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星期日

观受是苦



   观受是苦


佛法有所谓的四念处,提到四观,,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及观法无我。我对佛法一点心得都没有,因此,本文所谈与佛法没有一丁点的关联,只是在中学时,有一天,校长庄泽宣博士周会时间,请来了一位很有学问的长者演讲。据长者自我介绍他是庄校长国内大学的同学,如今在泰国从商。听他的讲演,就知道他是一位饱学之士。


他的讲演,仅是发挥佛法观受是苦这一点而已。他的演讲深入简出,是佛法的活学活用。他相当长的演讲,不沉闷,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的最大理解是:人生是苦多于乐。这种观点我至今时常玩味。


真的,人的一生,苦的确多于乐,且不提家里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即使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够你苦了。


本来,一家子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实在是其乐无比;可是长大了兄弟姐妹各人结婚去了,成了家都得过独立生活,不得不分开;如果彼此依然住在同一个城市还可以常常相约吃一餐半餐饭,常常可以见面;若是其中一两位搬到外地居住,要多久才能见面呀!至于移居外国的就更不知多少年才见面一次了!可能终身就没有相见的时刻!这种思念的苦,说得出吗?别人能理解吗?


很多人为了生活,做丈夫的不得不到外地谋生,夫妇分离了,这种思念之情要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有用吗?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来描述。孩子在外地,或者外国,做父母的一天天老去,等待得孩子回来团聚吗?父母念子长江水,子念爷娘一阵风。一个邻居孩子绝顶聪明,学成后在美国当上很高的职位。母亲病危了,急电召他回来,住上整十天,可是老太婆又不断气,等他回去了,一出机场就接到来电母亲往生消息了。他的假期满了,又要拖男带女的,就不能再回来处理丧事了。你说这是不是终身遗憾的事!


我有好几个孙,他们的爸妈工作忙,因此这些孙辈有的都是我们两老一手带大的,对他们感情特别深厚。大的到外国读书去了,一两年才能回来一次,我们两老就特别记挂着他,晚上想起来,就是整夜不能入眠;如今他的弟弟明年又要出国了。情何以堪?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离”,说得好!


这不是正应上“观受是苦这句话吗?做人实在是时时刻刻受苦、处处受苦、事事受苦。不谈别的苦,单是离别的苦就够你受了。这些苦,任凭是什么超人都逃不了的,除非你缺少这方面的敏感性!


当年我还没有退休时,最怕就是年尾高中毕业同学的叙别会。不参加不行,与他们相处两年呀!有情呀!但是,一到曲终人散,唱起离别的歌来时,我都老泪纵横!他们不正像我的儿女吗!儿女要离开了,不知何年何月才有相聚的机会,谁能说得准确?


离别像杯苦酒,酒喝多了会醉,“一醉解千愁”。离别的苦却不能令人醉,只会在折磨你!一直进入心灵深处!逃不了,躲不了,苦呀!


20151129日稿)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籍贯问题



  籍贯问题


随手翻开孙子今年的毕业刊,一开始就见到一位毕业生的籍贯是广东风顺,我肯定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丰顺,广东省有丰顺县。同样一本毕业刊,还有一位学生的籍贯是福建安西,我相信“安西安溪之误。


25前我尚未退休的时候,当时每当毕业生编印毕业刊,我必定要他们将他们的籍贯这部分资料让我过目。这是额外工作,但我乐意帮忙,因为,有一年没有注意,他们的籍贯弄得错误百出,以致有家长来电询问,口气似乎是责怪老师没有做好谨慎校对或查考工作,没尽责任。


有一年,我好管闲事 管出事情来了。毕业刊的主编,是我班上的学生。她将籍贯部分交给我审阅。发现里面有很多错误之处,如上海浙江之类。我对她说,她的稿件我必须拿回家慢慢校核,因为错误太多了。她很粗暴的将我手上的稿件一把抢回去,粗声说道:“这么麻烦,我们不登了。


有些人,包括一些同事在内都认为现在什么时代,还讲什么籍贯?知道我是吉打居林人,你是霹雳安顺人就够了。我持有不同看法。所谓树有根水有源”,我们是人,万物之灵,岂可对自己的祖籍遗忘?不是一句话叫数典忘祖吗?当然,很多学生真的对于自己的祖籍茫然无知,写不出来。叫他们询问父母,父母也一无所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常常劝他们说,下次清明节到坟场祭拜祖先时,应该留意墓碑的文字,当可找到答案。如果墓碑上刻的是英文,那就应该向亲属查问,必须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要等到再过几代再追查,到时可能一点线索都没有了。


令我感动的是一位世代受英文教育的同事,有一天特地带我到坟场看他家老祖宗的坟墓,以确定他的祖籍,并且要我抄写下来,以传给后代子孙。

的确有姓错姓这回事。1952年我到槟城升读中学,当年英文书局寥寥无几,我们的英文教科书必须到一家英文书店购买。第一次去一家英文书店,招牌写着XX张(英文xx CHONG),第二次去时,改成XX 钟。可见这家书店的东主不认识华文,起先以为姓张,后来可能一位长辈指出他姓错姓,才将“张”改成“钟”。如果他的亲戚没有指正,以后他的后代都姓错姓,真是愧对祖宗呀!认错祖宗姓错姓,罪属何等?


再说,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就曾经于1988年回到漳州龙海市角美镇鸿渐村祭祖(她是许姓后裔),而她的儿子阿基诺三世当上总统,也于201193日步其母亲的后尘回到此鸿渐村祭祖。他家必定认为有一个许姓远祖在中国,而今自己又能在海外国度当上一国的至尊----总统,而感到荣耀吧!


由此可知,认祖归宗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光荣的事,不是什么丑事,是值得大家提倡和仿效的。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何尝不是如此!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57月出席第6屆全球创业峰会(GES),趁便第4度访问非洲。正如前总统甘乃迪1963年历史性访问爱尔兰(甘乃迪祖先是爱尔兰人)。奥巴马访问肯亚及非洲,就如同数百万的非裔美国人那样,回去非洲大陆找寻他们来自非洲大陆的先人足迹,也是光宗耀祖的美事一桩。有人非议吗?他受到的是赞许而不是谴责!


我们不要大惊小怪,以为迁移到海外定居的人认祖是什么不应该的是,是不效忠迁移国的表现。有根可寻是好事,最怕就是连自己的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茫茫然无所适从,成为一个无影无迹的人了。


20151125日稿)

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

流行歌曲拉杂谈



    流行歌曲拉杂谈


我爱哼流行歌曲,但是总唱不好。记得在学院的时候,一早起来,拿着一个嗽口杯,一边走一边哼着流行歌曲。室友方君调侃的说:你进错了学院,你应该去学音乐。


哼起那些歌曲就会回忆起过去与这首曲子有关的人物或事件。譬如:今早我一起来,就不知不觉的哼【蝶儿曲】了。


1952年我离开家乡小镇到槟城读中学。当时是住在学校的宿舍。因为真正的宿舍尚未建好,校方安排我们寄宿生住在一间租赁而来的旧洋楼,作为临时宿舍,地点就在钟灵中学大门前现在已建成巴刹的地点。这临时宿舍有六间寝室。有一天,我听到楼下寝室传来口琴声,有寄宿生正在吹奏【蝶儿曲】。


我循着琴声找到这位同学。他叫杨某,而且是从华玲来的。我一听之下大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其实华玲离开我的家乡有18英里之遥,在那个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年代,这距离可算相当遥远的了。


后来,我与杨同学并没有成为深交,因为不久他就辍学了,以后听说他一会儿在华玲一会儿在北海谋生。渐渐的便遗忘了他。直至几年前,我在老歌班唱老歌时,突然一位歌友走到我身边,悄悄对我说:xx已经逝世了,几天前。据他说他是杨某的表弟,我不知道他怎样知道我认识杨某。


如今,我在不经不觉之下哼起这首【蝶儿曲】时,我就会不期然的忆起这位杨同学,愿他在天之灵永享安宁!


流行歌曲受到很多人的唾弃,其实流行歌曲中有很多好的曲子,就譬如这首【陪酒】,它的歌词可以媲美一本文艺小说。请欣赏它的歌词:    

         网站欣赏:http://mojim.com/twy108871x1x1.htm


【我不是心甘情願乾上這一杯
只是怕不喝會把你得罪
一杯酒讓你豪情萬千 意亂情迷
酒對我卻是滴滴都苦在心裡

*
斟上一杯再喝一杯一天好幾回
乾脆多喝幾杯讓自已麻醉
啊~~我好想睡
可是我的心一點也沒醉
經過一夜的相聚 當曲終人散時
你不記得我
我也忘了你是誰*


这首歌将歌女的辛酸、无赖描绘得淋漓尽致。歌女们人前欢笑人后垂泪的生活,有几人能知晓?给予同情?大多数人不是爱将她们作为玩乐、蹂躏的对象吗?不是盘算着要怎样才能占到她们的便宜吗?


几十年前,有一位新来的同事,总爱在办公室哼【回想曲】:


桃花開放在春天一見桃花想從前
好像情郎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唱一曲小桃紅紅上了我的臉
小桃紅唱一曲呀使我想起從前

蓮花開放在夏天一見蓮花想從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聽一遍採蓮曲促成了並蒂蓮
採蓮曲聽一遍呀使我想起從前

桂花開放在秋天一見桂花想從前
好像情人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喝一杯桂花酒人比那花嬌艷
桂花酒喝一杯呀使我想起從前

梅花開放在冬天一見梅花想從前
好像情郎他又回到他又回到我身邊
畫一幅賞梅圖我是那畫中仙
賞梅圖畫一幅呀使我想起從前

可是,过了几年,他成家了,就渐渐的不再听到他的歌声了。据同事猜测可能是他的妻子压制得厉害,害他心情忧郁,生出一身病来。据说他的妻子是一个十足的悍妇!

所以,我常常觉得:有歌堪唱直须唱,让朋友们知道你是一个心情快乐的人。

一个爱唱歌的人,哼起歌来时,足以告诉大家,他一切还算顺利,心情舒畅;等到他连唱歌都没有兴致时,必然 some things wrong



20151123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