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一样事情,两种看法

一样事情,两种看法
文:文化乞儿

一位七旬老翁,每天晨早六时就起床,载送几位孙辈上学。

孙辈中有的嫌公公太早来载他,害他不能迟睡一忽儿。而且公公的车那么老旧,走起来发出很多杂音,而且冷气也不够冷;孙辈当中有的却觉得公公原本可以迟睡一会儿,不必负起载送他们的责任的,正如隔壁几家的公公那样,他们都不愿担当这个责任,生活更是悠闲。他还那么想:“公公一向节俭,汽车虽然老旧一点,他还是不愿意换过新的。公公常常教导我们说:‘汽车是交通工具,能走就行了,’ 他的这种好品德我长大后一定要学习他。”

。。。。。。。。。。。。。。。。。。。。。。。。。。。。。。。。。。 有一位华文老师,虽然校方规定每个学期给学生做3篇作文,可是他为了让学生多做些练习,总是给学生多写一篇作文。这位老师又规定,每星期同学们轮流从成语词典中抄三句成语张贴在课室前方的一方大纸版上,字体有拳头那么大,全班同学即使坐在座位上就能看清楚。并且指定每一句成语,必须同时抄它的解释造句例句。上课时,他有时间总是抽出一两分钟来讲解。于是,有的学生就批评说,这位老师太’鸡婆’,别的老师只给三篇作文,他却给四篇,这不但加重他们的负担,也让他们平白花费了几许冤枉时间。老师还指令他们抄成语,抄了有屁用;可有的学生却这么想:“这位老师多给我们作文,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写作,老师深悟‘熟能生巧’的道理,让我们多写,他也得花费很长时间批改,从不抱怨,实在难得;而且他还指定同学们抄成语,张贴在教室前面,每天一抬起头就能学到成语,看多了就能学得很熟,而且积少成多,这真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学习方法,是老师别出心裁的教法。”

。。。。。。。。。。。。。。。。。。。。。。。。。。。。。。。。。。。。

一处的巴刹,小贩将摊子摆在街边,阻碍交通。可是,后来又有小贩更加猖狂,竟把摊子摆在原有摊子的前面,于是,一条街本来只是两边有摊子,已经够拥挤了,如今却出现4排,拥挤情况不言而喻。中间让行人行走的过道愈来愈狭窄了,人多路狭,汗气冲天,小贩四处丢弃垃圾,脏极了,走在其间,实在是活受罪。

于是,当局要来个整顿,强逼在街边摆卖的小贩,都必须搬走,不能再阻碍交通。小贩们便通过各种媒体喊冤,说政府不体恤他们的困境,要他们迁走,岂不是影响他们的生计吗?这样的政府是臭政府!可是,有的市民却说,这次当局采取果敢行动,值得嘉许,总算把这些凶悍不讲理又违规违法的小贩赶走了,整条街恢复原来的清新面貌,走路容易了,地方上也整洁许多,实在功德无量呀!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以看到“一样事情,两种看法”的例子。很多人是

非不分,黑白莫辨。他们已经做错了,可是符和的人依然很多。对的变成错,错的反
而变成对。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争端,岂是偶然的!

一个人审理事物的能力,一方面固然靠学识,另一方面还必须靠本性。一个本性原本坏的人,即使他的学识多么丰富,可是由于本性歪了,终究作不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也许他也知道自己的如斯的判断和反应是错的,可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或者意愿,只好作出如此这般的违心的事情了。唉!

如今有许多政治青蛙。对于他们的作为,有的人符和说,他们起先判断错了,进错党,如今理智了,看通透了,顿觉今是而昨非,现在作出明智的选泽,无可厚非;有的人谴责说,这些人是品格有问题。他们辩解说以前判断错误,以致进错党。谁知道他们这次判断是否正确?有人敢担保他们不会再次判断错误吗?常常判断错误的人,脑筋有问题。脑筋有问题的人,还适合从政吗?

(2010年2月16日稿)

1 条评论:

  1. 看法有正面和负面的。常常负面的胜过正面的,坏了大局。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