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星期一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句话的本意,大概是劝诫做父母的不要太过为子孙操心,应该让他们自己作主找他们的出路,任由他们自己发展。
不过,世事没有绝对,有时候,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他们不愧是子女的最佳“顾问”。
如今,由于科技发达、通讯也进入快速的时代,真个是令人眼花缭乱。孩子们见识不高、社会经验不足,有时可能会受到误导而不知不觉走错路子;被人诱骗犹不知祸害即将降临。为人父母的在旁加以指导,谁说不宜?
有的人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应该由自己决定。这话有一定的理据;不过,由于孩子年纪小,有时候,看到朋友如此这般,他们也就跟风,因此,走错了路子,也是常有的事,不可不提防!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智慧决定很多人的未来。智慧比较低的,你盼望他往更高的学术境界爬,是不实际的。譬如:智慧低的,简单的数学题都解不来,你怎么可以期盼他去读工程系?因此,作为儿女顾问的父母,也必须常常要考虑到儿女的智慧,不可胡乱指挥。
我有几位从医的朋友,都鼓励他们的子女读医科。我认为是正确的选择、是合理的选择。他的孩子都顺从老爸的意见,结果,孩子们都没有辜负老爸的愿望;而一个朋友,自己求学时,成绩单满江红,却期望他的孩子从事一些高级的专业,那简直是缘木求鱼呀!
为人父母,必须有先见之明,要不然,孩子受到逼迫,不能符合他们的心意,上面受父母逼迫,自己却眼高手低,做不出成绩来,看不开而闹出不幸事件来的,时有所闻;不可不谨慎处理,以免闹出悲剧来!
很多父母都愿为孩子作马牛;尤其是那些子女都有相当的智慧,而且又有进取心的父母。我就见过一个在巴刹替人做帐的,收入微薄,可是他的子女都“长进”,他就一身兼数职,目的就是赚取足够的钱栽培孩子们;结果,他的孩子们个个成才。这样有先见之明的父亲,令我钦佩不已!还有一位朋友,两夫妇都是驾驶学巴的,孩子们却非常聪明又自爱;他俩夫妇拼命赚钱,孩子个个成才,家中有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他们的媳妇及女婿也全是专业人士。我常常称赞说,他俩夫妇应该授予“模范父母奖”,可惜,没有这么一个颁奖的团体!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所怀疑,智慧不是遗传的吗?一个替人做帐的平凡人,孩子怎会这么厉害?其实,这个当爸爸的,之所以会沦为替人做帐的平凡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没有机会受到好的教育,在自己的拼搏下,也拼出一条路来,替人做帐,赚碗饭吃,养活一家人;我们应该钦佩他!
如今西方思潮泛滥,很多人都坚信不疑;认为让孩子自由发展才是正道。
我则认为,有时候,做父母的还必须观察子女的行为、学业成绩,时常加以辅导。这一方面固然可以让孩子们,尽其天分,进入正确的领域,不致浪费英才;一方面也没有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做做马牛有何妨?

2019930日仓促间草于打铜湾)


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

亏欠你了,亲家翁


亏欠你了,亲家翁

亲家翁,不知不觉,你的离去到今天刚好是三个星期,就是俗称的“三七”了,你家里有一个祭拜礼。
几十年前认识你,当年我们尚未结为亲家。你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人,乐意助人,整个巴刹里,一讲起你,没有不竖起指头赞好的!可见你的为人,得到多么多人的赞赏呀!
可惜的是,你不知听信什么人的意见,举家搬去威省居住。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决定不很明智,不过,却碍于某种原因,不便对你陈说,如今想起,实在是一项憾事呀!
我常常有这样的盘算,有机会,总是居住在大城市比较划算;家中有孩子入学的,大城市有较好的学校供选择;有病痛寻医方便。要是幼辈要进入大专深造,这些大专还不是都建在大城市吗?
唉!你有不知听信了谁的意见,竟然在一个比较小的市镇定居下来;据说,你听了某人的意见,认为小市镇生活费比较便宜,更为重要的是,你们认为同样的价钱,在那边可以买到半独立的房子,在槟岛充其量只能购买一间组屋而已。我很想向你说出我的见解:住槟岛,年老的无可讳言,会常常生病,寻找适合的医生容易;那个小市镇就比较难了;幼年的要求学,好的学校也容易在大城市寻觅到呀!
你们果然就搬到那个比较小的市镇定居了,而且也买了一间大房子,住方面无可否认是比较舒服;至于吃的方面,可能价钱比较便宜,但是,滋味方面、烹煮的方法,可能就输了!这一点,你们没有注意到!
就这样,你们在那个“中等”市镇定居下来。
果然不幸而“言中”:住下来不久,亲家母就患上了乳癌!要到城市诊治,年幼的常常不方便或没空载她来就医或作其他放射治疗;结果拖延了医治的黄金时刻,很快就往生了!实在冤枉呀!
接下来,亲家翁你因为没有了妻子的照顾,身子比较衰弱了,有一次,你上巴刹,就因为举步不稳摔了一跤,孩子们各忙各的事业,没有按期陪你到医院做物理治疗;将大好机会错过了,你的脚疾始终没有治好;而且你也固执,不肯在住家四周勤于走动,结果是:你卧床了。
卧床的日子久了,你就举步维艰,断绝了一切的社交活动。
好几次,我与老伴要去探望你,女婿却不让我们如愿;女婿生怕我们见面了会哭哭啼啼,场面尴尬!
你卧床的日子久了,背部就生了褥瘡;赖在床上躺久了,褥瘡就生脓溃烂了;渐渐的你进食量也逐渐减少了:这是不良的预兆!
你往生之后,我与妻才悔恨为什么不自己包德士前往探望你?就这样我们与你错过了会面的机会了!如今想起来,实在对不起你!
你生前在巴刹做生意时,真可是“高朋满座”,与朋友吃吃喝喝,毫不快乐呀!如今落得个寂寞凄凉,心情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亲家翁,对不起你,你临终那一段日子里,我们应该探望你的,却没有成行,实在对不起你呀!
2019921日草于打铜湾)






2019年9月24日星期二

在图书馆工作的日子


在图书馆工作的日子
我不讳言自己是一个穷学生;小学阶段已经费尽了一切“能力”修读毕业,又想到槟城的中学求学(我家乡是渺小山村,没有中学)。
父亲不是不想让我读中学,只是家里实在是穷得没有办法了;父亲显出一副无奈的脸色对我说:“你妈妈过了年就要分娩了,那笔钱现在都没有着落;哪有钱供你去槟城读中学。”我争辩地说:“给钱去读一个月也好!”父亲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不明白求学的重要,他实在是“山穷水尽”。
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劝解下,父亲终于节衣缩食让我到槟城读中学了!我真的欢喜到泪涕齐流呀!
我为了要节省那5块钱的消费,就向校方要求,下课时到图书馆帮忙,星期六下午也到图书馆帮忙;这样就可以免交学费了!
真想不到,在图书馆帮忙那段日子,让我得益不浅!
我到图书馆帮忙,馆方安排我周末下午到图书馆协助“编书”的工作。
当时,图书馆采用的是一本不大不小的小红书(书名遗忘了,可惜!),里面尽是中文图书的分类号码;馆方根据这个号码,又采用四角号码编出每本书的书名号数、作者的号数,然后就根据这个号数,将书本安插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的。我就这样学会这套了中文图书分类法。
我成为合格教师以后,分派到一间华文中学去服务;校方规定每一位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得负责一项课外的工作。中文书的编排用的是英文书的编法,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我就自动请缨,协助图书馆为中文书的编号工作。
由于我中学时在图书馆的“协助工作”正是干这一行,因此,我在这家中学在图书馆编起书的类号来实在是得心应手,易如指掌!有同事到图书馆借书,到书架上翻查觉得麻烦,我都乐意代劳!
在此,我就不厌其烦的说明我怎样编中文书的类号:
我只举文学作品一类为例:
离开银坛已经27年了,而且年岁也大,记忆力衰退得厉害,很多东西都遗忘了,如今,仅是凭自己假设来说明而已;假设作者是陈益中;书名是
《盗墓的神秘人》;又假设长篇小说的类号是812.1;那么这本书的完整类号就是:812.1/7485.34.了(陈是姓,取陈的前两个号码74;名字益(8010)只取8;中(5000)只取5,拼凑成7485;而书名只取前两个字,盗(3710)、墓(4410),每一个字取其第一个号码,就成为34,形成7485;如果这位作者还有另外一本长篇小说,书名是《山南山北好地方》;那么,这本书的类号就是912.1/7485.24了(山2277、南4022) 。
如果是鲁迅(单名独姓),那就姓取两个号数,名取两个号数,一定要凑足4位数;其作者(鲁迅)号数为2737;巴金则是7780
我曾经参观过一些图书馆的中文书,不是根据四角号码编号,而是根据汉语拼音编号,这将无可避免的造成混乱:卢、鲁、陆、路姓的作者的书都会混杂在一起,找起书来,倍增困难。到书架上找书,要很快的找出想借的那本书来,实在有难题!如果用我的四角号码方法,就简易得多了!
我如今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不过,敝帚自珍,对自己用过那套编书法,情有独钟,如果有人(或图书馆)想参考我那套过时的编书法,我愿意随时提供意见或帮忙!

2019925日草于打铜湾)






2019年9月20日星期五

我和协和中学的情谊


我和协和中学的情谊
-----写于协和中学建校90周年庆祝盛宴后
 信不信?我曾经从槟城约律(YORK ROAD)协和中学这个校门进进出出38年,28年是当初高中华文教师,10年是当图书馆助理员(本来附有图片,但图片不能出现,抱歉!)。
1961年我在首都庞黛谷(PANTAI VALLEY)的语文学院----那是一所专门及唯一专门训练华文中学初中华文教师的师训学院----受训毕业出来了。
我原本以为将被派到一所国民型华文中学担任初中华文教师,谁知主持分派的部门,却将我派到一所华小去,真是“大材小用”!
更加倒霉的我被派去的那所小学,校舍是建在海边烂泥巴上的,校舍的屋顶盖的是雅达叶(ATAP)。那个时代及那个地方,没有自来水的装置,我们喝的、用的是雨天时靠雅达屋顶流下来的屋檐水。这些水用一个个四、五人才能环抱的厚铁皮制成的大水缸盛着。吃的、用的都是这些“宝贝水”。
我没有怨怪这家学校,其实,校董、同事、学生都是非常亲善的,尤其是当地的村民,都非常尊重师长。我略微嫌弃的是因为我是中学教师,派来教小学,实在有点“学非所用”的感觉。
喝雅达叶水喝了足足将近20个月,才有机会回到这个可爱的岛屿来,而且在一家(华文)中学一呆就是28年,没有调职。这由于我对这家中学情有独钟,同事好、学生好,夫复何求?
在我任职的几十年当中,虽然换过3位校长(庄校长、黄校长及王校长;不是调职而是退休),我与这几位校长关系都非常融洽,也获得她们的信任,因此,每一天都是非常快乐的度过,正所谓“身心愉快!而且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与家长们也非常融洽;这因为自从学校有家长教师协会成立以来,我就一直担任协会的秘书直到退休,举凡家长有事来校,我都代表接待;家教开会时,我也作报告;因此,常常在一些公共场合,有许多陌生人自动与我打招呼,问起来,原来他们来参加过家协的会议,他们认得我。
如今很多人都埋怨当教师的清苦,似乎暗示对这份工作不很满意,可是我却在想,如果有来生,我依然愿意过拿粉笔的日子。
如今退休下来,屈指一算,也有27个年头了,学生中已经当上婆婆的大有人在。
华校生比较有人情味,举凡这些校友庆祝毕业离校多少多少周年纪念,她们的庆祝会都没有忘记邀请我这个老头子与她们欢聚“细话家常”。
每次,看到她们从白衣蓝裙的少女一变成为眼前亭亭玉立的成熟女人,我内心就感慨万千!感慨时光流逝得快,不过,对于眼前这批昔日的“小妮子”,如今都有了美满的家庭,而且事业有成,就不期然的感觉昔日的教导工作没有白费!

2019418日完成于打铜湾)

2019年9月12日星期四

闲话香港和台湾


闲话香港和台湾

香港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情,真是意想不到的;“送中”的条例真的需要香港人这么“热情”反应吗?
香港在1839年(尚是满清时期)的《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满清政府不堪英帝的坚甲利兵的攻击而败下阵来,订立了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除了付出巨额的赔偿金以外,还将香港割让给英帝。香港人从此就作为英帝的奴隶了。
新中国于194910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由毛主席宣布成立。1950年美帝在朝鲜半岛发动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来了。中国政府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坚决的出动自愿军越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以土枪炮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联军》的坚甲利兵,以大无畏的精神抵御联军的侵略。以几倍死伤的兵员终于将侵略军止于《三八线》上。
这一次的《朝鲜战争》,中国人的果敢精神、自愿军的英勇战斗力令全球各国惊异和佩服;中国打出国威;打出自信!
从此,中国在国际间才取得应有的尊重和敬意。中国人才得以挺直腰肢做人,不致在欧美人士面前畏畏缩缩,低着头欲言还止!
这一次香港闹得天翻地覆的示威兼暴力行为,香港部分人士(姑称之为港奴)挟洋自重,居然暗中寻求欧美的野心国(包括东洋鬼子)的支持和协助,真是“认贼作父”,又或者说是“认强奸自己母亲的奸夫”做爸爸!
天下竟有这样不知廉耻为何物的人!我想,全天下有良知的人,都必定会瞠目结舌以对!
现在说说台湾。
台湾自从2016年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执政以来,不但政绩乏善可陈,简直是“民不聊生”呀!
蔡政权自行与大陆祖国切割,切断了两岸官方来往和联系;也千方百计阻挠民间的自由往来。蔡政权也厚颜无耻的要认美国奸夫做爸爸、认东洋鬼子做《奸哥哥》。谁知奸爸爸觉得蔡政权已经没有剩余价值;或者说已无可利用的价值了,因此,也不肯认真考虑蔡政权的要求,要嘛就是买些过时的武器给蔡政权,销尽库存的“烂铜烂铁”,取回一些本钱而已!
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很快就会超越美国了;蔡政权不知反省,还要死死拉着这位奸爸爸的手不放,真是“自掘坟墓”,走上一条死路了,可谓末路途穷!
海外的华人华侨,对于香港的港奴及台湾那批奉承“奸爸爸”的“奸子女”,一方面是深恶痛绝,一方面又觉得他们为什么变成没有头脑的行尸走肉而感到悲怜!五味杂陈也!
快醒醒吧!两地生人没生脑的痴呆!

2019913日草于打铜湾)












遗憾在不能“交心”

歌唱班举办音乐会,歌友都携带配偶来凑热闹,使场面比较“好看”。
队友美莺携带她的另一半前来,精神可嘉!
节目中有一位歌友演出当年白光唱洪的《叹十声》。这位歌友很重感情,唱至一半,她居然泪珠儿涌了出来。只听见美莺的老公用福建话问道:“她为什么哭?”(美莺的老公不懂华文)。美莺回答道:“歌很苦呀!”
美莺的丈夫半信半疑的望着妻子,似乎不解其意。
这时候坐在旁边的我,就不期然的想起一个问题:美莺的老公他就是不明白所谓的 ‘苦’,是怎么样的苦?
我接着又想起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美莺与她老公恩恩爱爱,是大家所知道的,但是,由于两人受的教育不懂,他们在很多方面就不可能交心。
请读读这首歌的歌词:
《叹十声》方知 作词   黎平 谱曲    白光演唱   邓丽君翻唱过
歌词:
烟花那女子,叹罢那第一声。
思想起奴终身,靠呀靠何人。
爹娘生下了奴,就没有照管。
为只为家贫寒,才卖了小奴身。
依呀呀得喂,说给谁来听。
为只为家贫寒,才卖了小奴身。
烟花那女子,叹罢那第二声。
思想起当年的,坏呀坏心人。
花言巧语,他把那奴来骗。
到头来丢下奴,只成了一片恨。
依呀呀得喂,说给谁来听。
到头来丢下奴,只成了一片恨。
烟花那女子,叹罢那第三声。
思想起何处有,知呀知心人。
天涯漂泊,受尽了欺凌。
有谁见逢人笑,暗地里抹泪痕
你看完了歌词 必然了解其中‘苦的滋味!这滋味岂是‘她很苦’几个简单的字眼就能概括的吗?
因此,我常常觉得语文教育非常重要。我的同事有整百人,大家都是朋友,不过当中有的教育背景不同。彼此间如兄弟姐妹般,彼此有说有笑;兴起时,时常邀约聚餐,谈笑风生;不过,真的有些事情就是彼此无法‘交心’,我常常引为憾事!不能交心,是最大的障碍呀!
我也常常自我‘膨胀’,认为平生我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将我的四个孩子都送到华校受教育。这一点,我是一百巴仙符合我父亲的心意的。父亲工作的公司,那些缚领带上班的,亲一色是受洋文教育的;可是,他却硬是将7个孩子,送到华校受教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父亲虽是年幼即丧父,受教育不多,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我算是读过几年书的人,怎能违背他的心愿呀?
我还有一样自觉非常幸运的事,就是受了华文教育;我们华校出身的掌握了华英巫三种语文,在本国通行无阻;近日阅报,资深教育界人士陈爱梅博士透露目前有10万名外族子弟在华校受教育。这就是一个特大的好消息;因为这些受华文教育的异族同胞,他们在华校与华族同学相处、又了解中华文化,对华族必定有深入的了解;对华人的忠于我国和华文教育的内涵了如指掌,以后对于促进他们的族群对华裔的了解,必然有一定的贡献。种族间减少猜疑,才能彼此团结,促进祖国的壮大、富强!
华校教育培养出通晓三语的人才,对于团结全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些对华文教育持有偏见的人,对华文教育实在不应该说三道四了!破坏全民团结的人,正是他们呀!“贼喊捉贼”!
201998日草于打铜湾)


喜相逢


喜相逢

825日那天,在曼谷的大表妹及表妹婿及几位妹妹一起来我家访问。
他们是先到泰南的勿洞参加那儿会馆的乡亲联谊会宴会,然后才到槟城来探望我们的。
这位表妹是我姨母的女儿;她妈妈是我母亲的妹妹。
外祖母没有儿子,她和我们一家同住好几十年,直至逝世为止;父亲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把这位岳母当作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待;当然我的姨母也就与我们同住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无人道的日本蝗军,到处奸杀烧掠,姨母这才出嫁的,一嫁就嫁到泰南的勿洞去了。勿洞是泰南重镇,离开我的家乡仁丹仅有18里而已;不过,勿洞与仁丹两地来往频密。这两地至今仍旧来往频密。尤其现在两地的距离缩短了,因为开山筑路的工艺进步了,具备了许许多多“移山倒海”的建筑工具,能够将横亘在目前的小山丘凿开来,造成一条大道,这就将许多原本弯弯曲曲的路段都“开山辟路”拉直了,因此,无需再拐来拐去走冤枉路了;因而,很多拐弯抹角才能通达的地方,如今,都能缩短路程。
如今我老家仁丹与勿洞关系更加密切。因为仁丹华裔居民日益减少,年轻人都到外地发展了。这由于仁丹只有一家锡矿公司,如今,锡米没价,做锡矿工作的薪水是不够养家的;至于割胶的,同样的因为靠割胶为生的也是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样一来,仁丹的华裔居民都“往外跑”了。
儿女在外地有了新的天地,就将老人家接去了,因此,家乡就变成绝少华人的山村了。
家乡仁丹由于人口少,消耗少,也就没有耕种的人手、也没有人杀猪卖肉了;故而如今巴刹是空空如也的,没人卖菜和鱼呀肉呀等等日常用到的菜肴。仁丹人如今到勿洞买瓜果、蔬菜、鱼肉是极平常的事!
再讲回主题。
这次,表妹们既然已经到了勿洞,他们一伙人就专程到槟城来探望我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了。我的姨母生前曾经感慨系之的说过:“目前,我最亲的人的人就只有SF一家了。”(SF就是我)。
大表妹像她母亲一样,很看重亲情。她连她的几位妹妹和堂妹也一并带来,希望这条亲情的纽带不会因为时日的迁移而断了!真是用心良苦!在这么多位前来探访我的表妹之中,其中有一位留短发的样貌酷似姨母,一见到她,我不期然的想起姨母,我的眼泪就往肚里流!
记得很多年前,我和妻子为了参加我们某社团在曼谷举行的宴会,也曾经专程去拜访过姨目一家。虽然,话谈多了,我们的社团聚会时间逼促,姨丈无论如何坚持着一定要请我们吃了餐“团圆饭”才用专车送我们到社团宴会的场所去。这种亲情的坚持,令我感动至今;我们访问回国不久,姨丈也就往生了;再过了几年,我与妻子要到曼谷去参加另外一个曼谷校友的大聚会;我们又到姨母府上拜访他们一家;姨母那时已经将近90岁了,还能自己洗衣裳;很壮健;她也坚持一定要请我俩吃饭。幸亏我们接受了她老人家的盛情款待;因为我们回国不久后,她也荣归西天了。她见到了她最亲的人,这才心甘情愿的回归佛祖身旁!
1992年我从杏坛退休下来,那时马中人民的往来,尚是非常鲜少的,因为,两地意识形态的关系,政府诸多条例管束。探亲回来后,说不定警方“政治部”还会召你去“问话”,要你交代在中国见过什么人?谈了什么?那时我也曾经通过非常曲折、繁杂的手续,带着母亲回到中国广东鹤山的乡下,拜会那儿的乡亲。
母亲十七岁才南来;她父母南来时,母亲并没有随着父母南来;她要做些童年儿童能够做的工作,赚些微博的收入,来养活她自己及她的祖母!在当年经济破产的旧中国,尤其是破落的农村地带,那种穷困、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母亲怎么捱过那些苦难的岁月呀!然而母亲终于捱过了!母亲的苦实在非过来人可以了解的!她诉说其当年受到乡亲的白眼和欺凌的情状,都常常在母亲嚎啕痛哭!、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我只要一想起母亲幼年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情不自禁的泪流满腮!造化逼人呀!
那一次的回乡,母亲是乐开怀的,她与她年幼的友伴,又再相逢了!我们还在乡下宴请母亲“同房”的亲人。宴会过后,母亲与乡亲们谈家常,一直谈到夜阑人静!
再讲回大表妹前来探访我的事吧!
他们不远千里前来探访我们,因为他们要当天便赶回去勿洞,因此,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请他们吃一个简便的午餐而已!
他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泰国的特产让我们可以大快朵颐!
我是一个十分重视亲情的人;随着我们与中国乡下的亲人没法来往之后,现在能够保持亲情上往来的就唯有泰国大表妹一家了。
我们必须好好珍惜这种亲情的延续!

201993日写于打铜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