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治国应珍惜人才

治国应珍惜人才
文:文化乞儿

如今,世上没有一个富强的国家,不是科技发达的国家。中东的一些石油生产国虽然富有,但并不强盛,就是因为科技不够发达。而科技发达的国家,必定是人才济济的国家。而众多人才中,有许多可能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公民,而是来自外国的移民,定居后才入籍的公民。

美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起先,其移民都来自不列颠。起初,这些移民对其他移民都采取排斥政策,可是后来为了发展,尤其是有大幅度庄园要开垦,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他们到非洲用极度不人道的手段掳入大量黑奴;后来,发展步伐更快速了,譬如开矿和建筑铁路等,需要更多人力,于是众多华工也大量涌入。如今,美国的华人中,有许多广东的台山人。这些人的远祖很多都是当年到美国金矿淘金的华工的后裔。

黑奴和华工,对美国今日的繁荣都作出过不朽的贡献。所以,黑奴也好,华工也好,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在那段特定的时段,却是美国最需要的人才。

美国强大了,它更加迫切需要的是科技人才。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从外国引进了不少外国的科技专才。许多到美国学习的留学生,只要是美国认可的人才,都被允准在美国定居下来,作为美国公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间的竞争更加剧烈,美国更加渴望人才。当时,受到苏联政治迫害的人物,都在美国找到栖身之所;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也逃到美国在那儿定居下来吗?

当然,美国的外来人才,不止于此,几乎五洲四海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只要是人才,美国都张开双臂欢迎他们。美国就是因为聚天下的精英为其效劳,才能达到今日的富强。

世界上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国家,不止美国。东亚的小日本,也极其重视人才,留住人才。许许多多都日本学习的留学生,毕业后不都很容易在日本定居下来吗?日本战后快速地从废墟中重建起来,外来人才的贡献的确不小。

还有,就是我国南端,只有“鼻屎大”的蕞尔小岛国―――新加坡,也是一个重视人才的最现成的例子。该国国土小,没有自然资源,没有水源,而有限度的水源供应,也面对随时会枯竭的危险,然而它却是本地区最先进的国家。为什么?就是它有人才,而它的人才很大的比例都是外国供应的。

反观我国,资源丰富,可是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人,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人才大量流失了。

我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为国内人为的种种因素,令他们觉得缺乏发展的空间,留下来不能施展抱负,于是不得不到国外寻求宽阔的发展天地。他们不但到欧美日等国去,而就在我国的南端,也提供他们一个惬意的落脚处。

我国大专录取新生的弊病,令许多人才深感失望;毕业之后,工作的环境、擢升的机会,几乎很少能令人感到满意或公平的。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些原本可以为我国效力的人才,就这样平白流失了。

中学毕业后,觉得呆在国内深造很难获得合意的科系,于是,一些有条件的聪颖子弟都不得不负笈海外。毕业后就在外国滞留下来。

还有,我国的独中统考文凭,虽然很多国外大学都承认,可我国高等教育机关却不接受它作为入学的标准。于是,这些学子也不得不向外发展而滞留外国。

严格讲起来,我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然而当政者似乎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一意孤行。他们不会领悟到一个缺少人才的国家,就没有强大的竞争能力。缺乏这种强大的竞争力,在国际间竞争,处处吃亏,国家将越来越落后,最后,将被抛在后头,与其他先进国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其实,任用外国人才,以壮大本国的人才阵容,最后导致自己国家强盛的事例古已有之。

李斯在他的那篇影响秦国壮大的《谏逐客书》中,就举出累累的例子说明这点。他奉劝秦王说,秦国从穆公到孝公、惠王和昭王四位国君,从外国迎来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商鞅、张仪、范雎等等人才,遂令秦国日益强大,而成就了今日的帝业。而在其他器物方面,秦国如今拥有的宝玉、随珠、和璧、太阿剑、纤离马、翠凤旗,没有一样不是“外国货”,还有犀角、象牙、骏马、金锡、丹青、白绢及赏心悦耳的音乐,也都是“入口货”。

李斯的结论是:若是秦国不借用这些人才,不引进这些外国货,秦国就没有今日那么强大,生活也没有现在那样的舒适和优雅了!

李斯的逻辑是,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很多是值得珍贵的;贤士不是秦国人而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很多。如今若把这些外国人才驱逐不用,那他们就会到外国去效力,而自己国内就越来越空虚。这种做法等于是:把武器借给外国,把粮食送给盗贼!

如果不但不懂得引进人才,反而将本国的人才供外国使用,更是愚不可及了!

(2010年2月初稿)

1 条评论:

  1. 人才好比汽车的机件。要汽车跑得快、跑得稳,机件必须好。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