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应该单名独姓
如今中国本身反而爱单名独姓。这样就更多同名同姓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不是一件好事,势必引起许多混淆。如果名用两个字必然减少很多麻烦。譬如上述的张秀莲,竟然一班出现三位,如果叫张莲,同名同姓的必然更多。现在只增加一个字,就可以减少这样的混淆情形。因为,有的可以叫张玉莲、张锦莲、张妙莲、张水莲呀!如果读过数学的“CHANCE AH PROPABILITY(或然率)的,就会算得出来,减少的机会有多大!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在开倒车!有人说,中国认为名字取双字让外国人难以记忆。这是脱裤子放屁的说法。我们中国人取名字,为什么要顾虑到外国人方不方便?外国人的 STEVENSONG(史帝文生),就有四个音,为什么一点都不觉得麻烦?看来中国人的奴性至今依然存在乎?
单名独姓容易混淆呀!能避免就尽量避免不是更好吗?
做父母的为孩子取名时,也必须多方设想,以避免孩子的名字将来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譬如我班上有一位女学生她叫赖杏娇,读起来有点像“来性交”。年初分发作业簿时,喊到她的名字,全班同学都嘻哄堂大笑,后来没有办法,每次要叫她名字的时候,我只好睁大眼睛,对她示意说:“你的”。这样她就会意的前来领回她的作业,避开尴尬的场面。
我国有各种方言及其他民族的语言,取名时也要考虑到发音时,不致因语言的不同,也会出现尴尬的场面。譬如姓蓝的叫不好取名娇。因为蓝娇合起来就有点像马来语的不雅之词了。
此外由于方言的不同,还有很多混淆之处。譬如我姓彭,我身份证拼成PHANG(我是客家人),我有一位也是姓彭的同事,他是福建人,可是他却拼成PEH。很多同事都没有意识到我与他是同宗的。
如今我国也通行汉语拼音了,可是我们的姓不能改变拼音;如我的彭姓,绝对不能改成PENG,因为牵涉到许多法律问题!
有些事看似小事,但是,也可能是大事;姓要改变拼写法就是一件大事了(如将我的PHANG 改成PENG)。将来要如何改变成汉语拼音,必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我的观察,不但华人碰到难题,马来同胞也一样有问题。你看默罕默德,有的拼音是Muhammad,也有很多其他的拼法;如有的是MUHAMAD、MOHAMAD及MOHAMED等等。大概印度同胞也会碰上同样难题,不过我不懂得印度文,无从发现问题之所在。
我常常在胡猜,譬如谭姓的和覃姓的,会否原来是一家?可能一位祖宗少写一个言字旁就变成覃了;欧和区是否也一样,由一家变成两家?此外,还有邱和丘;这不仅是胡猜而已。几十年前新加坡有一家人,他们的姓是《百家姓》里面没有的。后来查询的结果,才揭发了事实真相。原来当日本鬼子侵入新加坡时,有一家人因为从事抗日工作,日本鬼子来了,就胡乱改了姓(很可惜,我忘记那个“独特”的姓),他家的姓原来是这样来的。
虽说有这样的一句话:“大丈夫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但是,有些时候,为了环境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就不得不改了。譬如搞革命事业的,多少人从事搞这种神圣的工作的,不是都改了姓和名吗?你能说他不是大丈夫吗?
我有想起了居留在泰国及印尼的中国人,他们受环境所逼,不是都连名带姓都改了吗?虽然有些依然记得他们的姓。不过,随着时日的迁移,难免过了几代,真的连姓都会忘记的!
要怎样评价他们呢?是否愧对祖宗!
(2020年11月4日旧稿续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