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

“文化乞儿”释义

“文化乞儿”释义
#文:文化乞儿


在我国,耍弄文笔一族是悲哀不过的。我指的是写华文的,其他语文的情形如何,笔者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宽恕包涵。

首先,看看我国华文报章,公开刊登华文稿件的版位是否日益减少?因为版位少投稿者众,编者只好将许多投来的稿件投篮。闭目细想,这些都是写作人的心血呀!如今都被投篮了!是不是文人的悲哀?文章值多少钱?人们不禁要问。

由于僧多粥少,编者都限定稿长至多1000字,以700-800字为宜。稿费是以字数计算的,绞尽脑汁写了一篇稿,换来的是区区10多20元的稿费,多么可怜兮兮呀!你不觉得吗?

编辑凭什么取舍稿件,当然各有不同的标准,我们也无意过问。当然,有些免不了还得靠点人事关系。笔者的观察是如此,如有得罪,敬请原谅!

我们家里的水电出了问题,请求水电技工上门服务,得千求万请,他们才肯前来。他们上门之后,靠着他们的手艺,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千恩万谢,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要多少酬劳,我们就给多少,肯定多于一、二十元。他们无需看当事人的面色,多风光呀!

反观读了很多书的文人,不但读破不少书,而且也必须文笔通畅,但是,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作品,还需看人脸色。登不登取决于人家的喜怒好憎,这是不是另一种悲哀?

中国人(我们和他们都是炎黄子孙)自古有“士农工商”的排序,士居榜首;又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明言。还有云:“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如今,还居榜首吗?“高”在哪里?人们只见其贱,还有什么“大”和“盛”可言?比工匠还要低了不知多少级!

如果要将平日所写的作品结集出版,那也是要花许多汗水和辛酸泪。出版了拿去什么地方卖?谁会替你卖?要找人赞助吗?你是不是得厚着脸皮向人央求?踏破多少对花鞋?

事事求人,将自己的自尊放到一边,与乞丐何异?所以,叫做文化乞儿是多么的妥当!!

很多耍弄文笔的朋友,有办法的都改行教补习,教出名堂来时,座无虚席,许多家长上门登记,要求为他们的孩子留一个位,要求破例收他们的孩子。这些朋友提升了自己的尊严、获得自己应得的酬报、而且也有了社会地位,这才有扬眉吐气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高”“大”“盛”呀!

当过乞儿的滋味,冷暖自知,都几十年啦,唉!

一个践踏文人尊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价值观失衡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没落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肯定没有公理和正义,有的是霸气、是铜臭而已!

(2011年4月20日初稿)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