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兰旅游杂记
6月12日至15日与朋友到印尼棉兰旅游。我们是参加一个旅行团前去的,一团共有34人之多。
团友中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对教育事项比较关心,尤其是有关当地华文的教育及华文使用问题。
首先,我们特别关注的就是当地的商店有没有华文招牌。根据我们几天的细心观察,华文招牌实在是少之又少。第一天出游,很不容易才在一家商业中心大厦内见到一家挂着“爱咖啡”招牌的咖啡屋。接下来,又有一天,在一家餐馆里看见挂在礼堂里的“双喜”字样。
可喜的是,佛教庙宇依然可以在那儿建立,我们参观了慈光弥勒佛院,还在庙内读到一幅楹联:“大千世界佛光普照良心现,雄伟宝殿护荫众生助收圆。"
夜间在酒店客房内看电视,我在马达山的酒店居然收看到香港的凤凰台,其他的中文电视台一概无法看到;奇怪的是,凤凰台除了在马达山见过,在接下来的旅程所住宿的酒店,如PARAPAT的酒店及棉兰的酒店,都没能看到凤凰台,遑论其他中文电视台了。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国际间扮演的角色日益吃重,世界各国都在争取中国游客到访,不多开方便之门,连中文的电视台都缺少,这是与自己腰包过不去的笨行为罢了,我以为。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国际间扮演的角色日益吃重,世界各国都在争取中国游客到访,不多开方便之门,连中文的电视台都缺少,这是与自己腰包过不去的笨行为罢了,我以为。
我们的团队有几餐吃的是中餐,都合乎中餐口味,只有其中一餐,话说是中餐,餐食的料是中餐料,却没有一点中餐的味道。这家餐馆,所有侍者,包括CAPTAIN全都不是华人,可能厨师都不是华人!厨师非华人,要求他煮出正统的中餐,岂非缘木求鱼?
根据导游阿平说,当地华裔子弟可以读华文,什么样的程度?普遍性如何?则没法问清楚。我看到酒店的华文报,可惜不知什么地方可以购买到,售卖的报摊不多,可能读者人数有限。
朋友们为此议论纷纷,有的说比起别的国家,我们真幸运,不但可读华文,而且还有华校。有一位朋友指出这言论的谬误之处。在我国,独立是华巫印三大民族争取得来的,当年到英伦签署独立协议的代表团是由代表华巫印三大民族的政党组成的,东姑阿都拉曼代表巫统、陈祯禄代表马华、善班丹代表印度国大党。这表示独立的果实是三大民族争取得来的,所以,权益应该由三大民族共享。1995年我曾经旅游过苏岛,路线几乎相同,这回去,发现各方面都有很多的改善和改进,譬如:由棉兰到马达山的道路,当年是极为粗燥的小路,路面高低不平,巴士走起来蹦跳颠簸,如今都是平坦的柏油路面,舒畅得多了;酒店方面,也提升不少,不但华丽而且整洁卫生,可以媲美任何城市的酒店;酒店那一餐早点也非常够水准。
在旅游方面,我觉得我国有些地方,是可以向这个邻国借镜的。这大概还不致被指为长他人意气,灭自己威风吧!
我们棉兰住宿的酒店
棉兰慈光弥勒佛院
爱咖啡咖啡屋
多巴湖的湖光山色
(2014年6月25日稿------照片不能显现,遗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