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星期六




巴厘岛之旅
   -----历史背景

本来今年打算到中国东北旅游,正在呼朋唤友想要找足人数组成一团交给旅行社办理的时候(因为旅行社除了观赏冰雕团之外,其他季节很少东北旅游团),当地却有了HN的传染病,只好取消这个念头。后来妻建议说,很多朋友都去过巴厘岛,我们不妨也去走走。就这样促成了巴厘岛之行。

巴这次的厘岛旅游,我们也是自己组团交给旅行社办理的。旅行社与巴厘岛的旅行社有联系。他们帮忙我们订购飞机票、接洽好巴厘岛的旅行社,到了巴厘岛飞机场之后,那边的旅行社就会派出人员接待我们,安排住宿、膳食、旅游交通等事项,很是便利,43夜全部费用马币1800令吉。我们的团友以长青歌唱班的歌友为主,共15人(另外10人是吉打日得拉人,本不相识),一团共25人。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出产的香料闻名全世界。古代王國三佛齐Srivijaya及之後的满者伯夷(majapahit)曾與中國及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抢夺天然資源及经商而進入印度尼西亞,其后,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因此,印尼曾先后受到佛教、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并且吸收这些宗教文化,丰富了原本贫乏的文化。其后又因沦为荷兰殖民地而吸收了基督教文化。至于与印度回教商人通商的结果,则是吸取了回教文明。

印度尼西亚的文明,参杂了印度教、回教、基督教的元素,而形成今日的国家文化,巴厘岛是印尼保留印度教文明比较完整和显著的地区。好些地方,一路上两旁多的是印度教式的建筑,它的门及屋顶那个看似小塔的建筑,是最引人注目的印度教象征。不但庙宇如此,即使是住家的建筑也是如此,可见印度教文化影响之深。

岛上信仰印度教的居民,不是“木来由”(MELAYU),而是巴厘岛土著,族人皮护黝黑,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有一天,我们参观过一个景点,经过一个小市镇,刚好遇到信徒们庆祝不知什么节日从神庙出来,见到一群群的都是穿白衣素裤。间中也参杂了一下样貌似“木来由族的,因为印尼信仰比较自由,木来由族也有很多人信仰印度教,就像印尼有很多木来由也是基督教教徒一样,不足为奇。

为了满足好奇心,我问过几位酒店的职工及商店的售货员,都是木来由回教徒,但,有一次,果真问到一个木来由的印度教教徒。她问我来自何方?当她知道我是马来西亚人,就显得很理解的样子,她了解我一定很讶异她为什么竟是印度教教徒而不是回教徒。国情有异呀!

当年我们学习马来文时,发现很多马来文字,都取自印度语。其实,马来文也有些文字取自阿拉伯语。这都是受这两种宗教文化影响的缘故。这两种宗教,就在语文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马来文中的sridewamahasiswabaratdelimaguruistana等不都是古印度文吗?当年的马六甲王朝,就是与当时的印尼一样,都是笼罩在印度教文化之下的。

此外,当地的一些招牌用字也有很多这种古印度文字(用拉丁字母拼音)。

古人有“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雄心,必然是经验之谈。这次旅游,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对于印度教影响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语言文化,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201367日稿)

        
国家(地区)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
巴厘岛
         5630
    315
新加坡
           714.30
    600
斯利兰卡
        65610
   187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