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母校百年漫漫的坎坷崎岖路
一。历史渊源
家乡母校于2019年12月7日庆祝创校100周年,散居全马(包括新加坡)的校友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参与庆祝大典。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就是“五四运动”,那是发生于1919年5月4日的新文化复兴的运动。有了这个运动,中国全民得以从千年的封建历史桎梏中解放出来,接受新思维、新事物、破除迷信,勇于接受科学知识、勇于破旧立新,改革旧事旧物以及旧的、不合时宜的礼仪和习俗。
家乡母校就在这一年创立,可见离乡背井到仁丹来的先辈们也是在这种新思维的影响下而创立母校的。于此也展示出先辈们具有高瞻远瞩见解,在这一年(1919年)创立母校,让年轻一辈接受新知以追上时代,做个适应时代的新国民。
二。母校现况
如今全世界大势所趋,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谋生,乡村逐渐没落;我国各州如此,我几年前曾经回过广东省鹤山县云乡省亲,那儿的情况也一样;乡下十室九空。那一年母亲依然健在,我是带着母亲返乡拜见家乡父老的。母亲十七岁南来,对于家乡的往事了如指掌;她带我巡回了她乡下的许多地方,指指点点的告诉
我:这里就是她伯父辈与邻乡的村民为了争取田地的水源而打得头破血流之处;那儿是传说闹鬼的屋子等等等等。
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每晚我都与母亲同眠,她对我更是偏爱(我脚下几个弟妹都夭折)、呵护备至!
回头述说母校现况。
家乡仁丹由于没有大的工商业机构,因此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吸引年轻人居留下来。年轻人都到外州谋生去了。回仁丹的道途上,经过的巴东色海、瓜拉吉底、打划、古邦、华玲等地,一路上几乎将不到华人的踪影。
母校在籍学生,根据百年校庆特刊照片点算,全校学生仅有41人,华裔子弟不及四分之一;其他都是外族学生---这包括马来裔、印裔、泰裔。外籍子弟就读母校是好事一桩;董事们绝对欢迎他们。第一可以补充学生人数的不足;第二可以让接受了中华文化熏陶的外族子弟,了解中华文化,不致对我华族有种种的误解与猜疑,也不致受到政治野心人物的煽动、的误导而敌视华文教育;这些野心鬼头往往散播不确实的信息,说什么华族霸占了一样又一样,长久下去,最后将会把其他种族灭绝;这样的言论多么不负责任又多么阴毒呀!
华族的文化最大的核心思想不外是儒家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其他民族要是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或者或多或少的学习一点中华文化,绝对对团结我国各民族会起着正面的作用;可惜的是,野心家“疑心生暗鬼”,歪曲事实来误导他们的族人及其他民族。要是将华族文化精髓正面的介绍给其他族人,我国民族之间就不致像今天那样散沙一盘。
其实,有良知的人、心态正常的人,都充分了解,一个不团结的马来西亚,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见其利,必蒙其弊”。
这是我国的损失呀!
如今转入正题,讲述母校现况:---
母校的全体教师(包括正副校长)也只不过9人而已。这些坚守岗位的师长们,都拥有“有教无类”的精神,尽力将教育工作做好,实在精神可嘉!甚为佩服!他们不为名利,站稳岗位,只知道以教好下一代为己任。教师们不嫌弃仁丹这个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极其匮乏的渺小山村,而申请调往其他“夜晚灯光比较明亮”的城市;他们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语)的作为,正好全面展现出教师们宁愿为学生做马牛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实在值得大力表扬呀!
三。盛宴状况
当晚的庆祝宴会,席开90桌座无虚席,可见校友们是多么的热爱母校、从全国各角落奔回家乡参与盛宴,期盼母校站稳岗位,继续扮演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尽管许多政治人物高喊要关闭华校,但华社创立的华校,依然展现出灌输爱国精神、团结各族人民、敞开旷达胸怀欢迎各族子弟前来就读的姿态,扮演好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角色!
(2019年12月12日草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