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星期六

丁文嫁老母



  丁文嫁老母


我家老太婆很少闲着过日子,自从退休后,就包揽了一日三餐的事务,平日除了忙三餐外,有空就做些糕饼、糖水供一家人享用。这正合我的心意,我平日不喜欢吃外头的食物,总觉得外头的食物没有家里的够味。

譬如:我们客家人有一味很道地的菜,那就是客家扣肉。有一次我们的乡会举行成立几十周年纪念庆祝宴会,特地从安顺请来了一班人马,说是要办道地的客家菜,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客家扣肉,不过,我吃过了,总觉得没有我家老太婆的合味。第一,他们的扣肉是一块块的排在盘中,很干的;我家老太婆的虽然也排在盘中,不过却是“湿”的,而且盘中还有很多药材料混合的汁伴着,吃时将肉块沾上一些汁才够味----就是药材味直透鼻咽。


这道菜是我家从广东鹤山乡下带来的食谱。父亲南来时尚是一位襁褓中的婴儿,根本不可能学会烹煮这道菜,靠的是他的堂兄传承了这道菜。我父亲两兄弟是从他们的堂兄那儿学会了这道菜的烹饪法。后来母亲嫁到我家来,又学上手。这道菜才得以在我家传承;母亲仙游了,爱烹饪的妻子也从母亲那儿传承了这道菜的烹饪法,我们才有机会吃到家乡的原汁原味。这是一种福气呀!


妻子有空的时候,也常常烹煮客家扣肉让我们一家人享用,这道菜就连不是客家人的女婿也赞不绝口。


我与妻子都是来自一个偏僻小村落的人,家里贫穷,从小就吃惯那些不值钱的山菜,因此,如今即使是住在大城市,依然是脾性难改,依然喜爱家乡吃惯的山菜。譬如:家乡山菜中有一种叫巴姑菜。这山菜叫巴姑菜,是马来名(SAYUR PAKU),可见是本国地道的产物。它长在山野间的小溪旁,应该算是一种蕨类植物。


如果没有佐料,这种菜单用来炒虾米也是相当好吃的。我小时候住在父亲的工人宿舍,那儿居住的华人只有三几家,离开市区很远,踏脚车要几小时,买不到猪肉,因此,这巴姑菜都是用虾米炒的,吃起来也非常开胃。我家附近有小溪,离家不远,常常到溪边采折这些野菜。


如今搬到大城市居住,反而很难有机会买到这种家乡菜了。每次购买这种菜的时候,环绕着身边的人总会好奇的问:这菜怎样吃呀?妻不厌其烦的向他们解释,有些家庭主妇对烹饪特别有兴趣,很有兴趣的听下去,也顺手买一两把回去试试,有的怀着轻蔑的眼光看了看就走了,似乎在说,这种什么垃圾菜你们也吃得下?我对妻戏说:“人家说‘番鬼唔识宝,现在是唐人唔识宝


我们乡下人还吃香蕉蕾。但不是所有香蕉蕾都可以吃,只限于几种香蕉蕾而已。吃法是将香蕉蕾采来,剥掉外面老的几层显出嫩的白皮,将蕾切除几块用清水蒸熟,沾辣椒乌来煎,亦是可口的山菜。


城市地方要找香蕉蕾也难,不过,在巴刹偶尔也可见到马来小贩贩卖这种山菜。不过,买的人也少,买的人可能都是从小地方迁移而来的。只有他们才不会走宝


山菜中还有一种宝贝,就是臭豆(Buah Petai)。这种臭豆喜欢的人认为吃后齿颊留香,不喜欢吃的人,一嗅到这种味道,总是埋怨骂说:谁吃了什么死蛇烂蟹,这么臭?各有所好,很难判定谁是谁非。


臭豆树结的臭豆,总是长在树的尾端,要采摘很费功夫,山村地方的居民,为了方便常常将臭豆树砍下来才采摘,这实在是一种剖腹取蛋的方法。一棵树要多少年才能生长呀?唯有沙盖他们才精于爬上树梢采摘,不致伤害到树身。


如今回到本文的“主题”,这是一种便宜又好吃的菜,也就是本文题目:丁文嫁老母。这是我自己的命名,从马来文生硬翻译过来的,马来文是:TIMUN KERABU。做法只是将青瓜切成薄片,沾上辣椒马来煎就行了,如果滴上几滴酸柑汁就更加可口。不妨试一试。


自己家做菜,巧妙各有不同,选用自己合适的为上。


20151220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