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我是幸运儿



    我是幸运儿


我很幸运,初中一时,就遇上一位好老师,受到他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无穷。


当时,我读的那家中学新开办两年,最高班是初中二。

这位好老师就是严元章博士,担任教务主任。这家中学的董事们有一个远大的宏愿,就是要办一家全马模范中学,因此,一开始就延聘了五位博士作为大宏愿的开端,严元章博士就是五位博士之一,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问家。


严博士初到南洋,对于这里的许多事情都看不顺眼。记得有一次他对我们发牢骚说:南洋地方很多人,钱很多,可是一点文化气息都没有;铜臭味却很重。


他说此话是有感而发。他应聘而来,在校,许多与他接触的都是腰缠万贯的董事,与他们谈起办学的计划,他们都如鸭子听雷。他知道他的所有宏愿都要泡汤了,内心的失望是不言而喻的。


严博士还常常劝导学生们,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每天进修,绝不可间歇;必须让自己每天都长新知

(补充:严博士只在这家中学呆了一年,因为不能实现办学理念,跟随庄泽宣校长离校他去。后来曾经在柔佛两家中学服务,其后转去南洋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职。其后又到香港中文大学任职,退休后定居香港元朗直至终老。1993年我参加教师公会团体参访台湾,路过香港,曾经上门探访过严老师,谈起往事不尽嘘唏。)


我今天所以天天看书,也有几本藏书,都得力于严博士的教诲!

当年有时有事到办公室找严博士,与他的简单交谈中,仅是三言两语,就能从中受惠。他给我的印象:一个全身都是学问的学者。


我之所以涂写这篇文字,是因为今早遇见一位朋友,就邀约他到中国旅游。我退休之后,曾经旅游过中国16次。由于自己方向感比较差,每次都得参加旅游团去旅游,都是走马看花。这次,想专门选择一些较有意思的旅游景点,只去一处,住上几天,仔细游玩。这一次,想重游北京,就北京一地好了。


今早恰好碰上老K,他是银行分行退休经理。谁知一开口,便被他泼了一盆冷水。他说:“去中国做什么?有什么好玩?都是骗子。


我以为他被中国人骗了半个身家。问起来,原来只不过遇上一些小事,就小题大作。心想,我遇到一位严博士心目中的人了。


这位K先生,当年在校成绩平平无奇,名不见经传,也不是富有人家出身,后来非常非常幸运,靠着他的女朋友的爸爸(是一个荷包有几分钱的商人)的介绍才得以进入银行。

这位K先生无视中国的强大。他总认为中国的强大与他无关。其实,中国的强大与海外的华人多少总有点关系的,最低限度,华文的地位提高了。如今,你到私人医院去,有一点难以令人置信的是,医院的许多华裔护士都以华语交谈,和病人也与华语对话。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这一点你能否认中国的影响吗?

记得很久以前,我和一位同学在某英校的教室里以华语交谈,受到华裔师长的呵责!他铁黑着脸指责我说:“Don`t speak Mandarin,otherwise, people will think that ours is a Chinese school!"

原来讲华语是丢脸的;读华校也是丢脸的。

我把K先生这种人一概当作“不识时务的人”。

如今,有6000外族子弟在华校受教育,这说明什么?

以前,中国衰弱,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我们海外华人能逃脱这个“称号”吗?


一转身我就庆幸他没有答应与我同游中国,要不然,回来后,他一见到我就在我面前滔滔不绝的埋怨北京的故宫为什么这么旧?万里长城的砖头为什么破破烂烂,不换上新的。难怪人家说中国穷……………那我可真受不了。


我最近又遇到一位也是好命的朋友,交谈起来没有什么新意,可是,总爱说他看过一本好书怎么说怎么说。每次他都爱提那本书,叫我有空到他的豪宅去看看他那本书。看来他就只有那么一本书而已;我真想叫他到我家来看看我家的书橱。


严博士当年说的话又在脑际闪过:南洋的头家,家里的家私豪华、汽车大辆,可就是没有一点文化气息。


我更进一步想到所谓没有文化气息。你看我有好几位住豪宅的同事,家里竟没有订阅报章!华文报更不必提了。他们还配称为文化人吗?


2015629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