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孩子之我见
文:文化乞儿
如何教导孩子?东西方观点有很大差异,而且即使是同一族人,方法也因人而异。孩子从小获得良好的教养,无论做人处世方面,都有得依循,影响一生一世。一个人将来是勤是懒、是忠是奸、受人欢迎令人生厌,一生的成败与家庭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笔者不是什么教育家,对于教导孩子也没有特殊研究,只是凭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略为抒发自己的观感而已。当然,教导的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和需要。不只如此,东方与西方人士的价值观不同,方法也往往会南辕北辙。
笔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只是泛泛之谈,没有什么深意,也缺乏理论根据。
我认为,第一要着,就是要养成孩子勤俭的美德。这得从小教起。家里的家务,在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致剥夺孩子的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只要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都可以吩咐他们帮忙做。不要认为这是浪费他们宝贵时间的事,其实,从做家务的琐事中,他们会从中悟到很多道理,可以应用在求学或做人方面,对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而且他们忙于家务,每天都有完成的工作,他们对自己完成的工作,若是美好的,他们必定有成就感,令他们兴奋。这可培养他们热爱工作、努力工作的精神,以争取完美的成果。这是勤的训练。这也是训练孩子善于支配时间的直接方法。
对于孩子,也不要给予他们太多的选择。譬如:早餐,他们应该吃用家里为他们准备好的早餐,不让他们嫌东嫌西,专门选择他们喜欢的食物,有时甚至胡闹,今天喜欢的明天又不要。早餐的食物,有什么吃什么。如果让他们有太多选择,他们就合养成挑剔的习性,不让他们有太多选择,可以培养他们随遇而安的习性,容易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将来懂得节俭,不致挥霍无度。这对于管好家庭的救济、支配家庭的开销,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这是俭的培养和教导。
勤和俭的教导其实是一番磨练,有时比较粗重的家务,也应该让他们去做,让他们接受暴晒太阳磨练,以锻炼他们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
我总觉得现在一般父母,总是太宠孩子,无论衣食住行,样样顺从孩子,事事迁就孩子。他们穿名牌、用名牌、吃的要精挑细选,变成是父母听从他们的指使,日子久了,孩子就任性了。他们在学校,也要老师听从他们,而不是他们顺从老师了。如今,学生不听管教,很大的成因在此。
帮忙做家务还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愈苦的家务愈能培养这种精神。俗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的一生,不能保证都在顺境中度过。吃得苦,练就耐苦耐劳的精神,遇到逆境才能平安度过。经历过第二次大战的人,都尝过那种吃不饱、欠缺医药治疗的日子。经不起这样的挑战、耐不住这种苦的人,必定过不了这个难关而到下去了。可知吃苦的精神和能力,竟然还是保住生命要诀!70年代越战期间,不是有许多逃亡国外的所谓船民吗?那些经不起艰苦磨练的船民,在半途中就病死了,被抛尸汪洋大海。
此外,教导孩子谦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谦虚的人处处受人欢迎,骄傲的人事事令人反感。同事中,谦虚的同事,与其他同事都能和睦相处,日子就在互相帮忙、彼此合作中度过。工作是愉快的、日子是容易过的。骄傲的同事,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他孤单寂寞,度日如年。他们终日困坐愁城,这样的日子怎样过?
这里还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借以说明谦虚的必要。我们平日在路上常常汽车出了情况,走不动了,这是是否需要人们提供援助。如果此人平日谦虚,过路的人中,有人认识他,知道他的伟人,必定乐意帮助他,动手帮他解决问题,或者自动栽他一程,寻找技术人员来修理;要是此人平日骄傲成性,得罪的人必定不少,路人中即使有认识他的,但,对对他都没有好感,他们见他陷入危困中,一定掉头不理。我们一生当中,常常需要人们的帮忙,骄傲的人,他即使既富且贵,有时危急时,就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援助而招致不好的收场。
可知教导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为人父母的,责任重大,他们必须了解自己的责任,把孩子教好,为社会添加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添加麻烦的制造者,扰得社会鸡犬不宁。
(2013年1月11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