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一句古诗,是说明一个人的寿年很难达到100岁,却常常担忧那些他不可能遇上的事、或者他不可能进入的困境,颇有多此一举之意。不过,也有一句这样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谓不预先准备好,很多事情遇上了往往措手不及,就很难成功、又或者说会遇上一些损失,因而得不偿失。
我有好几位孙男孙女在外国求学。他们在那儿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身心很是舒畅,颇有欲居留下来,不想回国的打算。
我这位做公公的,常常具有事不关己也操心的关怀。还不是吗?他们自有父母亲关怀他们,何需我这个隔了一层的老头子操心?
我常常这样想,也许是华文教育教坏了我。我总认为母语是绝对不能牺牲的,在我国居留,以后他们的子女就没有机会受华文教育了。这损失是无可补偿的呀!以后他们的子孙就将成为“会用筷子吃饭的洋人了”
你说,这样的顾虑是否自寻烦恼?何必“皇上不急太监急”?老太婆就常常批评我自寻烦恼!(以下为2019年12月末加上的)。
话不是这么说,我这个人总是有点“老顽固”或者说“食古不化”。不过,我总认为“水有源,树有根”,更何况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怎能不懂得自己的语文?不懂自己的语文,就不能直接了解我们五千年精深博大的中华文明呀!那肯定是一种无可补偿的损失!
我如今有四个孙男孙女在外国。大女儿的一女一男;次女也有一女一男。不同的是:大女儿的两个宝贝是在洋人的国家;二女儿的两个,也是一女一男却在台湾。在洋人国家的两姐弟,即使他们婚嫁的对象是华人,但是,那儿哪来中文好读呀?这两姐弟即使嫁娶到的对象都是华人,在那样的国度,哪有机会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呀?他们的后代,岂不是都成为“香蕉人”吗?
如今,做姐姐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将来可能就在那儿定居、婚嫁了。我真担心他们的后代成为“香蕉人”呀!做弟弟的读的是土木工程,回来找工作也不难,应该是会回来的。至于二女儿也是一女一男,不过,他们却是在台湾深造。先毕业了那位做姐姐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她的弟弟两年后毕业,要是也在当地找到工作也是我们所盼望的。要是,真的如愿以偿,就在那儿“落地生根”我也放心,因为他们的学位我国是不承认的;回来实在出路不广呀!
我这个做“公公”的,实在是太会“担心”了!
我常常自己回想;我这样的操心是多余的吗?不见得吧!虽然这些孙男孙女是隔了一代,但他们都是我的骨肉的骨肉呀!我这个易“动情”的老头,就是这样的穷操心;不过,我总觉得我的操心是应该的、是“人之常情”呀!老太婆就常常唠唠叨叨的责怪我,你这个老头就是太会操心,才会操出“满身病”来。我自己检讨,她说的有道理;不过,后代的前程,我这个受过教育的老头能不操心吗?我也是人呀!
(2109年12月圣诞节后二日补写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