脑后了。竞选时,他们极力炮轰国阵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遂导致国内政治、经纪沦落至此。如今他们一当政,竟比国阵更国阵!这就令选民大喊跌了眼镜。

于是,我们看到霹雳的许月凤摊出堂哉皇哉的理由退党,终于为霹雳州变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今,退党、跳槽之风又炽热起来,民联的根基会否动摇?

还得拭目以待!

如果以最乐观的态度观之,把退党、跳槽当作是一场清洁运动,将不良分子剔除出去,剩下的都是中坚之士,民联终于战胜了内部的摧残和外部的压力,连连的斗争,终于在下一届大选主政中央,可是,被推翻的各股势力,旧官僚、极端种族主义分子、宗教狂热分子、凡是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者,必定不甘心失败,势必结合起来反扑、作生死挣扎,民联的执政是否会顺畅?还得靠民联领袖的大智慧、英勇果敢,妥善还击,因势利导;要是内部又再出现种种矛盾而意见分歧,不能团结一致,最终也将导致分崩离析。
(2010年3月3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