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春节节省一点做善事


春节节省一点做善事

华人这么多节庆,春节,就是所谓的农历年是最铺张的一个节日。
我本身也喜欢过农历年,这可能是小时候养成的一种“习惯”。小时候住在北霹雳的一个小山村。那个年代,整个小山村的“父母辈”最少有95%是从中国来的,所以,过年多数是仿照中国乡下习俗庆祝的。

春节穿的新衣服,绝大多数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当年,家里有针车的家庭不多,缝制新衣服的工作,多由做母亲的一手包办。手艺各有高低,那些不善缝制的母亲,缝制出来的新衣服,不消说手工总是比较粗燥,但是,孩子们没有嫌弃,照穿不误,哪有现在的孩子那样挑剔,嫌这嫌那的。

父母辈的村民,聚族而居,很多家庭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我们是客家人,过年吃的菜肴及糕饼也以客家式为主。年菜方面,最常见的是客家扣肉。这味菜我家至今依然保留。虽然我家老太婆不是客家人,不过,她到了我家也“入乡随俗”从我母亲那儿学会烹煮,逢年过节,全家都可以品尝到这味佳肴;过年糕饼方面,主要的就有年糕、发板。

年糕我们叫大笼糍,蒸的时候是将校好的“粉料”装在一个比一人合抱的还要大的竹筐里,然后放进一个大锅里蒸。这锅也非常大,可以作为一个供小孩游泳的小水池。至于那个火炉,是在户外空地筑的。用过就用鋅板掩盖起来,明年再用。因此,那个锅和炉都是公家所有,不是一家一户的私有物。由于那个锅特大,通常蒸的时候,都是几家人家一天合蒸的。这一蒸大概要花上整十个小时;我们过年还有一样客家糕点,就是发板。这一样糕点比较省功夫,只需要发酵就行了。它相当耐久,大概总可以吃上一个星期都不会“坏”。

如今过年,年糕是买来的,至于发板,则仍旧可以家里自制。
搬来城市居住之后,过年时也追随时尚,吃其他糕饼,因此,过年的糕点当然就更多元化了。所谓“文化交流”大概就是这样吧!截长补短嘛!

我常常觉得,我们华人过年实在过于铺张,浪费了不少金钱。
以槟城一地计算,槟城州人口中,华人大概有64万人,如果以每5人为一家,就有13万家庭;若是每个家庭节省一点点,就说一个家庭节省100令吉吧!就能够省下1300万令吉了。
这一笔钱可以捐助州内华校。而且要是大家同心协力,大公无私,可以汇集起来建立医院。当然,一年省下来的钱不足以建立医院,但是,几年汇集的钱就足够了。槟城的南华医院,不就是槟城州华社同心协力创建的医院吗?

南华医院的创建,不但利惠华社也照顾其他各民族人士的医疗利益,甚至印尼的许多病患都到来求医,以致每天都有人满之患!
我们不是常常宣扬行善吗?创建医院,不就是一件大的善事吗?创建医院,实在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大事呀!槟州华人,需要再向这方面努力,多创建一家医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记得这句名言吗?

201928日草于打铜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