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星期日

聚聚散散




 聚聚散撒

人生总免不了聚聚散散。



起先一男一女互相倾慕就组织起一个小家庭。这是聚的起点。不过,这一男一女却是从别一个家庭分散出来的。因此。这个聚的开始,是从一个比较大的单位分裂出来的分子组成的。



我们就从这个小家庭算是聚的开始讲起好了。既然这对青年男女是他们所隶属的单位分化出来的,那也可看作是一个更大的单位散的开端了。一边是可喜的聚的开端,而另一方面,它却又是另外一个单位散的可悲开始呀!



男女俩结合后,不久就产下了后代,后代一个两个的诞生,这个单位的成员增多了,逐渐热闹起来了。这是聚的开端,而且愈聚愈大,不日就成为更大的单位了。



然而过了十多年后,后代长大了,他们要出外升学,升学毕业后要找工作,于是他们就得居住在外地。如果他们寻觅到理想伴侣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核心组织。于是,原本的一个比较大的个体,就如此这般的一年一年散了、小了。



人们的社会这种聚聚散散的悲喜剧就是这样生生不息的循环着,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吧,你对它就是这般的无奈!唯有顺应自然听天由命!



以我的家庭来说,过去的十多年,是一个大团圆的聚会期。四个儿女都婚嫁了,他们都有了后代,因此,我们夫妇俩就拥有7个孙男孙女。尤其难得的他们都住在附近,其中长女一家,更是每天来我家用晚餐后才回家;那些不来用餐的,也是每个星期见面。很多朋友都说我们好命,一家子常常团圆。尤其是逢年过节,子女带着他们的孩子回来,一家子闹哄哄的,家里充满欢乐气氛,而我又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



而次女一家原本是居住在威省的,几年前为了子女能进入比较入流的中学求学也迁移到槟城来居住,也住在我们这个住宅区,所以大家见面的机缘就增加了。因此,这几年每次家庭聚会人数更加众多、热闹气氛有增无减,这符合我的心愿。



有一位朋友说过,他喜欢子女常常相聚;有些朋友的子女非常能干,都在外国发展,一年(甚至数年)难得有一次相聚。辛辛苦苦将儿女抚养长大,落得个凄冷孤苦的晚年。他并不羡慕这种情形。有一位说得更绝:很多儿女都在外国的人,年老有病痛,得不到儿女的关怀,等到双脚伸直了,儿女都赶不及回来在棺材头烧一柱香。



不过,也有句古语说:男儿志在四方。这评价要看各人的价值观而定。



以我家来说,随着长女的女儿去年出国深造;今年次女的女儿也出国求学,他们的家庭原本是一家四口的,如今也仅有三人。他们家庭人数的减少,也影响到我们两老家的欢聚气氛了。接下来,长女次女的第二孩子也即将出国,相聚的人数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减少?



这些出国的孙辈们,他们毕业后可能就滞留在外国发展事业,不再回来了。我的这个大圈圈就日益缩小了。这是可以预期的。



20141124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