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潘秀琼
(本帖子张贴后,蒙好友张君指出错误之处。今特根据张君的指正修改后重新张贴)
在众多喜爱的流行歌曲歌星中,潘秀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依稀记得,1952年我到槟城读中学,寄宿在学校宿舍里。宿舍里规定一个星期中只有星期六及星期天可以外出。我是穷学生,交到三几位志趣相投的舍友,周末出外不外是到游艺场大世界的歌台听歌。我们都是穷学生,不舍得买入门票,只能站在歌台的围栏边,听歌听上一个晚上,乐此不疲。
在众多的歌星中,也听过潘秀球唱歌。潘秀琼号称低音歌后,不过那时她的嗓子还不是很特出的低沉。我们也将她与在那个歌台唱过歌的其他歌星,如:陈美光、张莱莱等一样看待。及至后来,潘秀琼的嗓子愈来愈低沉,根本是自成一家了,我们就更加爱听她的低沉歌声。
喜爱潘的低沉歌声的应该很多人吧!记得大约在70年代,听电台的一个节目,是一个与听众通过电话交流的节目,当她问到一个听众,为什么喜爱潘的歌曲时,该听众操着满口潮州腔的华语回答说:“因为无论什么歌给你一唱总是好听的呀!”我听了这位听众的回答,觉得他把我要说的话说出来了,
的确,很少听到潘秀琼的原唱曲子,我不敢肯定她有没有原唱曲子,她的曲子以翻唱的为多。(张君指正:潘秀琼在五,六十年代唱的歌绝大多数是原唱的,尤其是那些姚敏做的曲子,如《情人的眼泪》,《巴厘岛》,《女儿圈》,《何必旁人来说媒》,《火辣辣》,《意乱情迷》,《回娘家》等等。后期的歌曲才出现了很多翻唱别人的歌曲)不过,她翻唱的曲子,有许多都比原唱者唱得好,引人入胜。我是这样认为,或许这有点主观。
从网络上找到有关她的资料就只有那么多而已:
潘秀琼(1935年-),生于澳门,成长于马来半岛,於1950年代从新加坡来到香港发展,为电影幕后代唱。於1958年演唱录制《情人的眼泪》(陈蝶衣作词、姚敏作曲)成名,被誉为低音歌后。她演唱的经典曲目包括了《绿岛小夜曲》、《梭罗河之恋》、《小亲亲》、《何必旁人来说媒》及《回娘家》等.
我特别喜爱她的歌曲,除了上述歌曲之外,我喜爱的曲子还有:《梦里相逢》、《我要为你歌唱》、《含羞草 》、《白纱巾》、《巴里岛》、《意乱情迷》、《桃李争春 》、《我是一只画眉鸟》等等。
潘秀琼唱的好歌当然不止这些,套用那位潮州伯的话:“什么歌给她一唱,总是好听的。”
记得我50年 代出来当教师,租房子住宿。隔壁房的一位妇人的女儿李美兰,当时已经出嫁了,居住在怡保,有一次她回娘家,那时她已是“绿叶成荫子满枝”当上三个孩子的妈
妈了。与她闲聊起来,知道他年轻时曾经当过歌星。据她说,当年她也曾经跟潘秀琼同台唱过歌。潘秀琼没有离开过歌坛,终于成为一个在国际华语歌坛响当当的歌星,可与港台的歌星媲美。
关于她的资料很少,自己从报章杂志搜索到的,以及道听途说的,大概知道一个梗概:她曾经结婚,嫁的是一位警长,后来离婚,而且她也曾经动过手术切除脑部的“东西”。
潘秀琼每次到槟城演唱,我几乎都去观赏,大约20年前,那是她在槟城最后一次的演唱了,我也去捧场。当晚,她已经唱不出她自己的风格了。只有一曲《梭罗河之恋》还听得出是‘潘秀琼’在唱歌。这情形与白光一样。大约40年前,白光在槟城国宾戏院(已停止营业)登台,已没法子唱出她的特有嗓子。岁月催人老,谁也没办法阻挡!
无论怎么说,潘秀琼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至今仍没有任何一位歌星可以取代!
(2014年7月8日稿。2014年7月28日修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