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闲话
住家附近有人逝世,棺材店在路口贴出一张告示:“何门公氏治丧处”。
我心里有点怀疑,“公”是否是“龚”之误。公姓没遇过;龚则有朋友姓之,而且大名鼎鼎的影/歌星龚秋霞,很多人都晓得。
回来查查姓氏字典,果然有“公”姓。继而想想,学院读过的《孟子》不也有《公孙丑》篇吗?只是自己一时大意遗忘了。原来公是姓,公后面加上很多字都可以成为复姓呢!《百家姓》中就有很多公字头的复姓。
中国人的姓《百家姓》收录的不止“百家”。有时候,自己少见多怪,以为别人搞错了,其实是自己见识少。就譬如上述的“公”姓,我起先心腹自用,自以为他家受英文教育,随口说说,而棺材店的伙计糊里糊涂就将冯京作马凉。后来查查《百家姓》果然是自己见识少之故呀!
CCTV4 的美女主播之一桑晨,我起先以为桑是名,后来查查百家姓字典,原来她真的姓桑!
记得大概五六十年代,《南洋商报》就曾经登过这样一则新闻。事缘新加坡有一家人的姓非常怪特。后来很有专业精神的记者专门访问这家人,才将真相弄明白了。原来那家人的姓很奇怪是有原因的;幸好记者的好奇采访,始将这个“谜”解开了。
这家人的姓很像“禤”(音XUAN)----稀有的姓,其实又不像禤。原来是二战时期,这家人为了逃避日本鬼子的耳目,就将家人的姓改成这个姓。
我自己猜测,可能为了“逃难”,这家人就选上了一个非常稀有的姓---禤;可是,一时弄错了,竟然写出一个字典里根本没有的字作为自家的姓
!
我后来又发奇想,中国人的姓之所以这么多,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这样那样的错误,就“将错就错”错下去而增加起来的。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呀!譬如:谈和谭,是否也是在某种情况下错出来的?还有繁体的“钟”(左金右重)和钟表的“钟”(繁体左金右童),说是两个不同的姓,是否原本都是“一家亲”?一个博学的朋友引经据典指出过我猜测错误,不过,我依然有这个怀疑!一个祖宗搞错了,后代子孙跟上去,不就多了一个姓出来吗?
又如“萧”和“肖”,有说“肖”是“萧”的俗体字。不过几十年来,我的同学、朋友多的是姓萧的,没遇过一个姓肖的。最近观赏CCTV4的节目,在一些节目制作人长长的名单中,倒有不少“肖”姓的;而长长的名单里面,姓肖的不止一人,就是没有姓萧的。足见“萧”“肖”可以通用。
不过,我不禁又起了疑窦如果他的家族向来是用“萧”的被人写成“肖”,他会乖乖顺从吗?不起争论吗?“为什么我要从你姓‘萧’?”
我常常开玩笑说,幸亏我不姓“钟、肖、萧、谈、谭”!要不然,常常给人改姓总有点滑稽吧!(奇就奇在这里,我的祖母偏偏姓谭;而外祖母则姓钟,避也避不了)。
姓的作用,可以避免同姓婚嫁,血统太近了产生不好的后代,生怪胎是常见的事;不过如今很多人都不讲究这个了,同姓结婚的多的是,可能因为血统不接近之故吧!我一出来拿粉笔讨生活,派去的学校就遇上校长与他的老婆(同事)都是林姓,当时感觉很怪异;其后这校长的孩子都非常正常,而且当中有一位还是本地某医院的名医呢!可见同姓结婚也无妨大碍!这对夫妇,男的是潮州人(广东),女的是福建人,血统相差一万八千里!
那些不讲究姓氏的民族,不知如何处理婚嫁的事?这也是一门学问吧!
(2019年12月15日草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