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说起
#文:文化乞儿
中国中央电视台除夕夜照例都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这节目已经行之好几年。今年的晚会不讨好,褒多于贬,而且全国竟有好几家地方卫视加以杯葛不转播。
原因在哪里?其中一个原因,批评者认为节目说教成分太浓。
商讨这个课题之前,先讲讲笔者个人的体会。大概三十年前,笔者和一班教育界的朋友,就常常谈起一个课题。就是香港的电影(包括电视)节目,内容很多不健康的。打杀残忍的镜头、床上戏等色情镜头层出不穷;剧情的结尾常常没有什么教育性,只求紧张、刺激、诡异。中国、台湾则有区别,电影中有很多都富有教育性。为什么有此区别?我们(都是清一色思想老旧、保守的顽固人物)的结论是:中国和台湾是“国家”,香港不是。
每一个国家无不希望国民爱国、守法、勤奋、是非黑白观念分明。因此,电影工作者也极重视电影的内容,要寓教育于娱乐中,向国民灌输这些意识;不是“国家”就没有这个责任。只要能够赚钱,就可以大量制作,只要迎合观众的胃口,能吸引观众自动掏腰包买票观看的就好。他们只图赚个盆满钵满,就是最大的成功,无需担负一切社会责任。社会风气如此败坏,很多思想比较守旧的人都归咎不健康电影的渲染和宣扬,是有其一定理由的。
也是大约三十年前的旧事了。一个教师团体在庆祝教师节的宴会上,请来著名“舞后”表演脱衣舞,议论一片哗然。如果换作是商会的宴会,表演脱衣舞当不致引来那么大的反响;教师的宴会就不行。这是角色不同使然,可见什么角色就应该演什么戏,是一个很多人认同的规律。
回头再谈春晚。春晚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她必定更在意、更要考量节目的主题思想,绝对不能不对节目有所筛选、选择,以确保不致荼毒国民思想。而且中国也是一个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所以,节目中也考虑到少数民族,因此,也穿插少数民族的节目。她的节目讲求全面照顾到方方面面,不致有某方面感到被冷落。
我们再检视中国流传下来的古籍中,不是以“文以载道”者居多吗?这些古籍的核心价值,就在“载道”,所以才能流传千百年。说教式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坏的,非要全盘否定不可!
至于说,演员中以老面孔多,这也不是什么错误的安排。那些老面孔,如:宋祖英、赵本山等都是“国宝”级人物,可以遗漏他们吗?缺少了他们,这个晚会会否失色?就如香港有什么重大演出,会漏掉刘德华吗?我国的国家电视台,不是将P. Ramlee 的电影播了又播吗?为什么?国宝呀!
观点不同,判断有异。这仅是笔者个人意见,不求认同。
(2011年2月12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