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印尼华人悲歌唱不完

印 尼 华 人 唱 不 完 的 哀 歌
作者:文化乞儿

这 个 农 历 年 印 尼 华 人 获 得 喜 讯, 总 统 瓦 系 德 突 宣 布 该 国 华 裔 可 再 度 沿 用 传 统 的 华 人 姓 名。

华 人 对 自 己 的 姓 非 常 重 视。 老 一 辈 的 华 人 都 有 重 男 轻 女 的 观 念, 最 怕 就 是 孩 子 中 没 有 男 丁, 这 样 自 己 这 个 姓 就 失 去 延 续 性 了, 愧 对 祖 宗。 那 么 重 视 自 己 的 姓 的 华 人, 在印尼却 偏 偏 遇 上 一 个 没 有 理 性 的 独 裁 者 苏 哈 多, 令 本 来 有 姓 的 华 人 也“ 姓 不 得”。

65 年 印 尼 发 生 流 血 政 变, 苏 哈 多 将 军“ 平 乱” 有 功 登 上 总 统 宝 座 。 他 自 认 这 次 由 印 尼 共 产 党 策 动 的 政 变, 受 到 华 人 的 支 持, 因 此, 一 上 台, 就 连 连 颁 布 许 多 惩 罚 华 人 的 政 令。 禁 止 华 人 姓 汉 姓, 就 是 其 中 一 例。 此 外, 他 更 下 令 关 闭 华 校、 禁 止 华 文 报 章、 杂 志 的 刊 行、 禁 止 使 用 华 文、 甚 至禁 止 华 人 庆 祝 传 统 节 日 等 等。

那 一 次 的 政 变, 本 来 是 印 尼 政 派 之 间 的 争 权 斗 争, 但, 却 祸 延 华 人。 华 人 受 到 烧 杀 奸 掠 的 惨 祸, 人 命 财 产 的 损 失 无 可 计 数。 中、 印 两 国 的 外 交 关 系 也 因 此 闹 僵 了。

统 治 了 印 尼35年 的 独 裁 者 苏 哈 多 却 因 贪 污 舞 弊、 残 民 自 肥, 陷 人 民 于 水 深 火 热 之 中。1997 年 的 亚 洲 金 融 风 暴, 生 活困 苦 的 印 尼 人 民, 更 是 百 上 加 斤, 他 们 由 示 威 演 变 到 暴 动, 终 于 推 翻 了 苏 哈 多 的 独 裁 统 治。 不 过, 失 去 汉 姓, 已 归 化 为 印 尼 国 民 的 华 人, 在 这 一 场 推 翻 苏 哈 多 政 权 的 暴 乱 中, 难 逃 劫 难, 依 然 饱 受 烧 杀 奸 掠 之 祸。

接 替 苏 哈 多 的 哈 比 比 虽 然 宣 布 公 平 对 待 包 括 华 人 在 内 的 少 数 民 族, 但, 华 人 蒙 受 的 人 命 财 产 的 损 失, 一 丁 点 都 没 有 得 到 补 偿。 后 来, 民 选 的 瓦 希 德 上 台, 宣 布 一 连 串 的 好 消 息, 如 开 放 华 文 的 学 习、 准 许 民 办 华 文 日 报 的 刊 行、允 许 华 人 庆 祝 传 统 节 日, 如 今 又 宣 布 华 人 可 以 使 用 原 来 的 传 统 姓 名, 但, 他 上 台 以 来, 印 尼 政 派 冲 突 不 已、 宗 教 冲 突 依 然 此 起 彼 落。 在 这 些 较 小 规 模 的 冲 突 中, 华 人 仍 旧 成 为 牺 牲 者。 烧 杀 奸 掠 依 然 如 故。

顾 虑 到 政 局 的 动 荡 不 安, 印 尼 华 人 今 年 连 过 农 历 年 都 不 敢 大 事 铺 张, 怕 招 惹 横 祸,而 采 取 低 调 的 庆 祝 方 式。 这是何 等 可 悲 的 事 呀?

印 尼 华 人 有710 万 左 右, 比 我 国 的560 万 还 多, 但 是, 由 于 印 尼 人 口 有2 亿 300 万 人, 华 人 只 占 总 人 口 的 3.5% 而 已。

华 人 对 东 南 亚 的 许 多 国 家, 将 蛮 荒 僻 野开 发 成 大 城 小 镇、 在 农、 工、 商 各 业 开 拓 新 境 界 的 功 劳, 对 于 促 进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推 动 国 家 的 繁 荣 与 进 步, 具 有 不 可 磨 灭 的 功 劳。 可 是, 等 到 这 些 国 家 独 立 了, 华 人 这 些 功 劳, 似 乎 很 快 就 被 遗 忘 了。

在 有 利 用 价 值 的 时 候, 有 人 极 力 赞 扬 华 人 对 国 家 带 来 极 大 的 贡 献、 对 国 家 的 教 育 事 业 更 是 建 树 良 多。 受 到 赞 扬 的 华 人, 一 时 之 间 心 头 都 感 到 喜 滋 滋 的。 可 是, 利 用 价 值 失 去 时 效 的 时 候, 华 人 就 这 也 不 对, 那 也 不 合 理。

在 我 国 人 口 占24.6% 的 华 人, 从 去 年 年 中 至 今, 在 人 权、 教 育 方 面 就 遇 到 各 种 各 样 预 想 不 到 的 难 题。 两 年 前 的 一 段“ 特 定” 日 子 里, 华 人 被 捧 得 有 点 飘 飘 然,表 露 出 乐 观 的 看 法, 认 为 华 人 终 于 守 得 云 开 见 月 明, 华 人 在 各 方 面 将 会 从 此 踏 上 康 庄 大 道 了。 今 天 又 如 何?

只 占 总人 口3.5% 的 印 尼 华 人, 只 不 过 获 准 公 开 展 示 自 己 姓 氏 的 机 会, 又 算 得 了 什 么?
(稿于31/01/2000)


.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文章何以不值钱?

文 章 何 以 不 值 钱?

家 里 的 水 龙 头 有 问 题, 叫 一 位 水 喉 匠 来 换 一 块 小 活 塞, 要 收 钱; 家 里 灯 火 出 了 毛 病 叫 电 工 来 摸 一 摸, 要 收 钱; 至 于 生 病 看 医 生、 有 事 找 律 师、 找 会 计 师 解 决 问 题, 就 更 需 要 付 大 钱。

唯 独 文 人 的 文 章 不 值 钱。 很 多 大 组 织 的 大 人 物, 要 在 盛 大 的 会 上 大 发 伟 论, 他 们 当 中 除 了 长 年 聘 有 秘 书 的 例 外, 其 他 清 一 色 都 是 请 朋 友 或 者 朋 友 的 朋 友 代 笔, 替 他 们 写 一 篇 应 景 的 演 讲 稿。 有 些 担 任 会 馆 或 者 什 么 组 织 要 职 的 大 人 物, 他 们 的 组 织 要 出 版 特 刊, 贵 为 组 织 的 重 要 人 物, 少 不 了 要 写 些‘ 发 刊 词’、‘ 序 文’ 之 类 的 文 字, 那 些 略 通 文 墨 的 朋 友 或 下 属, 又 被 请 代 为 撰 稿。 此 外, 作 为 这 些 大 人 物 的 朋 友 的, 总 有 很 多 机 会 替 这 些 大 人 物 撰 写 其 他稿 件 的 机 会。 当 然, 这 些 稿 件 撰 写 了 之 后, 最 多 只 能 换 取 大 人 物 的 一 声‘ 感 谢’ 而 已。

其 实, 这 些 文 人, 包 括 教 师, 都 算 是 与 医 生、 律 师、 会 计 师 等 同 列 为 专 业 人 士 的, 只 是 命 运 不 同, 被 列 为 只 出 劳 力, 不 惯 于 收 费 的 专 业 人 士 而 已。 这 种 风 气 由 来 已 久, 要 想 一 时 改 变 过 来, 委 实 不 容 易, 因 为 文 化 人 提 供 免 费 服 务 似 乎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最 近, 有 一 批 文 化 人 深 有 所 悟, 认 为 有 改 变 社 会 人 士 重 新 对 这 些 文 化 人 估 量 他 们 地 位 的 必 要, 从 而 提 高 文 化 人 的 地 位, 恢 复 文 化 人 的 尊 严, 并 且 也 可 让 文 化 人 利 用 他 们 千 辛 万 苦 求 得 的 满 腹 经 纶, 赚 点 谋 生 利 润。 医 生、 律 师、 会 计 师, 利 用 他 们 的 专 业 知 识 赚 得 盆 满 钵 满, 文 化 人 亦 是‘ 出 卖’ 他 们 的 专 业 知 识, 赚 几 文 润 笔 费 实 不 为 过, 谁 说 不 宜?

文 化 人 替 人 写 文 稿, 得 看 什 么 场 合, 得 看 什 么 对 象, 选 用 最 相 宜 的 词 语、 语 气, 才 能 写 出 一 篇 恰 到 好 处 的 文 稿。 这 就 是 他 们 的 特 长, 这 就 是 他 们 的 值 钱 才 学。 更 甚 者, 有 些 文 稿 不 是 摊 开 纸 拿 起 笔 就 可 以 信 笔 而 书 的, 有 许 多 人 物、 年 代、 地 点 以 及 许 多 数 据 需 要 查 考, 那 就 更 花 费 精 神 和 时 间 了。 付 出 那 么 多 的 心 血 取 回 一 点 酬 劳, 不 应 该 吗?

人 们 有 一 个 错 误 的 看 法, 以 为 文 人 拿 起 一 支 笔, 摇 几 摇 就 写 出 一 篇 洋 洋 洒 洒 的 文 章 来, 实 在 是 容 易 不 过 了, 何 必 收 费?殊 不 知 摇 几 摇 笔 杆, 而 能 顺 理 成 章, 写 出 一 篇 可 读 的 文 字, 摇 笔 杆 的 人 也 是 经 年 累 月, 饱 读 各 类 书 籍, 胸 中 累 积 了 多 少 文 墨, 笔 下 才 能 涌 现 这 些 密 密 麻 麻, 而 又 章 节 分 明 理 论 精 辟, 表 达 有 条 不 紊 的 文 字 的。 看 似 容 易, 其 实 里 面 正 蕴 含 着 大 学 问。

文 化 人 掌 握 了 这 些 本 领, 实 在 是 得 来 不 易。 为 什 么 其 他 专 业 人 士 的 学 识 就 那 么 值 钱, 文 化 人 的 学 识 就 那 么 贱? 文 化 人 一 向 都 有 一 个 错 误 的 观 念, 以 为 一 讲 钱 就 失 掉 自 己 的 清 高 本 质。殊 不 知 人 们 看 透 了 文 化 人 的 这 个 弱 点, 就 大 加 利 用, 而 文 化 人 也 谦 谦 恭 恭 的 乐 意 为 人 驱 使, 多 少 年 来 吃 尽 大 亏, 也 只 好 泰 然 处 之, 接 受 这 种 长 久 以 来 的 既 成 事 实。

文 化 人 应 该 醒 悟, 他 们 请 工 匠 做 事, 得 付 钱; 有 病 看 医 生, 有 要 事 找 律 师, 都 得 付 一 笔 数 额 不 小 的‘ 服 务 费’(Consultation Fee), 现 在 轮 到 别 人 需 要 他 们 的 服 务 的 时 候, 他 们 按 劳 取 酬 , 有 什 么 过 分 之 处? 还 拍 人 家 非 议 吗? 如 果 说, 这 有 损 清 高 的 形 象, 那 么 在 社 会 上 比 他 们 有 地 位 的 医 生、 律 师, 取 了 那 么 高 昂 的 服 务 费, 有 损 形 象 吗? 这 些 高 等 专 业 人 士 收 取 高 昂 的 服 务 费, 收 入 丰 裕, 生 活 过 得 悠 哉 游 哉, 反 而 在 社 会 上 处 处 受 人 尊 重。

给 流 行 歌 曲 谱 曲 写 词 的, 都 有 可 观 的 版 权 费, 至 于 演 唱 曲 子 的 歌 星, 收 入 更 是 羡 煞 多 少 人。 何 以 文 人 独‘ 憔 悴’?

社 会 应 该 还 文 化 人 一 个 公 道, 而 文 化 人 本 身 也 必 须 组 织 起 来, 研 究 出 一 条 可 行 之 道, 取 回 他 们 应 该 得 到 的 酬 劳。 当 各 行 各 业 都 在 按 劳 取 酬 的 时 候, 文 化 人 何 必 自 我 慷 慨, 提 供‘ 免 费 的 午 餐’?
((稿于2002年4月22日)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从禁用塑料袋谈起

从禁用塑料袋谈起

为何少用塑料袋,甚至禁用塑料袋?还不是为了环保?近日来又再旧事重提。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害处之多、之大,毋庸多言。

说真的,用塑料袋实在也有很多好处。第一,它不透水,无论用来装什么物件或甚至重要文件都非常安全;第二,它可以用了再用;第三,它不易破损。好处实在多得不胜枚举。

举个简单的例子,要是你要拿一包物件出门,将这些物件装在塑料袋里,即使路上遇到狂风暴雨,也不必担心物件会给雨水淋湿而损坏。最实际的例子是,我们每天将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等待清洁工友搬运上垃圾车,如果不用塑料贷,要用什么东西来装这些垃圾?当然,用纸袋也可以,但纸袋遇湿易破烂,哪有塑料袋便宜而且方便?如果禁用塑料袋,每天倒垃圾,就要遇上一个难题。

有时,我们要上巴刹,顺路还要办些杂事,带个篮子就碍手碍脚。如今,到巴刹买菜,两手空空就可上路,回来时却是大包小包,有吃有用的,多么方便!

我觉得,权宜之计,是人们必须自己克制,用过的塑料袋清洗干净,一用再用,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就用来装垃圾。如此,用量必定大为减少。

禁用、少用塑料袋,是环保工作的一个小环节,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举措。讲到环保,其实人人有责,因为环境污染,受损的是地球上每一分子,不是某几个人而已。

环保范围广阔,只要每人尽一丁点责任,就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少用塑料袋只是其中一项环保工作而已,其实,人们不制造垃圾,也是环保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大家响应的环保行动。

如今,无论到那条大街小巷走走,都不难发现路旁堆着许多垃圾,由发出臭味的腐肉到无气味的杂物、衣物和家具都有。这些物件有许多都是尚可使用的。要是人们能够不那么讲究奢侈,衣物、家具不急于弃旧迎新,用久一点才丢弃,垃圾必然大大减少。对环保也算尽了一份心力了,功德无量呀!

3月28日“地球一小时”运动,全球响应都在夜间熄灯一小时。这项全球性活动意义固然重大,其实,要是家家户户每一个成员养成习惯,随时关掉没有用到的电器,对于节省能源方面,收效更宏。减少能源的浪费、减少电器的排热,岂不是更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我们不要以为环境污染的伤害可能自己还不至于遭遇到,就忽视它。如果大家忽视环保,水源污染、水源枯竭的害处,我们这一代人很快就遭受到,不必轮到下一代人来受苦了。

(稿于2009年4月)

补充:我住的地方,有很多公寓。如今,恰好是农历7月,时兴祭拜游魂野鬼。居民在路边拜了以后,留下很多装祭品的塑料袋,随风四处飞。很多人迷信,动都不敢动,我则去收拾起来用来装垃圾。一来省钱,二来做了点环保工作。文化乞儿记于2009年9月3日

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人 生 像 一 杯 饮 料

我 们 常 常 有 这 样 的 经 验, 当 我 们 的 中 学 或 者 大 学 同 班 毕 业 的 同 学, 在 社 会 捞 了 几 年 之 后, 就 风 生 水 起, 而 我 们 自 己 却 碌 碌 无 为; 于 是, 我 们 嗟 叹:‘ 为 什 么 命 运 对 我 这 么 不 公 平?’

在 日 常 生 活, 我 们 看 到 邻 居 挥 金 如 土, 可 是, 我 们 每 日 节 衣 缩 食, 仍 旧 是 捉 襟 见 肘。 我 们 又 在 怪 老 天 爷 为 什 么 这 样 薄 待 自 己。

于 是, 有 的 人 就 羡 慕 他 人, 最 要 不 得 是 由 羡 慕 变 成 妒 嫉。其 实, 人 生 短 短 几 十 年, 老 天 爷 实 际 上 也 没 有 亏 待 任 何 人。 只 要 我 们 拿 自 己 跟 别 人 比 一 比, 就 会 发 现, 我 们 有 的, 别 人 并 不 一 定 有, 别 人 没 有 的, 我 们 倒 享 有 了。

世 界 上 没 有 一 个 完 美 的 人, 也 没 有 一 个 十 全 十 美 的 家 庭。 你 看 到 别 人 住 大 洋 房, 驾 大 汽 车, 你 就 羡 慕 人 家, 其 实, 这 个 你 羡 慕 的 人, 可 能 就 有 许 多 地 方 比 不 上 你。 譬 如 说, 他 虽 然 富 有, 可 是 家 里 可 能 父 母 子 女 之 间、 妻 妾 之 间 斗 得 鸡 犬 不 宁, 他 的 家 庭 生 活 就 没 有 你 的 幸 福、 圆 满。 相 反 的, 有 的 人 比 你 贫 穷, 可 是 有 的 地 方 他 却 胜 你 一 筹, 譬 如 说, 他 的 子 女 的 成 绩 你 的 子 女 望 尘 莫 及。

我 常 常 觉 得, 人 生 就 像 一 杯 饮 料。 举 个 具 体 的 比 喻 吧: 像 一 杯 美 碌 冰。 你 是 满 满 的 一 杯, 所 有 的 人 同 是 满 满 的 一 杯。 这 一 点 老 天 爷 对 谁 都 没 有 厚 此 薄 彼。 但 是, 你 仔 细 去 审 视 一 下 每 一 杯 饮 料, 可 能 就 发 现 每 一 杯 的‘ 成 分’ 有 差 别。 有 的 人 的 美 碌 多 一 点, 有 的 人 的 糖 多 一 点, 有 的 人 的 冰 多 一 点, 有 的 人 的 水 多 一 点。 认 真 的 说, 没 有 一 杯 饮 料 是 相 同 的。 这 就 好 像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差 别。

你 在 这 方 面 比 人 差, 可 是 别 方 面 却 比 人 强。 人 与 人 相 比 各 有 长 短。 所 以, 做 人 不 需 要 为 自 己 的 境 遇 不 如 人 而 自 哀 自 怨; 我 们 要 自 我 安 慰, 我 拥 有 的 也 是‘ 一 杯’ 别 人 拥 有 的 也 是‘ 一 杯’, 只 是 成 分 不 同 而 已, 这 一 点, 我 应 该 感 到 满 足。 如 果 你 能 这 样 开 脱 自 己, 你 就 可 以 排 除 许 多 无 谓 的 烦 恼! 你 才 能 快 快 乐 乐 的 过 一 生。
(稿于2002年5月20日)

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

大海的启示

大海的启示

有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勉励人们做人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处世待人的良好态度。

人不可能遗世独立,他最小的生活圈子是家,再下来的生活圈子就更大了,譬如年轻时求学的学校。学业完成了,出来社会工作,他的生活圈子就更广阔,所接触到的人也愈来愈多了。

在家这个小圈子里,所接触到的人,都是与自己有亲情的人,跨出这个圈子,无论你到学校、到社会,所接触到的人,就不一定是与你有什么特殊关系的了。不管是你喜欢不喜欢的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交往的人,你都得与他们相处一起。

人与人相处所产生的问题是最难处理的。由于各人的嗜好不同、癖性各异、气量有别,所以,人与人相处一处,往往就会产生误解、摩檫,出现形形色色的人事纠纷,令人心烦意乱。要是处理不当,可能会衍生其他意料不到的纠纷。这纠纷可大可小,大的会闹到打官司,甚或互相殴打、厮杀;小的可能只是争吵,争吵过后双方都会感到情绪受到干扰,不能心平气静的处事。

上面所说的事情,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

我们只提夫妻就够了。夫妻不是最亲密的吗?可是,也会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斗气。斗气的时候,可能几天彼此不说话。试问彼此的心情好过吗?有时事件闹大了,有一方甚至负气自杀,闹出家庭悲剧来。这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时常刊登在报章上的社会新闻。

要是夫妻双方,有一方稍微忍让,不记恨,很快就主动与对方和好,这样的悲剧不
是足以避免吗?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这必须让步那一方,拥有宽阔的胸襟,不与对方斤斤计较。如果双方都自以为是,认为是你惹的祸,是你点着火头,应该由你带动灭火,和解就比较难了。

至于在外头做事,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即使你多么规行矩步,也难免招惹敌人。这敌人种类多得不胜枚举。其中就包含了嫉忌你的人。他们嫉忌你的职位、你的才华、你的相貌、甚至你的一颦一笑。就因为嫉忌,他们处处为难你,造谣中伤你、陷害你。你如果镇日与他们一来一往的周旋,恐怕会令你精神不能集中处理正经事,而且可能也将纠缠的事情愈闹愈大,以致有不良的结局。

又有一句话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大海纳百川”和“河海不择细流”,清楚点明了海洋接纳大小溪流的水,有清澈的、有污浊的;就因为它的接纳量大,所以才能这么深,才能显现汪洋一片,令人又是钦羡赞叹又是惊心动魄。

我们平日与人相处,会遇到善意的批评和赞赏,这好比是清流;有恶意中伤和陷害,就好比是浊水。我们应该有大海那样的宽广气度,清浊照收。

我们能收纳浊水,就靠忍的耐度。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又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如果有人冒犯了我们,心里一定不好受,要是发作起来,把事情闹大了,后果很难预测。要是我们忍下来,不追究、不报复,这件事就此平息了。我们无需光火、无需争执,就没事了。光火与争执,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损害我们的健康。而且往好的方面设想,对方过后知道理亏也许会向我们道歉,纷争就此避免了;有时候,有些人自尊心强不肯道歉,不过,他内心知错了,日后不致再向我们胡闹,岂不是收到同样的效果吗?这也符合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又有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不伤神,不伤身,人际关系肯定会比一个不能忍的人来得好;退一步,不损人却利己,何乐不为?做人能进能退,见机行事,是可取的行事善法。

我们要向大海学习,学习它的胸襟,学习它“纳百川”、“不择细流”的量度。有容乃大,我们的心灵才能永远宁静,才能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多用头脑集中精神处理日常许许多多正经的事情,运用有限的精力,应对无穷的世事。

到中国旅游,参观名寺古刹,常常见到大腹鼓圆、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供奉弥勒佛分大殿,通常都有一副楹联。如:广州六榕寺的楹联是:“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而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后来到过多处的寺庙,弥勒佛的大殿很多楹联,开首那一句几乎都用“能容”这词儿。如:“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大腹鼓圆,能容天下难耐事。”用词纵然有些少差异,不过无不着力在“容”字。

这“容”就是“包容”,就是“忍耐“。惟其“能容”,所以“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了却人间多少事”。

因此,做人一定要有大海“纳百川”的气度。

稿于2009年5月9日

2009年8月20日星期四

旧小说,新启示

清代文康著的《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有一个故事,饶有意思。故事是说一个老实人安学海考获进士后,本想当个小官,为百姓做些事,就感到满足了。

谁知道,他竟被委以邳州知县。许多人都向他祝贺获得一个肥缺。他到任不久,就接到直河巡检的报告,说是县里沿何碎石坦波一带,被大水冲蹦了一小段。他即刻带了人员前往视察,幸亏冲毁地段不是十分严重。他及时照实修复了。修复工作,老老实实执行任务,他不像以往的官员那样的偷工减料,又上上下下虚报大价,所有大小官员都乘机中饱私囊。安学海的正直,上梁正了,下梁歪不了,手下官员没有揩到油水,个个对他不满,无不抱怨,没一个称赞他清廉的,倒说他痴呆。连他的上司河台也对他极度不满。安学海没贪得多余的钱财,当然就没有“孝敬”上司了。

再过不久,安学海又接到新的委任状,原来他被升任高家堰外河通判。这是一个更高的官职,当然也是更美的肥缺了。上司河台既对他不满,为什么反而升他高职?原来这高家堰不久前,也曾经溃堤,这河通判很快就修复了,但是工程偷工减料,如今洪汛期到了,豆腐渣工程,怎经得起大水的冲刷?一再崩溃可就坏事了,因而要求他调。这通判曾经向河台“进贡”过,算是自己人了。河台为了照顾自己人,答应他调。但是,这空缺由谁填补呢?河台手下的官员,哪一个没向他“进贡”过?所以,调谁去填补,于心不忍。于是,他想起安学海。这家伙不会做人,更不会“当官”,上任以来,没向自己作过一丝一毫的奉献。因此,才将这个看似肥缺的官位给了他,局外人还以为他是帮了安学海一把,而憨厚的安学海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这是个陷井。

果然,安学海上任没多久,正是春尽夏初,是降雨季节,那洪泽湖的洪水,将高家堰河堤又冲毁了百馀丈。

很快的,上头就批下公文,说河堤收复不久,而且十分稳固,新任河判没作好防护工作,以至再次决堤,限令安学海一月修复。安学海不敢怠慢,赶紧开工。但人算不如天算。开工期间,雨越下越大,上流的水汹涌澎湃的向下流冲来,不但已崩溃的还没修好,而且又出现了新的溃堤地段。河台又再下令,责怪他没尽责,于是强令:“革职拿问,带罪赔修”。下面的故事毋庸赘述了。

为什么要引用这个故事呢?因为槟州豆蔻村事件,有其相似之处,牵引到“前朝”和“今朝”的争执。

豆蔻村41户人家,据说占用政府土地已有几十年。前朝政府在居民不知情下,把土地拥有权交给公务员合作社,又允许后者把土地转让给发展商。发展商而今要发展,居民被迫迁。如果要保住41户民宅,不允准发展商发展,要赎回这块土地,槟州现政府需付出款项1亿令吉。

于是,掀起了一场是“前朝”还是“今朝”的责任的骂战。谁是谁非?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