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之旅(二)
-----景点和观感
旅游,如果参加旅行团,你只能看到所安排好的景物,其他你没法领受。不过,你可以用你的眼睛看看四周的事物,从中获得许多见闻,包括风土民情。
这次到巴厘岛旅游,觉得比较值得一游的景点有:
1. 到BATUR看(死)火山。我们没时间到火山地带亲眼观赏,只是远观,看其笼罩在白茫茫的云雾中的巨大样貌而已,不过,招待我们观赏的短影片,讲解火山形成及火山爆发时的情况,倒是上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
2. 观看白蜡潭湖(BERATAN LAKE),湖面辽阔,看似内陆海。当地的一座印度神庙,也比较有看头。这次旅游旅游,参观印度神庙太多了,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足矣!
3. 海龟岛旅游。这有点像泰国的巴达雅,必须乘搭小汽船前往,游客可以在路上拿面包屑喂鱼。到了岛上,就有一些海上自费的运动;我们团员都是七老八十的公公婆婆,没人有劲力玩这些玩意儿了。不过,游客得以捧着海龟、蛇等小动物拍照,颇有新鲜感;也有一场斗鸡表演,耳目一新;
从旅游册子获知,尚有野生动物园可以观赏到野生动物,也有观赏海豚表演的所在,可惜行程中都没有安排。
我比较注重了解当地的华文和华语状况。在飞机场的书店及市场上的书店,都没有售卖华文书籍,可见那里华文华语不流行。其实几天来的观察,发现巴厘岛市场上的商店很少是华人开设的,连路上的行人也鲜少华人,华人人口稀少可见一斑。几天来,我们的旅游车走过大街小巷,只见过两个华文招牌而已,其中一个是餐饮业的。不过,售货员虽是当地土著居多,但他们都会运用简单的华语与顾客交谈,其普遍性胜于曼谷。据说,近年来中国游客逐渐增加,可能为了做生意,不得不学几招散手。不过,也足见华人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世界很多角落,在居民绝少的地方,居然有人会讲华语。这是可喜的现象。
据说1998年苏哈托总统下台后,华文教育有了复苏的迹象。如今,虽然没有华校,却允许学校教导四语,即:印尼语、当地方言语文、英语及华语。
我们在海龟岛怕全体照时,刚巧碰到一群学生也来参观,应该是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其中有一位十四五岁的女中学生自动的上前来为我们拍照。他们这群学生所穿的T-恤,用大字华文标明“三语学校”。大概等同我们此地的所谓国际学校吧!教授的三语是印尼语、英语和华语。我问这位学生怎么会说华语?她回答说,她的爸妈都会说华语。我来不及问她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投资商人的子女?也来不及问她的同学(相貌似当地土人)是否会讲华语?错失良机,可惜!
询问当地导游陈建成,当地有没有华文报,他说,有外地运来的,托他帮忙购买一份,他说尽量帮忙,可是旅程结束都没有兑现诺言。
巴厘岛深受印度教文明影响,居民是当地土著,绝大多数信仰印度教,面积有5630平方公里,人口315万(新加坡面积714.30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斯里兰卡面积 65610平方公里 ,人口1870万)。
潘秀琼曾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巴厘岛】流行曲,去了巴厘岛旅游后,觉得似乎和曲子所描绘的有差距,怎么样的差距又说不出来。
(2013年6月9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