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莺音与潘秀琼
爱好流行歌曲而又欣赏吴莺音和潘秀琼的恐怕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一辈人士了。
幼小时在霹雳的山村家乡读小学时,就爱好吴莺音的歌曲。那个年代,尚没有电视,家乡地方连收音机都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父亲的微薄收入,要养活一家大小都不容易,买收音机当然谈不上了。爱听流行曲的我,只好借口到邻居找寻朋友,到朋友家里有偷听了。
等到我到槟城读中学时,有个洋人“兵头”要告老卸任回祖家了,他才将他旧的一台收音机以贱价卖给父亲,我家才拥有收音机。于是放假回家,才有机会享受收听流行曲的乐趣。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喜爱听吴莺音的歌曲。
至于潘秀琼,她比吴莺音年轻得多。我读中学时,星期六宿舍允准寄宿生外出,我常常和几位同学到“大世界”娱乐歌台听歌,也听过潘秀琼歌唱。我们穷学生买不起门票,都是站在歌台旁边听足一两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疲倦;因为我们都已陶醉在喜爱的歌乐声中了。当年,就在这种情况下听过潘秀琼唱歌。
记得那个年代登过台的红歌星,除了潘秀琼之外,还有陈美光、张莱莱、卢美萍等人。这些当年的红歌星如今都不知道去向了!真希望有那一个团体主办一场演唱会,邀请这些当年红歌星联袂登台演出。
我中学毕业后,在母校留校服务两年。当年,流行租房间住宿。同屋租房间的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儿美兰,时常带着一个女儿回来探望她。据说美兰当年曾经与潘秀琼同台唱过歌(当时她已嫁作怡保商人妇了)。美兰年轻时曾经当过歌星,想必样貌秀美吧!我见到她的时候,已是一个身躯臃肿的典型妈妈了。“岁月催人老”,可怕又可惜!
根据网上资料,吴莺音原名吴剑秋,1922年出生与上海。1949年凭“我想忘了你”一曲成名。她是1940年代上海著名影星、歌星,有“鼻音歌后”的美誉。她当年与白虹、白光、龚秋霞、李香兰、姚莉,和周璇号称“七大歌星”,红遍半边天。她的经典曲子有【大地回春】、【断肠红】、【好春宵】、【春光无限好】、【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千里寄相思】一曲更是爱好流行歌曲的老朋友无人不晓的。
恶名昭彰的文革时,吴莺音无可幸免被当作右派批斗。1984年垂暮之年举家移居美国洛杉矶。1992年起,她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等地演唱。2002年又在香港红勘体育馆举行告别演唱会。2004年,带病在新加坡表演。2009年12月17日病逝于洛杉矶,享年87岁,算是相当长寿。
潘秀琼1935年出生与澳门,成长与马来半岛;根据美兰说,潘姐曾经住在吉隆坡,也曾经在BB
PARK 歌台演唱过。
1950年代从新加坡来到香港发展,为电影幕后代唱。1958年录制【情人的眼泪】(陈蝶衣作词、姚敏作曲)而成名,被誉为低音歌后。
潘秀琼演唱过的经典曲子包括【何必旁人来说媒】、【海角天涯】、【梭罗河之恋】、【小亲亲】、【回娘家】等。潘秀琼被誉为低音歌后,主要原因是她有一个难得的特色,就是唱歌时,愈是低音,她的歌声愈是有力动听,而且咬字也更加清晰。我最欣赏她的,就是她这个难能可贵的长处。
我特别喜爱她唱的【何必旁人来说媒】、【海角天涯】及【梭罗河之恋】。
潘秀琼唱歌还有一绝,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一听歌声,就会即刻惊觉“是潘秀琼在唱歌”,不像别的歌星,有时很难辨识,因为总觉得有的歌星的歌声也是如此这般的,容易困扰。
大约20年前,潘秀琼有一次受礼聘到槟城某戏院登台。她每次来槟城演唱,我都没有错过欣赏她的歌唱的机会。这一次,应该是最后一次来槟了。可是,这一次,就这一次她的歌声有点变异了,只有【梭罗河之恋】还可以唱出原来风味。我感到有点哀伤!
哀伤她的美好歌声有所变异,也哀伤我自己进入老迈之年了。我与她年纪也相仿佛吧!盛年不再是无法追回的!
(2015年7月22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