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

对“果报”的新体会

对“果报”的新体会

我在2007年一篇题为《我对佛教的理解》的文章里,曾经阐述过我个人对果报的看法。我着重指出,果报是佛教的精髓,并且点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过,一个人做过善事也做过恶事,善恶却不能互相抵消,做了五分善事,就必然得到五分善报;做过三分恶事,就会得到三分恶报,绝不会善恶相抵后而净得二分善报。我也再三指出,这是非常恰当及有利于剔除弊端的善法。

一般的人,总以为所谓善事或恶事,都必须是大事才算数,其实不然,我们日常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一一计算在内。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日常行事都必须小心谨慎,因为事事都有“算分数”的呀!

必须牢记的是,善恶无分大小,善终归是善,恶终归是恶。

先讲恶。你怕脏怕臭,偷偷地将发臭的食物残渣丢到隔壁邻居的垃圾桶里去,这就是恶;车子行驶的时候,你从车窗吐痰出来,也是恶。并不是杀人放火,丧尽天良的事才算恶,小事就不算恶。因此,无论你家居外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都隐藏着善恶的成分,因此,对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谨慎,处处、事事从善的意念出发。

总之记住,侵害到他人的利益、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的事,就是恶事。

现在说善。你进入公共厕所,发现里面臭气熏天,很本能的用水冲洗一番,就是行善;你看见路上有香蕉皮,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就是行善;你发现路上有一个窟隆,用一块白布竖立在旁边,提醒路人避开,也是行善。你的这些行动,令别人受惠或避险,所以无疑的是善事。

像这样的小事,你能做到吗?一定能。那你何不处处行善?时时行善?

我们常常见到很多朋友,向朋友显耀说:“我今天吃素。”言外之意,是要表示他多么有善心。可是,要是他为了吃素,逼迫佣人千辛万苦为他准备素菜,这是行善同时又作恶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居住这个地方,有一片很大的草地,青草绿油油的看了十分舒适,可是,每年中元节的时候,附近组屋的居民,就来这里祭拜和焚烧银纸,将一大坪一大坪的青草烧成灰烬。这又是行善同时作恶的例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逃不了。

我们常常看见很多人到处夸耀他自己常常吃素,显示他的善心,但是,当你向他劝捐一点小钱做慈善时,是他能力办得到的,他却一毛不拔。这些人行的是伪善。自己吃素,得益的是自己个人而已,是小善;捐钱做善事,自己既行了善,又让其他人受益,是大善。为什么舍大取小?是不是行善不足?

再说,你将你的孩子管教好,也是行善。孩子管教好,将来为社会人群谋福利,功在于你,所以,是行善;孩子管教好了,即使将来没有做什么大事,值得显耀,但,他们没有作恶,贻害社会,你本身就是对社会作出贡献了,所以说,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也算是行善。

正所谓“观人者,观其微”,又说“见微知著”,我们平日从周遭的朋友的言谈中,就可以约莫衡量出一个人的善心有多少。那些装模作样的人,常常都是伪善者,只是做给人家看,要博个虚名而已。

我们无需批评他人善事是否做得够,因为够与不够,都是有一条账目,终有一天要结算的;对于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也无需与他多理论,以免遭惹麻烦,总有一天,他会尝到自作自受的恶果。

总之,时时可以行善,处处可以行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而已。希望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阿弥陀佛!

(2011年5月21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