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星期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一句古诗,是说明一个人的寿年很难达到100岁,却常常担忧那些他不可能遇上的事、或者他不可能进入的困境,颇有多此一举之意。不过,也有一句这样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谓不预先准备好,很多事情遇上了往往措手不及,就很难成功、又或者说会遇上一些损失,因而得不偿失。

我有好几位孙男孙女在外国求学。他们在那儿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身心很是舒畅,颇有欲居留下来,不想回国的打算。

我这位做公公的,常常具有事不关己也操心的关怀。还不是吗?他们自有父母亲关怀他们,何需我这个隔了一层的老头子操心?

我常常这样想,也许是华文教育教坏了我。我总认为母语是绝对不能牺牲的,在我国居留,以后他们的子女就没有机会受华文教育了。这损失是无可补偿的呀!以后他们的子孙就将成为“会用筷子吃饭的洋人了”

你说,这样的顾虑是否自寻烦恼?何必“皇上不急太监急”?老太婆就常常批评我自寻烦恼!(以下为201912月末加上的)。

话不是这么说,我这个人总是有点“老顽固”或者说“食古不化”。不过,我总认为“水有源,树有根”,更何况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怎能不懂得自己的语文?不懂自己的语文,就不能直接了解我们五千年精深博大的中华文明呀!那肯定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

我如今有四个孙男孙女在外国。大女儿的一女一男;次女也有一女一男。不同的是:大女儿的两个宝贝是在洋人的国家;二女儿的两个,也是一女一男却在台湾。在洋人国家的两姐弟,即使他们婚嫁的对象是华人,但是,那儿哪来中文好读呀?这两姐弟即使嫁娶到的对象都是华人,在那样的国度,哪有机会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呀?他们的后代,岂不是都成为“香蕉人”吗?

如今,做姐姐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将来可能就在那儿定居、婚嫁了。我真担心他们的后代成为“香蕉人”呀!做弟弟的读的是土木工程,回来找工作也不难,应该是会回来的。至于二女儿也是一女一男,不过,他们却是在台湾深造。先毕业了那位做姐姐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她的弟弟两年后毕业,要是也在当地找到工作也是我们所盼望的。要是,真的如愿以偿,就在那儿“落地生根”我也放心,因为他们的学位我国是不承认的;回来实在出路不广呀!
我这个做“公公”的,实在是太会“担心”了!

我常常自己回想;我这样的操心是多余的吗?不见得吧!虽然这些孙男孙女是隔了一代,但他们都是我的骨肉的骨肉呀!我这个易“动情”的老头,就是这样的穷操心;不过,我总觉得我的操心是应该的、是“人之常情”呀!老太婆就常常唠唠叨叨的责怪我,你这个老头就是太会操心,才会操出“满身病”来。我自己检讨,她说的有道理;不过,后代的前程,我这个受过教育的老头能不操心吗?我也是人呀!

210912月圣诞节后二日补写完稿)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母亲你在何方


母亲,你在何方?

有了互联网实在方便,与天涯海角的亲朋戚友都可以联络上。最近,一位到50年代去加拿大留学的同学毕业后在那儿落地生根了,不过却常常有电邮来往,保持联络。最近他寄来一张相片,天空有一群飞鸟在展翅远非,他说是鹤,我看出那应该是雁。

雁这种飞鸟是候鸟,它在冬天的时候,就飞往南方国家避寒,到明年春暖花开时节,天气暖和了又再飞回北方去。

雁很多场合,都给我带来一种伤感的气氛。

宋朝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她的夫婿赵明诚非常恩爱,除了夫妇之间的恩爱之外,还常常一起写作诗词、谈论诗词、刻金石等等。

可惜的是,当他们尚是壮年的时候,刘明诚却先走了。配偶走了已经够伤心了,却偏偏这个时候,宋朝的半壁江山,却落入金人手中,李清照不得已跟随着难民向南方难逃。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一个女人没有丈夫的陪伴已经够伤心了;在流落的日子里,她见到天空正有一群群的雁阵飞过。以前当雁阵飞过的时候,她夫妇俩常常一起观赏,如今,却是寂寞凄凉一片;她抬起头,看着那雁阵儿,有时排成人字形、有时排成一字形在天空向着南方翱翔,更加触动她悲伤的心情。她写下这样的名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时她的心境,真个是“情何以堪?”“怎一个愁字了得?”她面对的的的确确是“国破家亡”也!

不禁要问这么一个弱女人怎能受得了?!

还有一首与雁有关的歌曲:《母亲你在何方?》歌词也是挺动人的。

      母親你在何方
作詞:毛文波
作曲:司徒容
演唱:姚蘇蓉
雁陣兒飛來飛去白雲裡 經過那萬里可曾看仔細
雁兒呀我想問你 我的母親可有消息

秋風哪吹得楓葉亂飄盪 噓寒呀問暖缺少那親娘
母親呀我要問你 天涯茫茫你在何方

明知道那黃泉難歸 我們仍在癡心等待
我的母親呀等著你 等著你等你入夢來
兒時的情景似夢般依稀 母愛的溫暖永難忘記
母親呀我真想你 恨不能夠時光倒移
请点击欣赏:母亲你在何方
     

我们时常看到国画(中国画),在天边有一群群一群群的“鸟”在飞翔;这些鸟便是雁了。(可参阅下方图片)


在国画里,甚至在遥远的天边画成两个英文CC90度(向右)倾斜倒反相连起来而已。

雁儿每逢春暖花开时,它们又会从热带国家飞回北方国家生活;大概候鸟都是这样的。

雁和燕不同:雁的形体比燕大;燕会产燕窝,雁不能。

20191223人草于打铜湾)





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要懂得过好晚年生活


   《要懂得过好晚年的生活》

人就是那样的矛盾,工作的年岁总觉得忙碌,忙碌到喘不过气来。好容易等到退休了,空闲的时间又太多了。

很多退休人士就因为不懂得安排退休生活,每天在无聊中度过,因此疾病多了,加速死忙、又或者为了打发时间去赌博,以为小赌无碍,仅仅是打发时间而已,结果却闯下大祸。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某君就是赌博闯祸,而且这是一个不小的祸!

闲散的日子过厌,他两夫妇就常常上高原度假。这原本是好主意,可是,后来竟涉足赌场。做丈夫的,起先赢了一些钱,不知怎的竟上了瘾。这就糟,赌多输多,最后竟连自己的双层半独立楼房也卖了去住鸽子笼!

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他,接电话的是一个女人。她以极为粗暴的语气恢复我,说没有这个人。我思索了一回再打一次。对方依然是同样的回复。我禁不住就问道:“你的电话几号?”谁知对方以更加粗暴的声音回答说:“你打电话什么号码都不知道吗?”

过后与其他朋友谈起这回事。朋友的见解相当正确。他说,可能是这个朋友卖屋子时,连电话也一起割给买主。买主几乎天天都接到催债的电话,听多了心烦了,所以我的电话,新屋主以为又是催债的电话,所以才这么粗暴的回复。
中分析有理!

我退休之后,为了避免生活无聊,因此就参加了一个乐龄人士的歌唱班,每星期练歌一次。顾名思义,乐龄歌唱班,参加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直到七八十岁的乐龄人。经历了二十多年,我们这班参与者,当年是仅仅六十的乐龄人,如今都超过八十高龄了。

我们这个歌唱班也不是只是唱唱歌而已,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歌唱班成立23年以来为整十个福利/慈善机构筹款,总数远远超过马币30万令吉。义款都捐助给老人院、慈善医院等机构,娱己有益人一举两得!

参加人士各行各业都有,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不过,都是乐龄人,所以,谈的话题都是适合乐龄人士口味的话题居多。

每次歌唱聚会散会了,都有一个简单的“聚餐会”,班友自己携带些食物去分享,一边吃一边谈,真正做到无所不谈的境地,真是其乐融融!

我们这个住宅区还有一大片空地,每天晨早也有太极班、外丹功班、排舞班,任君选择!你只要参加一两项就获益良多了。
逢年过节,这些班友还常常庆祝;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其乐无穷呀!班友还常常组织旅游团到外地旅游,既派遣了无聊的时间,又有益身心,谁曰不宜?

奉劝乐龄朋友们,如果觉得生活太苦闷、难以派遣无聊的时间,就选择参与这类的团体活动吧!担保你日子过得更加充实,又有益身心。何乐不为?记得将老伴也携来同欢共乐!千万不要冷落了你的另一半呀!罪过罪过!

20191220日草于打铜湾)








2019年12月17日星期二

初恋的地方


《初恋的地方》

老歌班有歌友唱《初恋的地方》,听起来很动听。这歌所用的歌词很浅白,而且没有什么艰深的文字,所要传达的意思也很单、很浅白,就如一个人随口说出的话语一般。听了很入神,也很有亲切感!
   初戀的地方》
作詞:孫儀
作曲:劉家昌
邓丽君唱

我記得有一個地方
我永遠永遠不能忘
我和他在那裡定下了情
共度過好時光

那是一個好地方
高山青青流水長
陪伴著我們倆
初戀的滋味那麼甜
怎不叫人嚮往
请欣赏《初恋的地方》

初恋这个地方,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因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们彼此由认识到相爱,到结为夫妻,算是缘吧!婚后生活如何?没有提到。不过,就因为是初恋时这地方赋予你们一个认识的机会,后来彼此倾慕而谈恋爱……
以后的事情,都不在表达的范围了。很可能没有一个很美满的结尾,这才令她日思夜想,非常“向往”。

一件事情、一个经历,常常因为没有结尾,才会更加引起遐思。有人说:事情往往是有缺陷才会感到美!

男女之间的爱,常常说也说不清的。年轻时有一个令你倾慕的他或她,后来没有结成夫妇;你现在偶然知道他或她的近况,有点不如意;你会深层的思索,要是当年你俩成为夫妇了,也许彼此如今的夫妻生活会更加理想、恩爱、幸福。你陶醉在这样的遐思中,他(她)的倩影日夜徘徊在你的梦幻中。

“你当年要是嫁给我,不是更加幸福吗?”“你当年如果娶了我,不是更幸福吗?”真的吗?谁能证明?也无法证明,一切都太迟了!

而你目前的婚姻生活是已经得到证明的?情况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人生就是这样的矛盾;矛盾的事多着呢!

20191218日草于打铜湾?









闲情闲话


闲情闲话

住家附近有人逝世,棺材店在路口贴出一张告示:“何门公氏治丧处”。

我心里有点怀疑,“公”是否是“龚”之误。公姓没遇过;龚则有朋友姓之,而且大名鼎鼎的影/歌星龚秋霞,很多人都晓得。

回来查查姓氏字典,果然有“公”姓。继而想想,学院读过的《孟子》不也有《公孙丑》篇吗?只是自己一时大意遗忘了。原来公是姓,公后面加上很多字都可以成为复姓呢!《百家姓》中就有很多公字头的复姓。

中国人的姓《百家姓》收录的不止“百家”。有时候,自己少见多怪,以为别人搞错了,其实是自己见识少。就譬如上述的“公”姓,我起先心腹自用,自以为他家受英文教育,随口说说,而棺材店的伙计糊里糊涂就将冯京作马凉。后来查查《百家姓》果然是自己见识少之故呀!

CCTV4 的美女主播之一桑晨,我起先以为桑是名,后来查查百家姓字典,原来她真的姓桑!

记得大概五六十年代,《南洋商报》就曾经登过这样一则新闻。事缘新加坡有一家人的姓非常怪特。后来很有专业精神的记者专门访问这家人,才将真相弄明白了。原来那家人的姓很奇怪是有原因的;幸好记者的好奇采访,始将这个“谜”解开了。

这家人的姓很像“禤”(音XUAN----稀有的姓,其实又不像禤。原来是二战时期,这家人为了逃避日本鬼子的耳目,就将家人的姓改成这个姓。

我自己猜测,可能为了“逃难”,这家人就选上了一个非常稀有的姓---禤;可是,一时弄错了,竟然写出一个字典里根本没有的字作为自家的姓
我后来又发奇想,中国人的姓之所以这么多,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这样那样的错误,就“将错就错”错下去而增加起来的。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呀!譬如:谈和谭,是否也是在某种情况下错出来的?还有繁体的“钟”(左金右重)和钟表的“钟”(繁体左金右童),说是两个不同的姓,是否原本都是“一家亲”?一个博学的朋友引经据典指出过我猜测错误,不过,我依然有这个怀疑!一个祖宗搞错了,后代子孙跟上去,不就多了一个姓出来吗?

又如“萧”和“肖”,有说“肖”是“萧”的俗体字。不过几十年来,我的同学、朋友多的是姓萧的,没遇过一个姓肖的。最近观赏CCTV4的节目,在一些节目制作人长长的名单中,倒有不少“肖”姓的;而长长的名单里面,姓肖的不止一人,就是没有姓萧的。足见“萧”“肖”可以通用。

不过,我不禁又起了疑窦如果他的家族向来是用“萧”的被人写成“肖”,他会乖乖顺从吗?不起争论吗?“为什么我要从你姓‘萧’?”

我常常开玩笑说,幸亏我不姓“钟、肖、萧、谈、谭”!要不然,常常给人改姓总有点滑稽吧!(奇就奇在这里,我的祖母偏偏姓谭;而外祖母则姓钟,避也避不了)。

姓的作用,可以避免同姓婚嫁,血统太近了产生不好的后代,生怪胎是常见的事;不过如今很多人都不讲究这个了,同姓结婚的多的是,可能因为血统不接近之故吧!我一出来拿粉笔讨生活,派去的学校就遇上校长与他的老婆(同事)都是林姓,当时感觉很怪异;其后这校长的孩子都非常正常,而且当中有一位还是本地某医院的名医呢!可见同姓结婚也无妨大碍!这对夫妇,男的是潮州人(广东),女的是福建人,血统相差一万八千里!

那些不讲究姓氏的民族,不知如何处理婚嫁的事?这也是一门学问吧!

(20191215日草于打铜湾)







2019年12月15日星期日

家乡母校百年漫漫的坎坷崎岖路


家乡母校百年漫漫的坎坷崎岖路

一。历史渊源
家乡母校于2019127日庆祝创校100周年,散居全马(包括新加坡)的校友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参与庆祝大典。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就是“五四运动”,那是发生于191954日的新文化复兴的运动。有了这个运动,中国全民得以从千年的封建历史桎梏中解放出来,接受新思维、新事物、破除迷信,勇于接受科学知识、勇于破旧立新,改革旧事旧物以及旧的、不合时宜的礼仪和习俗。

家乡母校就在这一年创立,可见离乡背井到仁丹来的先辈们也是在这种新思维的影响下而创立母校的。于此也展示出先辈们具有高瞻远瞩见解,在这一年(1919年)创立母校,让年轻一辈接受新知以追上时代,做个适应时代的新国民。

二。母校现况
如今全世界大势所趋,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谋生,乡村逐渐没落;我国各州如此,我几年前曾经回过广东省鹤山县云乡省亲,那儿的情况也一样;乡下十室九空。那一年母亲依然健在,我是带着母亲返乡拜见家乡父老的。母亲十七岁南来,对于家乡的往事了如指掌;她带我巡回了她乡下的许多地方,指指点点的告诉 我:这里就是她伯父辈与邻乡的村民为了争取田地的水源而打得头破血流之处;那儿是传说闹鬼的屋子等等等等。

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每晚我都与母亲同眠,她对我更是偏爱(我脚下几个弟妹都夭折)、呵护备至!

回头述说母校现况。

家乡仁丹由于没有大的工商业机构,因此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吸引年轻人居留下来。年轻人都到外州谋生去了。回仁丹的道途上,经过的巴东色海、瓜拉吉底、打划、古邦、华玲等地,一路上几乎将不到华人的踪影。

母校在籍学生,根据百年校庆特刊照片点算,全校学生仅有41人,华裔子弟不及四分之一;其他都是外族学生---这包括马来裔、印裔、泰裔。外籍子弟就读母校是好事一桩;董事们绝对欢迎他们。第一可以补充学生人数的不足;第二可以让接受了中华文化熏陶的外族子弟,了解中华文化,不致对我华族有种种的误解与猜疑,也不致受到政治野心人物的煽动、的误导而敌视华文教育;这些野心鬼头往往散播不确实的信息,说什么华族霸占了一样又一样,长久下去,最后将会把其他种族灭绝;这样的言论多么不负责任又多么阴毒呀!

华族的文化最大的核心思想不外是儒家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其他民族要是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或者或多或少的学习一点中华文化,绝对对团结我国各民族会起着正面的作用;可惜的是,野心家“疑心生暗鬼”,歪曲事实来误导他们的族人及其他民族。要是将华族文化精髓正面的介绍给其他族人,我国民族之间就不致像今天那样散沙一盘。

其实,有良知的人、心态正常的人,都充分了解,一个不团结的马来西亚,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见其利,必蒙其弊”。

这是我国的损失呀!

如今转入正题,讲述母校现况:---
母校的全体教师(包括正副校长)也只不过9人而已。这些坚守岗位的师长们,都拥有“有教无类”的精神,尽力将教育工作做好,实在精神可嘉!甚为佩服!他们不为名利,站稳岗位,只知道以教好下一代为己任。教师们不嫌弃仁丹这个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极其匮乏的渺小山村,而申请调往其他“夜晚灯光比较明亮”的城市;他们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语)的作为,正好全面展现出教师们宁愿为学生做马牛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实在值得大力表扬呀!

三。盛宴状况
当晚的庆祝宴会,席开90桌座无虚席,可见校友们是多么的热爱母校、从全国各角落奔回家乡参与盛宴,期盼母校站稳岗位,继续扮演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尽管许多政治人物高喊要关闭华校,但华社创立的华校,依然展现出灌输爱国精神、团结各族人民、敞开旷达胸怀欢迎各族子弟前来就读的姿态,扮演好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角色!

20191212日草于打铜湾)

2019年12月11日星期三

值得一游的合艾


值得一游的合艾

对北马人来说,泰南的合艾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到合艾了,这次偷得浮生半日闲,与妻参加本区的居民协会主办的合艾游,两天一夜,只花了千多元而已,而且还买了一些土产、衣物及日常用品回来;不言而喻,这些都是比较粗燥又比较不入流的产品,不过日常用用倒是可以的。

以往游合艾,比较专注购物,这一次,还增加了旅游景点;虽然不是什么值得大大夸赞的景点,不过见识见识倒是可以的。如果是信奉佛教的,那儿的寺庙比我们这边的多而且大,并且也看管得堪称干净。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一个白钢塔,这是前几年去时尚未建成的,很值得参观。据说全塔用白钢建成,夜晚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塔都是皓白。

这一次由于旅程短,因此没有到夜总会逛逛,不知道那边可流行唱华语歌曲?前几年去时,有到夜总会听歌,就有歌星唱华语歌曲;不过,咬字吐词都不很准确;那是小问题,是可以逐渐改善的,俗语有句话“不怕慢,只怕站”,迟早会得到改善的。泰国至今没有正规的华文学校,如此,歌女们可能是学了几首应应场面,咬词吐字不很正确没关系。这次行程过短,没去夜总会听歌,不能与前回作一比较很觉遗憾!

我们这些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每到一个有华人的国度,总要探索一些华文教育的蛛丝马迹。记得有一年到棉兰去,夜间看见那儿有一个华文招牌的夜总会,大概是为了应酬游客而设的吧!到了越南的西贡,也看到一处号称唐人街的区域,原来,越南当局为了容易监管华人,将华人集中在一处,形成了所谓的“唐人街”。我总觉得越南虽然受到华夏文化的熏陶特多(地域关系),而它的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对它的付出特多,可是,它这样的对待当地华人,说实在的,有一句话来形容最恰当:忘恩负义!

越南在被法国占据前,用一种文字叫“諵文”(‘諵’亦作 ‘喃),十足是方块字;很多场合都使用汉字;其后才改用罗马拼音的文字。

泰国目前没有华文学校,一些认同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及价值的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有机会学一点粗浅的中文。这是明智的举措;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的国势如日中天,中文必然在全球大行其道,先接先机者,必然先占便宜;“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呀!道理明显!

 泰国政府比较开明,中文可以自由使用,而且华裔的泰人,从政治上可以担任首相、军队中可以担任总司令,其他就不必赘述了。这种开明、自由的措施,是东南亚各国应该追随的。

环顾东南亚各国,那个国家对华人约束比较少的,那个国家必然比那些将华人打压得比较紧的国家进步、繁荣。我们看一看新加坡就好了。他们的币值就比其他周边国家高得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更不在话下了。

我们可以下一个大胆的结论,华人以他们五千年渊源流长的文化优势,对所在国是一项资产,绝不是负债。不会利用华人的优势文化,就等于进入宝山空手归,徒然失掉上天的赐予,冤哉枉哉呀!

从政者应知醒觉,切勿沉醉在梦中!

20191212日草于打铜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