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星期三

婆婆的心


  婆婆的心

我内外孙都有,有的住在附近,常常来往;有的住在比较远的,来往就没有那么频密了。

其中大女儿住在最近,她两夫妇都是朝九晚五的受薪阶级,因为职位关系,晚上五时是没有办法回到家门的。她家里聘有外籍家佣,负责照顾孩子。不过,家里没人顾着她俩夫妇不放心,因此就一早将佣人及孩子交到我家来,由我家老太婆顾着他们。

这外孙在我家住着,一直到中学毕业出国为止。因此,对这两位外孙特别有感情;我们的儿子与我们同住,他两夫妇的孩子也由我们照顾。所以,这几位内外孙与我们的感情特别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由接触多了培养起来的。这亲密的感情勉强不来。

这几位孙辈,从小在我家长大,由我两老看着他们成长,对他们的感情特深。
我退休后,也参与照顾。每天早上上巴刹买菜的时候,老太婆就费尽苦心,口中念念有词,这个孙喜欢吃什么、那个孙喜欢吃什么,专为他们挑选菜肴,煞费心机。

每次孙辈放学回来吃午饭,老太婆就住在桌旁看他们进食,见到孙辈将她烧的菜吃得干干净净,她就喜形于色;万一有些菜留存比较多的,她就紧皱眉头,似乎内心很有歉意。她一定在想,为什么他们吃不完这些菜,哪里不合他们的口味?有时,她就问问孙辈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孙辈们总会说:“婆婆,今天我的胃口不大好!”又或者说:“婆婆,我今天在食堂吃得太饱了。午饭吃不下。”她这才放心。

两位比较大的孙都出国了,老太婆本可不必再操心了,然而,如今又有两位同住的孙辈要她照顾餐饮。她也是一样费心。

老太婆有一样作为是很“正常”的,就是她心里没有内外孙之分,不像有些人内心总有内外孙之区别,予人有些厚此薄彼的感觉。

这一点,我和她是一样的。在感情上是如此;在学理上也是如此。根据遗传学,无论内外孙,他们都带有我们的遗传一半的一半(子女一半,子女的子女又一半)。

我曾经自己暗暗思量着,我想我们对孙辈的“爱”,不是遗传学的那样,而是天生自然的:我们对他们的感情是真情的流露,不是矫揉造作。
大孙女放假回来,她的父母亲必定直接从飞机场载到我家来,向我俩问候后才回家。

我总觉得, “人是感情的动物这句话说得很对。另外几位内外孙不是看着他们在我家长大的,对他们的感情就没有这么深。这是乔装不来的。
我现在总在思量,以后的孙辈,无论家里环境如何,最好他们的父母不要遣送他们出国深造。我和老太婆实在舍不得离开他们。我更加担心的是,他们毕业后就在他乡滞留下来。“梁园虽好,终非久居之所“。

2018926日续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