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

记两届半同学欢聚会



   记两届半同学欢聚会

这里的同学指的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都门语文学院华文组的同学;至于说两届半是因为这个华文组真的只开办了两届半而已。为什么只开两届半就关闭恐怕同学们都说不清。

这个华文组是魏维贤老师担任似乎是华文师训组主任还是副主任时候的产物。当年因为中国是共产政体的国家,与我国没有邦交,因此,我国华校面临师资断绝来源的危机。这个华文师训组的开办,可以添补一点“燃料”,为我国的华文教育带来些少生力军,以解燃眉之急。学院华文组毕业出来的同学,本来是作为初中华文教师的,毕业后被派到华校服务,因为教师奇缺,竟然也有当起高中华文教员的例子。据所知,其中,其中还有些同学,居然担任起好几家国民学校的母语班教师来。这种种看似不合教育原理的事项,没人敢指责不妥,权宜之计嘛,不但没人非议,而且还认为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最好办法。

当时,这组同学,只专攻华文一科(当然也兼修教育理论,毕竟他们将要成为合格教师呀!)

这师训学院共开办三类课程,第一类Kursus A,是培训英文教师的班级,招收英校高中毕业的马来籍学生;第二类Kursus B,收的是在职的马来籍教师,是为这些教师“加料”,提升他们的学识,确保他们对于政府竭力提升马来文程度的计划更具成效;我们华文组则名为Kursus C。这C用得非常妥贴,一来华文组排序是C组,二来这C正是中文CHINESE 的字头。

就因为是专攻华文一科而已,同学们都全力以赴的硬拼华文,所以,两年的苦读,对于华文是有比较深入的探讨的,更有利于同学们作为华文教师的教学。

这课程开办的第一年,仅招收60名学员,当年被招收进入学院就读的同学,都被其他高中同学看作是幸运儿。学员住吃免费(寄宿在班底谷PANTAI VALLEY 13层高的宿舍),而且每月还可以领取75令吉的生活津贴;放假开学的来回车票,都是由教育部免费供应。

这里化必须作一些补充。当时,我国的马来亚大学刚刚开办而已,其他公私立高等学府都没有建立,更妙的是,马大也是建立在班底谷;它在谷底,语文学院则在高山上,马大还在学院的脚下呢。更妙的是,常常外出回来,一同下车(巴士),马大生要钻进谷底去,学院的同学却要上山去“高人一等”了。

当然,这是“自我调侃”而已。学院同学们对马大生无不钦羡,对这些“天之骄子”无不甘拜下风!

当然。俗语有句话说:“人人想往上爬”,学院毕业的同学,日后有机会很多同学都到大学深造,圆了戴方帽子的心愿!其中还有成为律师等的专业人士。
   
学院同学不愧是华校生出身,他们受过华校“四维”“八德”的教育熏陶,非常念旧。他们每个两年都会在全马各地主办同学欢聚会,届时散居全马各地的同学都热烈的前来参加,与旧日同窗把酒言欢。当然这些欢聚会都是当地热心同学主办的。就这样各地同学轮流主办两年一次的欢聚会,凝聚了离散的同学。他们相聚,相互细数经历沧桑及交流人生的喜怒哀乐。
 
今年的欢聚会轮到槟城州同学作东道主,前来参与其盛的连家眷有将近80人之众。槟州同学安排了彩虹天堂酒店(RAINBOW PARADISE)作为聚会地点,三天两夜。同学们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将美好的记忆带回家去;期待2019年都门再见!

这里要作一个交待,本文开头即说是“两届半”,为什么?盖因第三届同学在语文学院修完第一年课程后,第二年便被转换到“对面”的师训学院完成师训课程。到了那边,不是专修华文一科了。你说,语文学院的华文组是不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师训班?

遗憾的是,今年在槟城的欢聚会,昔日常常热心参与欢聚会的师长魏维贤博士及任雨农老师都离去了。

201767日完稿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