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文章贵言之有物



文章贵言之有物

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一位饱学的朋友批评说,你的这篇文章是否没有修饰过的?我猜想他必定认为我的那篇文章没有水准、错误连连吧!这当然包括文辞幼稚等等毛病。关于语文的运用,我遵从五四运动大师胡适之等人的主张:我手写我口。至于辞藻的优美富丽则是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人学不上也掌握不来的。

不过,我有我自己的看法。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唐朝的古文大家强调“文以载道”,我们小人物有什么道好抒发,能够做到“有物”已经够好了。我认为言之有物这方面我是做到了的。且看我这篇文章:


【棉兰去来                                           

最近难得偷来几日闲,到棉兰游玩了几天。棉兰与槟城仅是一衣带水之隔而已,却是咫尺天涯。有时到医院去,总看见一群群的棉兰人到槟城寻医,他们讲的福建话与衣着与槟城人极为相似,可见两地人民具有很多相近处。

说是到棉兰去旅游,去的实际上上是三个城市,一个是棉兰(MEDAN),其他两个是马达山(BERASTAGI)和多巴湖湖畔的PARAPAT

从槟城到棉兰乘搭飞机仅需40分钟左右,有专车到机场迎接我们整团34人,直接载送到马达山去。这一路走的是上坡路,因为这城市是在半山腰的。住在这山上的酒店,晚上天气相当凉快,当晚又逢下雨刮风,风声呼呼,风从缝隙中进来,吹得窗帘都摇摆不定。
从窗口望出去是一条公路,整晚都听得呜呜车声,原来都是大型厢运车辆。第二天打听,才知道是载送货物的,据说载送的以蔬菜为多,足见当地出产蔬菜之多。这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必定具有极大的贡献吧!

当晚没有安排什么 特别节目,我们到卡拉OK城消磨时间,有的团友则有幸观赏到火山喷火焰难得一见的景观。几个月前当地火山爆发,这火山至今有时还会喷发火红火焰,夜间看得 更加清楚。白天我们的旅游车在山路上蜿蜒爬行时,走到一处导游还特地指示旅游车停下来,让我们观赏火山奇景。人们可以见到火山口依然在喷发白中带黑的烟 云,而火山口一带都是光秃秃的,树木都给火山岩烧焦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PARAPAT,是多巴湖畔(DANAU TOBA)的一个城市。当时已是下午时分,游湖时湖上刮起比较强大的风,湖面浪也大,游轮航行时,浪花竟能溅到游轮上层的舱里来。这湖的面积据说大过新加坡的两倍。湖水相当干净。

第三天我们则回到棉兰来了。棉兰是苏门答腊岛上华人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很多经营生意的都是华人。不过华文招牌则几乎很难见到。酒店里见到中文报,但却见不到售卖的报摊,无法买一份带回来与朋友们阅读。

据导游阿平说,当地学校目前可以修读华文。他华文也不赖,说锝一口流利的华语,而且还会引用成语,如:路不拾遗、漏网之鱼等。与他的交谈中,发现各地的海外华人,大家都非常关心彼此的遭遇。

棉兰有一个慈光弥勒佛院,规模相当大,面积可比拟槟城浮罗池滑的暹罗庙。很高兴在它的大雄宝殿还可读到一幅楹联:大千世界佛光普照良心现,雄伟宝殿护荫众生助收圆。
有一天上厕所的时 候,瞥见WANITAPRIA两字,原来在印尼,男厕不写LAKI-LAKILELAKI,与我们这里有异,而用PRIA。回来后翻查马中字典,竟没 收录此字,而权威性的KAMUS DEWAN也查不到,可见马印两国尚有许多没有统一的文字。我也算幸运,交了学费长新知。

这次旅游团费仅是1088而已,四天三夜,团友没有不满意的,非常值得。
1995
年曾经来游历过,走同样路线。如今景物依然,心境却大不相同了。

2014619日稿)】

这篇文章的物,最重要的是简述印尼华人和华文的现状。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

1.导游本身懂华文、会说华语;
2.印尼华人如今可以读华文(这应该是天大的讯息,因为印尼有一个时期不准读华文,连华人的节庆都不准庆祝);
3.华文招牌虽然少见,但作者见到华文招牌;、
4.当地允准出版华文报、市场上有华文报售卖;
5.有佛教寺庙,而且还允许华文楹联存在;
6.当地的华裔很多会讲华语。

这些就是本文重要的讯息。传递信息是文字重要的使命之一,我认为。

关心时事及海外华人的生计的人,读到这些讯息,应该是心宽的。海外的各国、各地区华人,一般上都是彼此关怀彼此的生计问题、生活状况的。导游向我们讲解当地的许多情况的时候,就不止一次提到:“这个情况我们跟你们那边一样,甚至比你们还糟糕”,如果知道别地方的兄弟姐妹受到不平的待遇,都会感到切肤之痛。因为这种别处兄弟姐妹的痛,可能迟早会延伸到自己这个国度或地区来,他们必须防范、警惕!

我那位饱学的朋友重视的内容与我有差异,遂有这样的批评,我一点也不怪他,因为观点各异,很难说服他,就各是其是好了,抗辩无益。

2014824日稿)


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那些流逝的时光



   那些流逝的时光

年纪大了,必然会常常嗟叹那些流逝的时光。这些流逝的时光中,淹没了多少的人、事、物,任凭是人力神力都是无法追回的,唯有沉浸在片片的回忆中,追捕那不完整的片段。

小学时代的同学是钟君。当时正好是紧急状态,我们那儿有许多居民,不知怎的突然被逮捕了,经过一段时间,就被驱赶回去中国。钟君自小父母双亡,追随祖母及叔父过活。记得在四年级那年,他的叔父不幸被逮捕了。过后,被驱逐出境,钟君没有选择的余地,也跟着走了。
他们到了中国,落户广州,与我还有书信来往一段时期。他在福建的师范大学毕业后,却没有担任教学工作,却被派到广州铁道局工作。过后,我们不知如何,竟中止了书信来往。

几十年后,我也已经到槟城定居了,而且儿女都婚嫁了。突然,有一天没有预约,钟君却在我家门出现了。我一时真的有一种是否在梦中的感觉。原来他返马探亲,打听到我的下落后,费了很多周折,在他表弟玉坤的陪同下才寻访到我。

匆匆会面,他又回去广州了。我们都是将近80高龄的老人了,今生还有再相逢的时日吗?我怀疑。下个月,我与妻参与朋友们的旅游团到中国去,可惜去的是东北,而钟君却在广州,也不可能相聚。。。。。。。。

流失的岁月中,有很多片段,却是闭起眼睛常常会浮现在脑海中。

譬如父亲工作那个地方,宿舍前面有一条河,是沙石河,没有泥浆,河水清澈见底。父亲自己制了渔网、鱼笼捕捉河中的鱼,除了自家吃用外,多余的就售卖补贴家用。那些鱼是不折不扣的鲜鱼,生蒸出来,那些汤汁很有粘性,非常清甜。这几十年我吃过不少鱼,总没有找到可与年幼时所吃到鱼相比。

父亲工作的地方,再去大约两英里,就是一个暹罗人甘榜,他们的庭前户后都栽种着许多榴梿、山竹、红毛丹等本地水果。一到果子季节,到甘榜去,榴梿及其他水果,任由人们自采、自取,只需付给象征式的银额就行了。因为那是山区,交通不便,水果没法外销。

那一段时日,真是尝尽本地绝好的水果。

我的中学阶段是在槟城韩江中学度过的。父亲省衣节食让我住宿在学校的宿舍里。在宿舍里我结交了几位志趣投契的同学,至今仍旧来往频密。
由于我们都是贫苦学生,周末花不了大钱去消遣,只好站在大世界的歌台旁边听歌星唱歌,消磨整个夜晚。当时比较出名的歌星,如:陈美光、李云、潘秀琼、张莱莱都是常常见到的,至今仍在唱歌还有潘秀琼。

我们的宿舍中有一位未婚的男教师施于国老师,酷爱古典音乐,他常常播放古典音乐,也让我们到他房里去一同欣赏。就这样,我们也接触到古典音乐而爱上古典音乐。这种良好的嗜好一直陪伴至今。

后来到了吉隆坡语文学院参加师训课程,在宿舍里也交上几位爱好看书的同学,周末,我们常常一同逛书局购买洽意的廉价书刊。

直到如今,我一听到从前那些歌曲,就不禁想起那一段时光;一看到有好的书刊,也会忆昔日那些一块儿读书论文的朋友。

语云: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信哉此言!

婚后,承老天厚爱,与妻生育了两女两男,一家子和乐融融,周末常常一起观赏电影。如今,子女都成家立室了,不过,还好,他们都住在附近,我们父母子女和孙辈们几乎每天都能见面。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幸运。

2014816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