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马新乐坛的两件瑰宝


马新乐坛的两件瑰宝  
 
开宗明义我要交待清楚,所谓里所谓瑰宝,指的是马新的两位著名歌星。
依年龄大小先述说潘秀琼。

潘秀琼出生于澳门,不过却在马来亚长大。为了更完整的述说潘秀琼的生涯,就引用网上资料好了:潘秀琼在澳门出生,成长在大马和新加坡。八岁在儿童歌唱比赛中得第二,十二岁踏足歌台,十八岁起正式登台,成为歌星,和白光、周璇、李香兰、姚莉(姚敏先生之妹)、林黛等等同属一个年代或更确切的说要晚半代。她的声音属中低音部,富有磁性又醇厚柔和,更被喻为"低音歌后"。

传闻她唱《情人的眼泪》时候,潘秀琼真的有泪满衣襟的情况——倒不是触歌生情,而是最开始姚敏所作的曲风,和潘秀琼的风格,音阶都有差别,演绎出的效果连她自己都很不满意,于是着急到掉泪。好在姚敏积极配合,加以修改,才有了这首最终流传后世的《情人的眼泪》。潘秀琼可以说是为我国带来荣耀的一位好歌星。

早期百代唱片公司一直是香港歌星的天下,能挤身进去又能在那里长期灌曲的本地歌星,就只有一位潘姐。

除了那只歌词有点奇特的画眉鸟,潘的经典名曲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女儿圈》、《梭罗河之恋》、《情人的眼泪》、《巴厘岛》、《白纱巾》、《意乱情迷》、《含羞草》、《寒雨曲》、《回娘家》。潘的声线在低回中有一种往往教人意料不及的婉转,这是她最大特色。在当时百代,南洋歌星稀少,潘的选曲又多带南洋热带风情,因此是众家之中的一朵奇葩。


潘秀琼,今年已经83岁高龄,比我稍大。记得大约5年前,阿依淡的一家教会,请她来传道(据说她皈依了耶稣)。朋友告知她将在布道会上献唱几首“名曲”,因此吸引了我这位“教外人”前去捧场。
那一天,她已经唱不出她自己的风格了,可能是年龄关系。记得似乎《何必旁人来说媒》依然可以打满分。

第二位要谈的是江梦蕾。

关于江梦蕾,早些时候,网上还有很多她的资料,这次却“消失”了。以后若再有机会,当即补上。据知,梦蕾是槟城人。

不过,我拥有江梦蕾的一张VCD。我是相当喜爱欣赏梦蕾的歌曲的。这张VCD上载有16首动听的歌曲:计有:晴时多云偶阵雨、一帘幽梦、好春宵、我是一片云、海鸥飞处、梦在你怀中、枫叶情、天涯芳草、烟雨斜阳、委曲为了你、明日之歌、追梦、冬恋等。

我自己极为喜欢的是《追梦》,可惜,不能下载在此,只能下载的是《一帘幽梦》。就请欣赏这《一帘幽梦》吧!

                                ã€Œæ±Ÿæ¢¦è•¾ã€çš„圖片搜尋結果


                                                      江梦蕾

2018年3月26日稿于打铜湾

老人的烦恼


    老年人的烦恼

老年人免不了有一点小病缠身,有时完全没有生病反而不见得是好事。有一次,我遇见一位朋友,他正在做午运,颈间搭着一条汗巾,跑得满身大汗。我对他说:“医生要赚你的钱,恐怕很难!”他点点头表示同意。

谁知过不了几个月,就传来他不幸突然逝世的消息。

如今,又有一个年纪相仿佛的朋友,他常常在朋友面前夸耀说:“我从来不看医生!”且继续观察他的结果是怎样?

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不外是高血压、心脏病、双足乏力等毛病。不过,如今,又常常听到说,还有一种疾病对老年人也“情有独钟”,叫做“耳水不平衡”。这种疾病的特征是:头晕。有的人是睡不足时晕;有的是紧张时头晕;有的是一觉醒来莫名其妙的晕。晕得厉害的,还伴有呕吐,很是辛苦。
有些病人,吞了药丸,大约经过三几小时后,眩晕会消失,有的将会持续好几个小时,各人有不同的情况。

七老八十的老年人,切忌无所事事。晨早起来,可以参加周围住家的老年人的太极班,伸伸拳脚。要是没有这种组织,一个人在住宅区走几个圈,最好走足一个小时;时间不足起不了作用!

我常常觉得,老年人参加的最好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所谓有组织的团体,不一定是什么大的组织,就是常常见面的老朋友,可以选举一个组长,一个康乐主任、一个财政。每隔一段时日,就进行一个活动,如聚餐、郊游等。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大家可以开怀谈笑,将一切烦恼、不开心的事都抛这脑后。这对于颐养天年有一定帮助。一个人独居冥想,常常会沉寂在苦恼中,对心脏加重负担。

老年人要是夫妇都还在,那是最幸运的,有事可以互相商量;有什么活动可以同时参加。不说别的,仅是旅游一项,两人同行,可以互相照顾,“独乐乐”哪比得上两人同乐?要是不幸只剩下一人,更需要有其他朋友相伴,才能寻找到乐趣!切忌因为一人而自惭孤单而不参与其他同龄人的活动。若然,孤单感就无法解除或减轻,只能是一人终日困坐愁城。这样的日子要如何度过?常见这样的老人不时感叹“生不如死”。其实,何必寻死,只要敞开胸怀,参与其他老年朋友的活动,在团体生活中,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依旧还有很长的快乐日子好过。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浪费有用的生命!

此外,要派遣孤单感,不是也可以阅读报章、杂志、收听(看)广播吗?

请谨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018325日稿于打铜湾)


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

人老了,步履蹒跚、举动缓慢、记忆力衰退、判断力也每每差错,要自己懂得安分,不要再逞强,夸口我过去如何。过去的光荣史用不上了,应该永远不要再提它了。历史上许多君主、有权有势的人,都因为年纪老了,不肯安分,以致判断错误,干出许多错误的事情来,害国害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冤死很多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权势的人判断错误,误信小人,以致酿成无可挽回的大祸。

我平生喜爱旅游,幸好退休后常常出门旅游,因此,走马看花的旅游过欧美许多国家(美国仅是西海岸而已),当然,正如前面所说,走马看花而已。单单是中国,就曾经旅游了16次,也回过父亲和母亲的乡下;也到过家乡的家庙用烧猪拜过祖先,并且请过乡下的亲人吃过简简单单的一席菜,于愿足矣!其他的如越南西贡、印尼的棉兰、巴厘岛等等都去过了。去年还去了一趟日本。

我原本还想到上海住上几天,现在审视一下自己的情况,还是知难而退算了。再下来孙辈们将一个接一个毕业了,他们的父亲约我俩同行,我看去不成了。不过,他们的父母亲说一定要撑着去参与毕业典礼。只好到时再计议了。

吃方面,也有许多事不能像以往那样,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了。譬如:油腻的不能吃。我们客家扣肉,我是最喜好的。我就是喜爱它的油腻。肥肉愈肥愈好,如今,吃多了肥肉,整夜辗转难眠,苦不堪言!烧炸烘的食物也是避之为妙,要不然受折磨的还是自己。

出身贫家,又是在山野地方长大的,粗活干得多,能够耐得苦,许多城市长大的朋友受不了的、耐不住的苦,我看起来都是平常事,实在是等闲视之。譬如:家中院子里的一颗树,高大了,它的根竟然将士敏土的地板都撬起来,于是,我只好自己动手将它砍掉,又用刀又用锯,砍时还不觉得怎样,等到砍下来,再将那些枝枝叶叶整理好,头就有点眩晕了,及后竟然觉得天旋地转,呕吐起来,十分辛苦。来太婆吓坏了,说用带我去医院。幸亏后来吃了一些眩晕药再睡了几小时,终于平安无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呀!

因此,年纪大了的朋友,千万不要逞强;如果不安守本分,闹出大事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自己防备!

我深深的明白,如今,远途的舟车劳顿是不行的了,以后,想要静静的养身,最好的莫如到海边的酒店住上几天,远离尘嚣的干扰!

老人应该尽量避免受刺激!许多不干己的事,还是少理为妙!这是颐养天年的妙法!但是,也不能孤单寂寞,应该常常参与一些同龄人的活动,如唱唱歌、听听音乐,都是有益身心的好活动!有些人爱在晨早时到公园去打太极拳,这不失是一个合适的活动!早晨空气清新、地点宁静,对身心有益。

老人想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有时比摘下天上的星星还难。老年朋友有同感的必定不在少数!唉,奈何!!!

2018320日稿于打铜湾)


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

宿舍生活


   宿舍生活

我有过两段宿舍生活:一段是中学时代,另一段是师训时期.

中学时期是从1952年至1957;而师训时期则是19601961.这两段时日,我遇到很多好老师,也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同学.

我出自贫家,但是,父母亲为了完成我的愿望,咬紧牙根送我到槟城完成中学教育,此种精神实在应该嘉许。

那个时代,我们霹雳家乡的人对于槟城,就如现在很多人对欧美国家的看法一样,既陌生又畏惧!父母亲为了我的安全,让我无需为了交通问题而担心,因此就让我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当时,学校的宿舍尚未建竣,校方就租用在甘榜巴奴(KAMPONG BAHRU)的一所洋楼作为宿舍。每天早晨,吃了早点(白面包涂加央,我不够饱,正是发育阶段嘛!再捡篮子里的面包皮来补足,因为我没有钱在休息节到食堂吃东西),就得排队从临时宿舍步行上学。后来校园内的宿舍建竣了,我们才能迁入新宿舍住宿。

宿舍供应一日三餐,宿生无需为三餐而奔波。

宿生当中有很多富家子弟,他们的作风和行为别成一格,这是我这个来自山芭地带又贫寒的穷小子无法参与的。但,我也结交到好几位家境情况相近而又比较志趣相投的宿生,以后就成为好朋友,一直到离校后,依然来往不绝。其中有几位爱好歌唱的,我们就常常在一起唱我们的歌,又常常结伴在周末夜晚到大世界的歌台听歌。我们买不起入门票,只好站在外面“听赏”而已。就这样,我的歌唱爱好如此这般的培养起来。如今,我就常常一个人不自觉的哼起歌来,旁人都以为我神经病。神经病就神经病吧!不管旁人的眼光如何,反正自己不是神经病就够了。

后来,我进入师训学院,也是寄宿在宿舍里,在师训的两年过程中,我结交到好看书的朋友。周末,我们常常结伴逛书局,以有限的师训学员津贴金买些喜爱的书籍阅读(当年的津贴金是75令吉,我自己花20令吉,50令吉寄回去作为弟弟在槟城读中学的费用,以减轻父亲的负担)。

这样的熬过了两年的师训课程,毕业后又被派往雪兰莪州的一个渔村执教。我已经将弟弟安顿在槟城读中学了,因为当年槟城尚是自由港,物价比较便宜。可是,造化弄人,偏偏将我调派到外州去,两头花费,很不划算)。

在师训学院,我结交到一些同学,由他们的关系又认识他们的同学。他们的同学当中,有些正在接受专业训练,毕业后将成为法庭翻译员。其中一位提起说,他当翻译员期间将自己进修,以考取律师资格文凭。我听了他的说法,“茅塞顿开”,所以后来我也进修伦敦大学的CHINESE STUDIES的校外考试课程,“王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愿以偿,考获了荣誉文学士的学位。奠定了我一生吃粉笔灰的生涯!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几十年就是如此这般的度过了!如果有人问我,对这段生活有什么感受,我的回答很简单:“还算满意,不致误人子弟!”

2018311日稿于打铜湾)

2018年3月8日星期四

老人应安守本分


   老人应安守本份

有这么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夫早已过了《不逾己之年,而且也已经是个耄耋老翁了.

这把年龄的人一般上都是步履蹒跚《前倾后仰》、左右摆动又易于摔倒的不稳定》一族了.

老夫55岁退休之后,幸好会把握时机,依自己所好出门旅游:曾经旅游过中国16,包括返回中国父亲的家乡及母亲的家乡;也曾经到过欧美好几个国家旅游.在我国南面的群岛国----印尼,的巴里岛也曾经涉足.有一首巴里岛的流行歌曲,很多爱好歌唱的朋友都会哼唱,不过,到过巴里岛的朋友并不多见.

去年(2017)年尾我也曾经到日本旅游.那是8天的旅程.老实说,我对于日本并没有好感.日本国力不够强时,就从事一些打家劫舍的烧杀奸淫的勾当:譬如在中国明朝时候,他们就常常到中国沿海一带干这些不人道的勾当;据说,有一年,他们到福建沿海一带来逞凶,他们进入福建一个村庄进行不人道的勾当,村里人只得逃到甘蔗园避难.村民向老天爷祈祷,要是他们得以平安度过这个劫难,他们就将这一天当作一个纪念日.果然,那一个晚上他们终于得以平安度过.村民每年这一天就朝天膜拜,渐渐的这日子就演变成为《天公诞》了.如今,膜拜天公诞的还不是以福建人居多吗?而且膜拜时还忘不了以甘蔗作为祭品呢!他们忘不了甘蔗当年救命之恩呀!原来《天公诞》的由来,也与日本人的残暴侵略有关。至于其他籍贯的人膜拜《天公诞》只是一种跟风的作为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那个在泰马边境的小小村落,居然也不能幸免,村民中居然也有遭遇杀戮的,遗留下孤儿寡妇;最惨的莫过于一个练姓家庭,两父子都遭遇横祸.在日本鬼子统治的38个月里,我们那个小村落也有人惨遭鬼子毒打的.鬼子的暴行,真是说之不尽呀!

你说,我能对鬼子的国家会有好感吗?

华文教育教坏了我,我虽然到过欧美旅游,总不会留下什么恋情”,因为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所”;中国则不同,那边的人流着与我同样的血液!

如今,我打算到上海流连几天.虽然上海曾经去过四次,但都是走马看花式的,这一次,我打算在上海最少盘桓一个星期,在曹聚仁的著作里提到到的什么望平街,霞飞路等等,如今,或许已经改名了,不过,到遗址去走一回望一望,也算是了却一场心愿!

我心知肚明,以自己这个年龄,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不过,在上海住下来,走得疲倦了,可以回到酒店午睡,睡醒再走,总可以做到吧!

现在,我正在着手寻找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好组成一个团队,才能有伴同行,玩得比较称心如意!

(201832日涂于打铜弯)



2018年3月5日星期一

大世界歌台谈往


  说明:电脑不听指挥好一段日子了,因此,要张贴一篇blog帖文也很成问题;今天幸得旧日替我维修电脑的J先生有空,来帮忙我将电脑修复好了,真是感恩不尽。因此,就将一篇旧作试试看,张贴在此,作为“欢庆”吧!也借此谢谢J先生:------

下面即此贴文——————


《《大世界歌台谈往》》

60多年前当我辈读中学时,消遣或娱乐的场所没有如今这么盛。当时我是寄宿在学校的宿舍。

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省却交通费父亲就安排我寄宿在学校的宿舍里。这环境我非常适合和喜爱,因为好处很多,一来可以结交到很多知心同学,二来功课有问题时可以互相商讨和指教。

物以类聚,我结交到几位喜好歌唱的同学。宿舍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一个星期只允许寄宿生在周末及周日外出,而且必须在夜间十时之前回到宿舍。

同宿舍同学有几位与我一样爱好唱歌的,便在周末结伴到大世界的娱乐歌台听歌。我们只需买大世界的入门票就可进入。歌台里面的座位是收钱的,我们几个穷学生付不起票钱,只好站在歌台的围栏外欣赏歌曲,一直到打烊为止。
记得当年(50年代初)的红歌星如:陈美光、卢美萍、潘秀琼、张莱莱姐妹等都曾经在此登台过。卢美萍还有南岛白光的美誉。这众多的红歌星中,只有潘秀琼一直歌唱到晚年,她灌录的光碟也非常流行,至今尚可买到;大约十多年前,潘秀琼曾经来槟城登台,记得那是一次教会的安排;我有去聆赏(我不是教徒),吸引了不少歌友捧场。依稀记得她以几首她的拿手曲子回报听众,如:巴里岛、梭罗河、白纱巾等,获得如雷掌声的回应。其他的红歌星就不知所终了。如果某方面能够邀请到这些昔日的红歌星一起登台演出,可能也是相当轰动的盛事呢!

五十年代中期,我中学毕业后出来吃粉笔饭,租房子住宿;隔房住着一个老太婆及她的儿子。老太婆有一个女儿李美X,当年也曾经是歌台的歌星。我认识这位李小姐时,她已经嫁作商人妇,而且育有一女,在怡保定居。从她那儿曾经听到很多歌星的趣事。

50年代初,正逢胶锡好价,本地各方行业欣欣向荣,歌台夜夜满座。

如今钞票贬值,一块钱买不到一碗面,甚至五块钱也难买到很多东西;歌台盛行的当年,就流行一首歌曲,几乎每晚都有歌星唱出,那就是《五块钱的钞票没人要》
幸亏网上还有这首歌的歌词,现在就抄录下来,供没听过这首歌曲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五塊錢》 

演唱:韩月仙 邱海洋  作詞:明之 作曲:費克

       歌词
這年頭怎麽得了 五塊錢的鈔票滿地拋
街頭茅房處處有 垃圾堆裡也找得到
買東西沒人要 商店的老闆瞧也不瞧
挑擔的小販皺眉毛 鼻子一哼嘴兒一翹
還要向你笑一笑 要飯的花子看見了
他眼兒一斜擺擺手 把那腦瓜子要幾搖
害得你啼笑皆非 糊裏糊塗莫名其妙
爲什麽喲 五塊錢的鈔票沒人要
爲什麽 五塊錢的鈔票沒人要
爲什麽爲什麽 秪因爲鈔票印得多
物價就漲得高 鈔票越印越多
越多越沒人要 柴米油鹽天天漲喲
漲得比天還要高 窮人吃不飽富人哈哈笑
這樣的日子怎麽過喲 快把世界來改造
爲什麽爲什麽 秪因爲鈔票印得多
物價就漲得高 鈔票越印越多
越多越沒人要 柴米油鹽天天漲喲
漲得比天還要高 窮人吃不飽富人哈哈笑
這樣的日子怎麽過喲 快把世界來改造
。。。。。。。。。。。。。。。。。。。。。。。。

主唱这首歌的韩月仙及邱海洋,后来还在电台的《四喜临门》节目里演出,韩月仙改称韩英,邱海洋则称海阿洋,也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节目(四位要角即是韩邱之外加上黎明、陈迹)。

往事如烟,当年的两个娱乐场所-----大世界及新世界都已经走入历史,它们的角色都由其他娱乐取代了!“世事如棋局局新”。

顺便补上一笔。大世界歌台曾经有过一家三口联袂登台的记录。那就是父亲叶克中、母亲陆叶及女儿叶小玲,很受欢迎。

20171024日稿于打铜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