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味《孟子》章节
猛然想起在大专时期,读过《孟子》,其中有些章节,很有意思。如:----《孟子·滕文公》有一段我极为欣赏的文字,谨将其白话翻译抄录如下:(孟子说):“我只听说要用先进的中原文化去改变落后的边远的地区的文化;没有听说过中原文化要被落后的边区文化所改变的”。
如果加以引申:我们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又渊深博大,应该以此感到自豪;为什么去向那些比我中原文化落后的地区学习他们的文化。”这简直是自我作贱。
孟子接着还不怨其烦的说:我只听说过,鸟儿总是从幽暗的深谷飞到高树栖息;却没有听说过鸟儿从高大的树木飞去幽暗的山谷栖息的。
我们是栖息在高大的乔木的鸟,理应昂首高歌,何需飞到幽暗的山谷去躲避起来?
孟子生存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72---289,距今约2300年。他环顾周边的国家的落后情况,才那么有信心的说出如此的豪言壮语。我们这个时代,正逢中国强大的年代。这事实受到世界各国公认,她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超英赶美,很快的就要超美了!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今,美国总统不是有一种“怕输”心理作祟,到处“唱衰”中国、打压中国吗?
需知,中国的强大,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顺乎天理的洪流,打压、阻挡不了的。别妄想!
我们身居海外,虽然已不再是中国人,但我们体内流着与中国人同样的血,具有同样的遗传因子;而且我们也秉承中华光辉灿烂文化,受其熏陶、吸其精华,精神面貌与中国人何异?因此,与外族相较,一点没有惭色。
我们应该仰起头来,堂堂正正的做人,丝毫无需有什么自卑感,相反的,我们还应该挺起胸膛展现我们的自豪感!
我们不自夸的说比人高半截,已是谦卑精神的展现了,何需咄咄逼人?
最近,有些别有居心,或者没有远见的极端主义人士,动不动就指点华校的不是:什么妨碍种族团结、不能让全国国民融合为一体等等幼稚、肤浅的言论,实在不堪一驳。
如果不要昧着良心说瞎话,在华校接受教育,通晓中英马三语,在国内通行无阻,走出国门,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何不如人之处?这就难怪如今已有许多外族家长将他们的子女送到华校受教育!这些外族子弟,他们将来的出路,肯定会比少过三语的子弟宽广!谁敢否认?
如果讲句公道话,华校现在正在默默地、不夸张地负起团结各族人民的角色呢!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只是这样的明白事理的“有心人”,不敢启唇说出心底话而已!环境呀环境!
(2018年9月17日草于打铜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