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何处寻?
《知音何处寻》这首流行歌曲,是周璇演的电影《歌女之歌》的插曲,那是一部1948年的电影,由她主演,这首歌也是给她唱红的。
说实话,我并没有观赏过这部电影。事缘我是一个十足的山芭仔,我家乡所处这个山村,坐落在北霹雳,是一个很典型的封闭的山村,它没有大中城市比邻,与外界基本上是隔绝了的。幸好我孩提的年代,还有收音机这东西,从它的新闻报告尚可稍微得到一点外界的消息。我也就是在那个年代(50年代)听过这首《知音何处寻》的歌曲。
大概是读五六年级的时候,也了解“知音何处寻”这句话的意思。
“知音朋友”就是知己朋友。知音朋友也就是谈得来的朋友。这种朋友非常难得。不是有一句话说:“结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吗?
小学毕业后,我懵懵懂懂的到大城市继续我的中学学业。我算是幸运儿,很多同学小学毕业后就寻找工作,帮忙家计了。我虽出身寒家,但是,我的父亲非常重视我的教育,他含辛茹苦,将我送到大城市读中学,这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毕竟我的父亲还是将我送到城市来升学。他像一头牛,肩膀的担之又不知加重多少倍了?
到了城市求学,我寄宿在学校宿舍,父亲怕我这个山芭仔不会解决交通问题,出了乱子更麻烦,忍痛让我住宿在学校宿舍,有舍监负责照顾一切,他比较放心。
在宿舍里我交上了2位知音,也就是知己同学。读中学6年,我与这2位同学同寝室,并且睡床相靠,因此真是朝夕相处,而且感情日浓。
周末,宿舍当局允许寄宿生外出,晚上十时前必须回来点名。
那时,我们就常常三人结伴出行。所谓出行也只不过到电影院看看电影,当然坐的是便宜的座位,又或者夜晚到娱乐场所去听歌。由于我与陈君及黄君都喜欢听歌,周末,我们就常常结伴到大世界的歌台聆听歌星唱歌。我们买不起歌台的入门票,只好站在歌台的围墙外听而已。我们并不认为站着听是一件苦差,常常听到打烊时才甘愿离开,乐此不疲。我们听过潘秀琼、陈美光、南岛白光卢美萍、张莱莱莱娣姐妹等当红的歌星的演唱(如今,只有潘秀琼在报章上还有她的信息,其它的几位都不知所终了。但愿他们都能幸福)。
毕业离校后,黄君回去他中霹雳的家乡、陈君留在槟城从商。由于陈君与我的住所比较近,所以常常来往如昔,或者电话联络互通音讯。
如今时代进步摩登了,有了电视。要是电视有什么合意的节目,也常常电话相告,以便共同欣赏。
最近有一段时期,我常常在拿起电话时,才突然醒悟,他们两个都已经先后仙游了。这个时候,我才猛然觉醒,知道“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的真意!现在要找谁来意见交流呢?“知音何处寻?”
(2017年8月7日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