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三人行

三人行
#文:文化乞儿

4月3日我们旧宿舍舍友假槟城中路天天大酒楼举行联欢宴会。这次聚会原本报名的人数足以凑足12桌,到了宴会开席时,出席者居然有18桌之多,场面非常热闹。

我们的宿舍从1952年开始一直办到1958年因为全马闹大学潮,当局一纸令下被逼关闭了,实在可惜!我从初中一读到高中三毕业,在宿舍里一共住了六年。

在宿舍六年的生活,可记的事件非常多,其中也交到几位好朋友,至今依然来往频密。

第一位要谈到的是君谷同学。起先我和他是住在第三寝室,寝室里住了20人。他的床位就在我的左边。他的左边隔着一个床位是木良同学。到了高中三那年,面临重要的高中会考,我们三人,就搬到后面的小寝室居住了。那儿比较清幽,一共住四人,另一位是许姓同学。

住在宿舍里,要遵守许多规则。譬如:一个星期,只可以在星期六下午及星期天外出,即使外出,当天晚上十时必须回到宿舍就寝。

说来凑巧,君谷、木良和我三位,都具有很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记得有几次我们曾经私下买了月饼、泡了清茶,约了好几位志趣相投的舍友,在中秋夜,到草场庆祝中秋节,夜凉如水,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一边品茗一边谈古说今。时光虽已过了五、六十年,但是,当时的情境历历在目。也因为这种志趣上的相近,让我们的友谊一直维持至今。

当年,我们都是穷学生,周末外出时,消费高的娱乐我们是没办法承担的。君谷和我常常在星期六晚上到大世界娱乐场听歌。记得当时大世界里面有电影院、半天游、撞车游戏场、歌台等等,娱乐场的入门票似乎是二角钱。我们进入娱乐场之后,有时是看电影。这家电影院取名为中央电影院,放映的都是旧片,我在这家影院看到以前错过了的好几部电影。

我们最常去的是听歌。进入歌台听歌要收费,但是,隔着高墙在外面听歌却是免费的。我们就站在墙外听,常常听足一个晚上。

当时的红歌星有陈美光、潘秀琼、张莱莱等等,其中潘秀琼一直唱到如今,也一直红到如今;至于其他的歌星的下落就不清楚了。

我高中毕业后,选上教师这行业当作终身职业,而君谷兄却从事生意行业,开家私店。由于两人都落户槟城,依然保持频密联系。

离校54年了,我们常常举行我届同学叙旧联欢聚会,君谷和我几乎每一次的筹备工作都有参与。

木良同学也选上教师这行业。不过,由于他回去霹雳他的家乡Bagan Serai峇眼色海从事教育工作,我们之间来往的次数就没有那么频密了。不过,他来槟城时,有机会,我们常常一起喝茶谈天。这几年,他又搬到首都与孩子们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来往的次数就更加少,幸亏每次聚餐会,他一定参与,所以,我们至少每年还能见一次面,机缘难得!

如今,我们三人都是年逾古稀的老迈人士,儿女长大了,成家立室,三人相见,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且有一个共同点,我们的子女都受华文教育,都可以衣钵相传,而且父子两代沟通没有困难。

“难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但愿山高水远人长寿,让我们得以安享晚年。

(2011年4月24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