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探望姨母
#文:文化乞儿
强弟提议不如利用年尾这个长假到泰国曼谷探望姨母。他又建议最好带子女同去,让后辈彼此认识,世世代代保持来往。他想得真周到。
因为很久没来往了,我尝试写信给姨母。不久,接到姨母大女婿及大表妹的来电,表示欢迎我们随时前往探访。表妹还透露一个好消息,姨母已经93高龄了,每天自己冲凉,自己洗衣服。这意味着姨母健康良好。
强弟住在新山,要在新加坡登机,而我却在槟城登机。为了确保到了曼谷容易会合,于是,我们就委托槟城的旅行社代购机票及预订旅社,也顺便安排曼谷的旅游。我们在此登机,到了曼谷机场由当地的旅行社派人迎接,并且用专车送我们到旅社,还安排接下来几天的旅游。
当天住进旅社已是中午时分,没有旅游节目。大表妹婿先到旅社来接我们到他家去。他以前是开小型工厂,如今年纪稍大,就将工厂顶出去,自己买了园丘,改种橡胶及经营小规模果园。按照他的说法,这种等同购买地皮的生意比较合算,因为地皮日后是会逐年涨价的,只赚没亏。他的看法很具远见,不愧是一个出色的生意人。他原本在泰南勿洞割胶为生,后来到曼谷闯天下,才打出今天这一番事业成就来。
表妹婿与表妹夫妇非常恩爱,年轻时两人携手合作,苦拼勤干事业才能一天天兴旺,如今年纪稍长,进入半退休时段。他们育有四个子女,三女一男,其中有读法律的、有读科技的、有在大学担任讲师的,最小的女儿,年底将在澳洲领取第二个学位。表妹一家可谓事业成功,教育子女也十分成功,个个成才可喜可贺。
我们在表妹婿家聊了一两个钟头,才到姨母家去。
到了姨母的家,见到姨母自己步行出来,可见她身子尚是非常壮健,心中有说不尽的喜悦。她的样貌与母亲一模一样。她记忆力非常强,竟然还记得我几个子女的名字,一点都没有差错。她在六、七十年代去过我家,那时母亲还健在,至今也已整三、四十年了。她仍然记得我子女的名字,足见她老人家不时惦念着我们。世上亲情是最可贵、最持久的。
大约三十年代外祖父去世后,外婆就带着姨母与我们同住。日本南侵第二年,姨母就出嫁了。
她是嫁去泰南勿洞一个橡胶园曾姓人家做媳妇的。我特地向她求证,她做新娘当天是从我们那个小山村翻山越岭一步一步走山路到勿洞去的。
她说,我记得一点没错,她一路上还嚎啕大哭,想起自己当新娘子,还要走这么偏僻的山路,并且是去嫁到异国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去。她讲到这些,我自己眼睛也润湿了,我想起过去我们在一起生活的艰难岁月、一起逃难的危险的时刻,我更思念起我逝世多年的父母亲。父母亲此刻如果知道我正在和姨母聊天,一定非常高兴吧!我强忍着眼泪,安慰姨母:“你现在不是很好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段姻缘是名副其实的爱情长跑,她是从马来亚走到泰国去完成这一段婚事的,这不够伟大吗?
就因为姨母的特殊身份,很难申请到旅游签证,要探访我们十分困难,所以,惟有我们到泰国去,才能与她老人家会面。
其后,子女们都到曼谷发展事业,姨母才随同迁移到泰京定居。
1984年,我次女高中毕业那一年,曾经陪同母亲探访过姨母。那是她们姐妹最后一次见面。当时是先进入勿洞,姨丈尚健在,由姨丈带领着他们乘搭火车到曼谷去的。
无论如何,姨母经过年轻那段艰苦生活之后,现在境况转好了,子女各自都成家立业,拥有温暖的家了。
我和强弟都带了我们的生活照片及家人的照片给姨母观看。
从姨母家里出来,又顺道去探访大表弟。曼谷堵车严重,幸亏这三处都非常接近,转三几个弯便到了。
到了下午五时多,大表妹婿便邀约了其他的兄弟姐妹到餐馆───广东酒楼相见。原来他早已安排好,邀约所有兄弟姐妹一起来吃晚餐,以便大家相见。姨母、其他表姐妹兄弟以及他们的配偶都参与当晚的餐会。由此也足见表妹婿处事方面设想周到。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见到阿健(?)这位表弟。
席间,表妹婿一再交待我们,下次来曼谷,不必住旅社,可到他橡胶园住宿。房子很大,是现代化建筑,设备一应俱全,他还可以带我们四处游逛。
我期望下次带着子子孙孙到泰国拜访那儿的亲人。
(2012年11月28日稿)
世上最温馨的是亲情。趁有生之年,与亲人叙旧情是乐龄人的心愿,更应珍惜。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