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通书
【通书】,一般人称它【通胜】,因为“书”与“输”同音,人们避凶趋吉,避说“通书”而称“通胜”。
我接触到通书是在小学时期。我父亲年幼丧父,连一日私塾都没进过,靠着闲暇自修,居然会看书阅报。他空闲时,时常朗读一本旧书【增广贤文】。这本书已经破破烂烂,他用厚纸皮订成皮面,小心翼翼的用针线装订成册,收存得妥妥当当,要朗读时才取出来。有时他也翻阅【通书】,这我才发觉通书里也有附载【增广贤文】。
回头再说【通书】。父亲用过的【通书】我们从霹雳搬来槟城时没有带来,已经失落了。如今我家的通书,是大约30多年前,我路过垃圾桶,见到这本老相识,一时如见故人般将它捡回来的。
我们那个小山村,村民脱不了迷信的习俗,他们常常将通书置放在婴儿的床头,据说可镇惊、驱鬼、辟邪。
翻查网上资料,【通书】是中国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著作。据朱熹说,《通书》本名《易通》,后更名【通书】。朱熹为它作了注解。全书共计40章,约2800余字。不过,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通书,恐怕不是原貌,可能内容方面起了极大的增删,面目全非了。
如今所见的通书,里边所载,有相命择日、生肖一览表、男女婚配吉凶、各种符咒。我们即使不相信这些东西,但写作时往往有参考价值。
在内容方面,可能很多都不是我们适用的,但,有许多可贵的文字记载,是我们用得着的。譬如:它全文刊载了【千字文】、【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百家姓】等等,而且还有古旧韵味的插图。
此外,还有一些,如:称谓表(亲族中,怎样称呼他人,怎样自称这是目前年轻人搞不清楚的)、阴阳历百中经(即阴阳历对照表,这都很实用);又如电报代号表。以前的人打电报,用的是代号。如:寄出的一连串数目字0795—0171---0207---0668---4018,译出来就是“可来信问病”。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书,非一时一人之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证据。就以我捡到的那本来举例,它竟刊载了巫中对译,如:三十(地加铺路)、黄纸(嫁拿达士贯连)、花(无雅)、树(波角)。
这样的一本奇书,实在很有收存价值。我昨夜翻阅之后,今早特地到香烛店买了一本新版的来对照,审查是否有什么新发现。旧的那本,没有注明出版社,新的这本注明是“聚宝楼”版,据老板说,这是比较权威性的版本,价钱仅是6令吉50仙,便宜又多料,物有所值。
对比之后,发现内容有许多不同处,譬如新的版本,就缺少了巫中对译部分。
(2013年11月23日稿,29日刊登【商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