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

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

不可讳言,我国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以后,有很多制度都是继承英国的。这些制度有很多是好的,所以,我现在就只谈这好的一面。

就如师训制度。继承了这种制度,要想成为一位教师,无论是中学或小学教师,都必须参加师训课程。

这个课程很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评审作业等等。

经过这些培训课程,你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得完善。教导的课业学生才能明了、平日在课堂的讲话不致伤到学生的自尊心;最主要的是能有一种启发作用,唤起学生的向上、向善的决心。

譬如:一位学生的课业成绩很差很差,你绝对不能对他说,你一定不及格的,你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学生;相反的,你应该鼓励他说,你只要稍微努力一点,你必定能进步的。他下一回测验,取得的成绩虽然仍是不及格,但比前次多了一两分,你应该说:“你再努力一点,下回一定考得更好!”诸如此类的说辞,令学生不会伤心绝望;内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

我最近观赏ASTRO的华语歌唱比赛,其中一个评审,就是非常非常需要参加评审培训班的。她可说是胡言乱语:什么“唱得实在差。这首歌给你唱得乱七八糟!”诸如此类的话,实在不应该是出自一位评审的口。

评审不是不能指出参加者的缺点,但是,应该是比较积极性的。譬如:你刚才某个部分,唱得不够高。这首歌,全部是高音调的,你选些比较低音阶的歌来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如果评审不此之为,反而说,你连音调都拿不捏不准,你怎能参加这个比赛;参赛者读音不准,则说,我看你还是先到汉语班去学会汉语才来参加比赛吧!

这样的话语多么伤害参赛者的心呀!积极性的评语应该多讲;消极性的少讲;要讲嘛,也应该比较含蓄!

如果评审多给些正面的评语,使到参赛者恍然觉悟,说不定,你的评语帮助了他日后的进步。岂不是功德无量?

我想,有些评审,大概觉得自己在歌坛上有些小成就,就自以为了不起,目中无人了,而犯了自大的毛病。这是非常要不得的。

需知,强中还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呀!不是有句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吗?不但“落后”还会被人唾弃呢!

一个自大的评审,不但参赛者不会感激她,我看,其他评审对她也会“另眼相看”吧!一个自大又说话没分寸的人,怎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一个谦谦君子,才会到处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夸奖!这个评审第一个必须进入“评审培训班”,然后才出来当“实习评审”。

做人何必自绝于人?做了大傻瓜一个。

(2018年10月26日草于打铜湾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

草药的神奇


   草药的神奇

我本身及我的父亲,都有过神奇的草药将顽疾治好经历。
先说我父亲。

大约在50年代,我们居住的小山村与其他地方的小山村一样,都是民智仍低,医药不发达的地方。

有一次,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全身发黄,连眼白都是黄的。当时给当地的中医诊治,没有效;给当地的诊疗所的医疗人员(小地方没有正规医生)诊治,也是没有效。村里人个个给父亲的评语时:没有希望了!我们全家人对父亲的病况更是忧心忡忡,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呀!

当时,村中有一位老妇人,她应该曾经见识过这种病症,就特地上门对父亲说,有一种生长在河边或者小溪流边的植物,采来取其根,洗净切片煮水喝有效;要当茶喝,喝得越多越好。

   
《《刺芋的梗有刺        生长在溪流边的刺芋群(此处本来有两幅照片,不能显现。有兴趣可到网上观看》》。
https://www.google.com/search?source=hp&ei=K3XSW5LNAcTWvgTwgLLwCg&q=刺芋&oq=刺芋&gs_l=psy-ab.3..35i39k1j0i30k1.2897.5555.0.8220.6.5.0.0.0.0.89.326.5.5.0....0..

父亲听了好心妇人的话,略加思索,就喃喃自语的说,他工作那个地方,正好有一条小河流,河边正好有如妇人所形容的那种野草。

父亲隔天就回去工作的地方,进行下一步行动了。当时,通讯没现在方便。隔了不久,就托人捎来好消息说,他的病一天天好了,身体的“黄色”一天天的消退了。过后不久,父亲的病果然霍然而愈,实在灵验!真是谢天谢地呀!所以,我常常说,有病看对医生吃对药是最幸运最重要的。

这种药草,不知什么名字,当地的人(大多数是客家人)就将它叫做LET  WOLET客家话是刺,WU是芋。因为它的茎上的确有刺,而且它的地下茎像芋。也有人叫它七叶一支枪
如今想想,父亲的病恐怕就是所谓的黄疸病吧!

过后,我们那个地方乡民遇上这种病,用它医治,百医百愈,乡民将它当作神药。我们那个小山村有些学子到槟城来读中学的,患上这种病,到中央医院留医,没有效果,也回去家乡以这种草药医治,也是逢医必愈。

居住在偏僻村落的朋友们,如果当地没有特好的医生,真的患上这种病的话,不妨试一试。

不过,千万不要认错了。我们这个住宅区的组屋高墙的缝隙,就长出类似的草类,我趋前看过,它的梗没有刺,不是刺芋!

还有一次,我读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发热病过后,两脚酸软,不能站立。无疑那是小儿麻痹症。后来,村里有一位村民,姓刘,名叫教房的。他从山中找来一种树枝带叶,教我父母洗净后,树根切片,炒过浸酒(家庭酿的水酒)。用这种药酒,又服用又檫摸全身,病也霍然而愈。十分神效。刘某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胶工。可惜他不将此“医术”传授他人。此医法就此灭绝了。可惜!

20181026日草于打铜湾)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

听歌思故人


  听歌思故人

人最常见的经历是睹物思人,我这里要谈到却是“听歌思故人”。

50年代初,家乡读完小学后,重视子女教育的双亲,虽然家境极为贫苦,依然咬紧牙根,送我到槟城升读中学。

当时教育不像如今普遍,家乡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来这家中学读书的,仅有我一人而已,很是寂寞难受。

我是寄宿在学校的宿舍里的。有一天,我听到楼下有人吹奏口琴,吹的是“蝶儿曲”。这首曲子也是我喜爱的,循声找人,终于发现这位吹奏的杨同学。他与我虽然不同班,交谈起来,知道他是来自华玲的。华玲离我家有20英里之远。在当年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已经算是相当远的距离了。我与他一见如故,谈得很亲切和投入。

蝶儿曲歌词:-----

《春光好,春色满园林 花儿开,蝶儿采花粉。 传了种儿,结了果儿。 结了果儿,没有蝶儿份。 为谁辛苦为谁忙。 谁懂得你的心?》》

第二年,不知什么原因,就不见杨同学来继续他未完的学业了。日后,凡是听到《蝶儿曲》,我就不禁想起这位同学。

直至前两年,在我参加的一个乐龄人士的歌唱班里,突然有一位班友,趋前来对我说,你的同学杨某人前个月逝世了。我听后一时愕然!我不晓得这位班友如何知道我是杨某的同学。

如今,只要听到这首《蝶儿曲》,当年的情境必然会闪进我的脑海!

第二首要谈的是《苦情花》。

大约是四十多年前,我已是身为人师了。当年班主任往往会在假期带领自己班的学生,到槟城海边的“水楼”租下来住上三几晚,算是度假。

那个时候,新中国在国际间尚是非常孤立。周恩来总理展开了一系列的“兵乓外交”,邀请亚非拉一些国家选派队伍到中国去作友谊赛,借以结交多一些友好国家,获得很多友好国家的良好反应。我班上有一位曾姓学生,被选为“兵乓外交”我国的兵乓队员,这实在是我校的荣耀!

 记得有一年,我也带领一班学生在度假。晚上玩游戏的时候,这位曾同学,唱了一首《苦情花》,唱得很有感情又很恳切,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苦情花》歌词:——

   《苦情花》, 曾有一位美麗姑娘
    在這湖邊來來往往
    白雲悠悠歲月如流
    那姑娘已去向何方

    曾有一位美麗姑娘
    在這湖邊來來往往
    白雲悠悠歲月如流
    那姑娘已去向何方

    我要找尋我要找尋
    找尋你的影蹤
    去向何方去向何方
 

    只剩下苦情花獨自芬芳………………)

唱这首《苦情花》的曾同学毕业离校后,就一直没机会见面,也没有她的信息。我退休也已经有26年了。这些年来,旧日的学生,往往举行毕业离校多少十周年的欢聚会,她们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都有邀请我参加,我也非常乐意参与,见见她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的欣慰。

我参加过这么多届的欢聚会,就是没见过这位曾同学。自己推算,我如今已是子孙满堂了,这位同学也应该是祖母级的人物了吧!

今年的8月,学校庆祝成立90周年的盛大晚宴。在宴会的当儿,突然,这位曾同学却在我身边出现向我频频问好。细问之下,才知道她婚后定居在吉隆坡。据身边的同学告知知,她如今已经荣膺拿汀的勋衔了。得知她事业有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很感欣喜!这位曾同学还对我说,下次返槟时,当会邀约几位旧日同学来拜访我。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最后要谈到是《回想曲》。

50年代初期我被派到一家中学执教。当时学校的教师是《孤家寡人》居多,因为都是未婚年轻小伙子。

同事当中,有一位小C,他常常哼一首歌《回想曲》。

《回想曲》歌词:------



      回想曲




       作詞:楊正撰
      作曲:周藍萍

    桃花開放在春天一見桃花想從前
   好像情郎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唱一曲小桃紅紅上了我的臉
   小桃紅唱一曲呀使我想起從前

    蓮花開放在夏天一見蓮花想從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聽一遍採蓮曲促成了並蒂蓮
    採蓮曲聽一遍呀使我想起從前
 
   桂花開放在秋天一見桂花想從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喝一杯桂花酒人比那花嬌艷
  桂花酒喝一杯呀使我想起從前

  梅花開放在冬天一見梅花想從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畫一幅賞梅圖我是那畫中仙
  賞梅圖畫一幅呀使我想起從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MqZNQm6JE

可是,过了几年,哼歌的他,却不再哼了,而且人变得很消沉。有朋友说,他娶的是一位悍妇,家庭生活很不融洽。

我无法求证!真的如此吗?那他也实在太可怜了!“清官难审家内事》”。奈何!

听歌的确是一项非常健康的休闲活动,真的能听歌思人,而且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20181028日涂于打铜湾)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利之所在


      利之所在                秦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世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间各有各的需求。有的看在仁义头上;有的是想从对方获得利益。可谓莫衷一是。

《孟子》一书就曾经有这样的章节:“原文见《孟子》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为了方便理解,谨将其翻译抄录如下:“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如今的社会,不重个人私利的,有几?很多人千辛万苦去从政,还不是为了取得崇高的官位,然后,凭着居高的权位,选择了最有利的官位安插自己的家人,如父母子女;然后,再安插子女的配偶;这些人都有高位了,接下来,就安插自己的党人了。必定要觅得适当的官位,安插妥当自己心目中的人才罢休。即使没有现成的官职,也特地刻意制造一些官职来安插自己人。他们怕自己被推倒,一定要靠人多势众、人海战术来保卫自己,以确保自己永远站在屹立不倒的地位。这样,就平白浪费了不少公帑了。

国债已是越来越高,这些野心鬼也日日高唱过高的国债已经不胜负荷了,国库已空虚了,整个国家快将破产了,可是他们却还在制造空缺来安插自己人。为什么?因为自己人愈多自己愈安心、愈有保障呀!
他们也在念念有词的喃喃细语:我们的邻国币值比我们高,这些日后都将侵袭我国根本利益!
他们在国内鼓动族群之间的仇恨;也鼓动对邻国的仇视。
疑心生暗鬼,他们觉得自己周遭都是鬼,没有一个可靠的好人。于是,今天指责这个族群不够效忠、那个族群对国家不够尽力!又或者指责这个族群这么富有,都是偷窃国家资源由于致之,鼓动族群之间互相的猜疑、仇视;这时候,他们又抵赖说,这些种族鸿沟,都是贫富不均造成的,于是,必须设立某种机制来扶助“弱势”族群。制造出一个不公的社会,以致族群互相猜疑、嫉妒,怎能希望族群之间能达致真心诚意的团结?

国家就此蒙受无妄之灾!

20181017日起稿)

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

想起陶焰


想起陶焰

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由于外州的华文中学奇缺,外州的华校毕业生想要读中学的,很多都涌到槟城这个文化州来升学。笔者也是其中一人。
我家本是贫苦家庭,父母亲咬紧牙根工作,所赚到钱要维持一家子生活已是非常不易,要将我送到槟城读中学,更是难上难了。然而,重视教育的父亲含辛茹苦都要将我槟城来读中学。父亲由于自小就没有双亲,没机会好好受教育(其实他那个年代没有新式学校,仅有私塾;而他连私塾都没有机会进入)处处碰壁吃尽不少苦头,因此无论经济多么拮据,都要将我送到槟城来读中学。父亲又怕我上学会遇到交通上的种种困难,就让我寄宿在学校的宿舍里。

在宿舍里我有机会结识到很多来自别州的同学,有的就此成为“终身好友”毕业离校后依然来往不辍。

这些特别要好的同学中,就有来自霹雳州峇眼色海(BAGAN SERAI)的同学。眼色海有一家东华小学,当时该校有一位教师爱好写作。当年新加坡的《南方晚报》常常有征文比赛,吸引了新马爱好写作者纷纷向该报投稿,一时之间,新马涌起写作热潮,报章上的文章可谓“佳作连篇累牍”;也发掘了几许写作人才。

这里讲几句题外话。大约80年代,槟城的华校教师公会,为了发扬华教精髓,年年都主办中小学生华语演讲/讲故事比赛(中学生演讲、小学生讲故事)、华语歌唱比赛等等。一时之间,中小学学生热衷比赛,教师也乐此不疲的指导/教导,都要争取荣耀。这是自然现象,“谁肯后他人”?就此掀起一股华语比赛之风,好不热闹!

可惜如今这些年月,此风已经沉寂下来了,有关机构是否可以重振雄风,再来掀起一股热潮?

再回头讲讲眼色海的东华学校。该校有一位教师笔名陶焰。他曾经有一篇这样的佳作,述说一对在第二次大战前夕恋人。他们虽是恋人,但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对恋人也不得不随着家人各自逃难去了。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就此失散了!

等到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回复了正常的生活,可是,这对恋人没有办法取得联系!

后来又几经迁徙,两人要联系上,希望更是渺茫了。

小说故事继续讲下去。话说有一天晚上,男的到歌台听歌解闷(当年大城市时兴游艺场所,有歌台之设,每晚有歌星驻唱。当时的著名歌星有李云、陈美光、张莱莱姐妹等等及一直至今仍对本国歌唱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潘秀琼)。
他在台下欣赏着每一位歌星的演唱。直至轮到一位歌星出来,使他吃了一大惊。“为什么她这么像她呢?”他心跳得很厉害!她唱的是“三年离别又相逢”。

此处要提醒年轻读者,日本南进侵马恰好是38个月。

第二个晚上他又再次光临歌台。他注视着,越看越像。他终于忍耐不住了,一直冲上后台去。在后台引起一阵骚动。

待他与她正面对视时,彼此都惊愕了一阵。当年,风气还没有这么开放,没有相拥这一举动,但彼此都泪流满腮!

幸亏的是,他俩都还是孤家寡人,因此,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出戏是美好的收场。

几句闲话:我国应该有人撰写马华文学史;并将他们的作品编撰成册,以传久远。

欣赏《三年别离游相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vZTho9zPA                                                                                                                                                                                                                                                                                                                 

20181011日草于打铜湾)

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

从古代四大文明说起


从古代四大文明说起

我们人类文明有所谓“古代四大文明”。根据资料(照抄,以不失真之故)。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1)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2)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3)古印度(位于 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国)和(4)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面举出来的四个古文明国家,如今的状况是:其他的三个国家,古巴比伦,现在是烽烟弥漫;埃及也不算强国;印度也不入流强国之林;唯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与美国抗衡。“一枝独秀”!历久弥新!

你说,这种文化是否具有亘古通今的价值?这样的文化,需要保留还是抛弃?
我们已经不是中国人了,是堂堂正正的马来西亚人;不过,我们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传统:这包括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也兼及其他的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学说,以及后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思想,可谓兼收并蓄。如此丰富渊博的文化,是世界各国无可匹比的。在我国的华族人士,正是继承了这些美好规范德行及悠远又优秀文化的族人。

简而言之,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就是:礼义廉耻的四维及八德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关于八德尚有不同说法)。这些理念包涵世上主要宗教的教义。

如今,我国有些目光短浅的人物,总是有一套他们自以为是的理论,期望我华族丢弃固有的渊博文化改而全盘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孟子曾经说过,只听过鸟儿离开深谷的低矮树丛飞上高大的乔木的,没听说鸟儿愿意离开高大的乔木,低飞到幽谷的低矮树丛的。华人都谨记这些先圣先贤的遗训。

这些“眼光独具的“先见”人士,甚至希望华族放弃自己的姓名。真是天下第一等笑话!痴人说梦!你想华族会从“乔木”飞下来,投入幽谷的矮树林吗?

我华族在本邦的优良表现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他们效忠本国,二战期间华族拿起枪支抵抗日本鬼子;50年代争取独立时,华族所尽的功力不输于其他族人。我华族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光明磊落的行为和表现,与其他民族比较有何逊色?

犹有进者,华族拥有特别坚强的自力更生能力。殖民地时代,华族靠自力更生创建华校;独立至今华校在很大程度上仍需华社的支撑;这些华社都已经支撑过来了,而且仍在支撑着。华族创建的华校,从不拒绝外族子女就读,除了容纳华巫印三大民族子弟外,甚至连沙盖族及暹罗族子弟都在欢迎之例。这种情形,在泰马边境的州属尤其常见!可到这些州属的华校参观,以证明吾言无讹!

这些受过华文教育熏陶的外族子弟,自己受用之余,当可传扬华族的心胸和思想等核心思想,有助于促进各族的了解和融合。不过,必定需要一些时日!
此外,华族靠着自力更生的不懈精神,也创办了大专学院。这一来,华族的教育体系,已经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专院校,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体系了。更值得华裔引以为荣的是,这是自力更生的精神的结晶呀!

总说一句,外族人士,可以放心将子女送进华校受教育!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华社创建的医院,也不拒绝收容外族人士求医,甚至连邻国的国民到来求医也一律欢迎。不信试到槟城的南华医院一巡,必可解除疑窦。

所例举的例子在在说明我华族不是一个自私、只扫门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的民族。他们寻求美好的生活,也协助他人寻求美好的生活。他们竭力改变、克服造成民族生存不利的环境和条件,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创造历史;他们坚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历史上、国际上是罕见的。

华族优越文化特点在于此!

2018108日草于打铜湾)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