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大团圆
相较之下我的四个孩子比较没有出息。
朋友相聚时,很多朋友都会掏出一张照片来介绍说:这个是我的长孙、那个是的孙女。他们的孩子都在外国生活得很写意。相形之下,我的四个孩子就差多了;他们都依然留在本国。不过,我是“傻人有傻福”,他们都与我们同住在槟城,而且其中一个与我们两老同住,另外两个则住在同一个住宅区,步行都可以到达;另外一个比较远,不过他每天放工总要到我家来,遇上他妈妈煮的菜比较合口味的,他就吃了饭才回家;老太婆也常常不厌其烦的煮了糖水,他也吃一份。尤其是客家扣肉,更加适合他的口味!
老实说,年老了只看照片的日子,我很怕!
今日除夕夜,四个孩子都来我们家欢聚;七个孙中四个在外国求学,其他三个都来了!除夕大团圆也很难得呀!
大女儿的两个孩子在澳洲,大的毕业了在那儿工作,第二的依然修着大学最后一年的课程;第二女儿的有两个孩子则在台湾,他们的女儿毕业了,也在当地工作,弟弟则在修读最后一年的课程。
我这个老古董,都希望他们能够回来发展他们的事业!台湾的如果有工作做可以不回来;澳洲的不回来就不太好,因为后代不能再受到华族文化的熏陶了。我的人就是那样的“食古不化”!
我因为小时候父亲的工作关系,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工作,母亲带着弟妹们与父亲同住,我一个人则留在小山村的小学读书,那种离别的滋味我现在依然深深留在脑际;那种傍晚时分,望着父亲他们居住的方向痛哭的情形,哪能忘怀?那种滋味仅有自己能够领略!如今思索起来依然暗自泪垂呀!一家人的团聚,我是特别珍惜的!
我是在小地方长大的,那儿的村民都非常重视农历年这个节庆。拜神呀、穿新衣呀、派红包呀、说吉利话呀等等,一幕幕就像昨天的事。小地方也许生活上比较少节目,因此很重视自己族人的节庆。我居住的这个区,环顾四周过农历年实在是静默得可怜!似乎农历年对他们来说不是华裔的节庆。我家依旧跟从家乡的习俗,除夕夜晚12时,一家人都齐聚拜神、拜祖宗,算是送旧;而初一元旦则是迎新,实在很有意思。迎新送旧这样的过年方式,非常有意思。
我们这个区在初八晚上则是大拜特拜,有的还将几张桌子堆叠起来摆满祭品祭拜;我不敢肯定他们是否搞错了,以为天公诞是“新年”最“讲究”的一天。其实天公诞与农历年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两个不同的节日,我们客家人就从来不拜天公诞的。
邻居们似乎本末不分!我为之惋惜不已!
除夕团圆很有意思,平时忙着工作,很少有一家人齐聚细话家常的时间,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生活步伐非常紧迫。除夕团圆的时间正好是大家交流的难得时光呀!
家里的家常饭菜,吃起来味道特别好。尤其是客家扣肉,更是够味。我们的客家公会有一年忘记是成立多少周年纪念,特地从安顺请来客家名厨,做出来的扣肉,也比不上我家的扣肉好味!
我就是这样的守旧,所以我们全家祖孙三代全都受华文教育,保留中华传统嘛!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华族新年流行放鞭炮庆祝,本地如今禁止了,切实缺少了几许的新年气氛。不过如今的“炸药”过于猛烈,伤害力强禁止也是不得已的,这一点我理解!
(2021年2月12日元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