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
文:文化乞儿
老歌班老师最近教《渔光曲》,她教我们唱二部合唱,准备在十月间参加歌乐节演出。
这首歌是1934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首唱者是王人美,她也是这出电影的主角。
歌词唱道:“云儿飘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裏幫捕魚, 迎面吹過來大海風……魚兒難捕租税重, 捕魚人兒世世窮……。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生于1914年,湖南长沙人,是著名电影明星,1986年第二度中风,次年病逝北京,享年73岁。
我要讲述的不是王人美,而是另一个故事。
我第一次听到渔光曲,大约是66年前的事了,那是1944年,尚是日治时代,是在我住的一个小山村听到的。
我小时候,我父亲是一家发电厂的职工。那个发电厂是水力发电厂,座落在离开北霹雳边境的一个小市镇12里外的小小山村,利用那边的山水发电。
那个小山村,住的都是这家发电厂的职工,宿舍是由老板供给的,大约只有十来户人家而已。
父亲的一位粱姓同事,有一妻二女。他大概比父亲稍微年轻几岁。他的妻子不是我们那个蕞尔小镇的人,而是槟城浮罗山背人。这位阿姨长得皮肤白皙,样子很是斯文,讲话也是温文有礼的。听说她受过几年教育,可能是因为居住在槟城这样的城市才有这个难得的机会。那个时代女孩子受过几年教育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好像我母亲和其他几位常常来往的阿姨,都是文盲。
由于住在山村的人口少,小孩也少,所以我常常到粱叔叔家找他的两位女儿当游伴。粱叔叔的妻子阿萍姨也非常欢迎我到她家里游玩。那时我虽然只有七、八岁,就觉得阿萍姨很美丽。她的美是一种气质美,不是平常妖艳妇女可以比拟的。
很多时候,就在她忙完家务之后教我们唱歌。那时我们都因为是日治时代尚未入学,所以歌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的,可是她却兴致勃勃的教我们唱歌。她教我们的就是《渔光曲》。由此也可见《渔光曲》这出电影,必定是在她出嫁前在槟城观赏过的。
在过后的日子,当我年纪稍长,我才领会到阿萍姨教我们唱歌,其实是在回味她少女时代生活的那段美好时光。她依恋这段时光,她知道这段时光是追不回来的,但,她就是依恋它!
我说这话是有所依据的。因为粱叔叔看似一表人才,却是一个非常暴躁、凶狠的男人。他常常将阿萍姨打得全身黑一块紫一块。阿萍姨受到虐打,虽然获得许多邻居的同情,但是人家的家内事,有谁敢出面干涉?
要不是二战爆发,阿萍姨可能读完小学,会嫁到一个比较情投意合的好丈夫。因为兵荒马乱,战争来了,她的父母才在没有选择的余地的情况下,草率的将她嫁出去,结果,就嫁到这么一个辣手摧花的粗暴丈夫。阿萍姨一生的幸福就这样葬送了,可怜!
每当母亲和几位邻居阿姨谈论起阿萍姨的时候,她们都愤愤不平,但却无能为力。在一旁的我,年纪虽然小,却也觉得像她这样美丽、稚嫩、高雅的妻子,粱叔叔怎打得下手?
我很奇怪,有时候她教我们唱《渔光曲》唱到一半的时候,她的眼角会泛着泪光。她一定回忆起那些织梦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呀!又或者她已经有了知心人,但,却昧于现实环境,不得不嫁到我们这个鬼山村来,造化弄人,又偏偏嫁到这么一个不会怜香惜玉的丈夫。
后来,大战结束了,我为了求学离开那个山村。而以后阿萍姨一家也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一直没有他们的消息。想起她,我内心总是在问:“阿萍姨现在怎样了?她的丈夫会痛惜她吗?她现在是否生活过得快乐点?”我永远得不到答案。
此后,我无论在什么场合,只有一听到《渔光曲》,我就会不期然的想起她―――一个美丽却凄凉的女人。
阿萍姨如果还健在,也已经是九十老太婆一个了。但,我依然思念这样一个好人。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爺爺留下的破魚網 小心又靠它過一冬。”
(2010年4月6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