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89年离校学生叙旧会谈辩论会





89年离校学生叙旧会谈辩论会

1989年毕业离校的学生于20141226日在母校食堂举行叙旧会,让同学们可以除了叙旧之外,还提供一个机会,使同学们有机会重返母校,察看母校近年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几位当年的学生特地上前来与张惠龙老师和我交谈,他们是许良玉、邱淑华、林理娜。当谈到1989年参加辩论会的往事时,大家都十分兴奋。当年的辩论员共有6位,当晚没有出席的另外3位,我只得李杏美,其他两位记不起来,指导老师就是张老师和我,后来,来了一位骆贵清老师,指导老师的阵容就更加强大了。


他们兴致特别浓厚是有原因的,因为那一年的辩论会,我们面对极为强劲的队伍。我们的队伍先后在前面两场的预赛的复赛中分别挫败了男校之强及女校之强(即钟灵及槟华),才得以进入决赛,至于二校中哪一间在预赛复赛碰头,现在已忘记了。而决赛碰上的也是强劲的队伍------日新中学。

这一场决赛,我队因为准备充分,无论是陈述我方的立论还是反驳对方的论点,我方辩论员无不滔滔不绝的、口若悬河地展现先声夺人的气势。评判老师深深的为我方辩论员的表现打动了,因此,辩论结果,我方得分307分,对方得分300分,我方获胜。这次的锦标-----良潮杯,归我方拥有。

这项极富意义的辩论比赛,在良朝杯杯我校赢取之后,就停止举办了,殊为可惜!

我翻查旧日记,希望能查出这一次辩论比赛的蛛丝马迹。首先,必须确定年份。这一届同学既是1989年毕业离校,那么翻查88年及89年的日记就行了。谁知从 书橱中一找到那本记述9/4/1988-----1/8/1989年那一阶段的日记,封面就出现“良潮杯”3字,翻查封里页,即出现“辩论会,27/5 /1989”的记录。可见当年自己对这一次的辩论比赛,也特别重视。

翻查到五月廿七日(星期六)那天的记述,即见“终于不负期望,我校辩论队伍在上周的良潮杯中学生辩论比赛中,击败日新国中荣获冠军(分数307---300)。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比赛通常都在星期天举行,从记述中可以推算出比赛那天应该是1989年5月21日。

中学生辩论比赛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比赛,可以训练学生的应变急才、谈吐风度,至于话语中的遣词用字的妥当度就更加要考究了。

辩论会是由槟城华校教师团体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办。每次辩论会的全部费用,皆有热心华文教育人士资助,并且也报效辩论会的银杯。因此,银杯就以热心人士的名字命名。这一次的资助人是李良潮先生,所以名为良潮杯。任何一间中学,如果连续3年都获胜,这杯则有此校保有。之前的雄辩杯及益民杯都由我校保有。就记忆所及,雄辩杯是由刘惠城陈君玉夫妇热心赞助的,而益民杯及良潮杯的赞助人,则分别为黄益民先生及李良潮先生两位热心人士。

这项极富意义的辩论比赛,在良朝杯杯我校赢取之后,就停止举办了,殊为可惜!

我翻查旧日记,试图能查出这一次辩论比赛的蛛丝马迹。首先,必须确定年份。这一届同学既是1989年毕业离校,那么翻查88年及89年的日记就行了。谁知从 书橱中一找到那本记述9/4/1988-----1/8/1989年那一阶段的日记,封面就出现“良潮杯”3字,翻查封里页,即出现“辩论会,27/5 /1989”的记录。可见当年自己对这一次的辩论比赛,也特别重视。

翻查到五月廿七日(星期六)那天的记述,即见“终于不负期望,我校辩论队伍在上周的良潮杯中学生辩论比赛中,击败日新国中荣获冠军(分数307---300)。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比赛通常都在星期天举行,从记述中可以推算出比赛那天应该是1989年5月21日。

中学生辩论比赛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比赛,可以训练学生的应变急才、谈吐风度,至于话语中的遣词用字的妥当度就更加要考究了。

负责训练辩论比训练演讲难得多。训练演讲,必要条件是注意内容、姿态、语调等。最主要的要求是参赛学生必须将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而训练辩论,除了这些之外,还必须注意搜集各种资料,以防对方提出时,可以逐条反驳。因此,训练辩论员时,就必须协助他们搜集资料,加以系统性的整理。有些资料是关联到很多人物、数据、年代、时间、地点的,所以,除了提供这些资料之外,还必须教他们强记,要不然,临场时只能空口说白话,怎能打动评判老师的心,怎能获得他们的佩服而给予高分?因此,辩论比赛,“攻”的资料可以预先准备好,的资料就非常难准备齐全了了,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对方将会提出哪些观点,所以说是防不胜防的。

所以,辩论员现场的表现,必须让评判老师觉得他们的说辞内容充实,此外,他们的仪表、声调、发音、咬词都必须处处无懈可击,获胜的充分才高。

“教学相长,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训练学生时,我们常常向他们强调,辩论时你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清晰明了,让人家一听即懂你在说什么。要不然,你的内容即使多么的充实、表情、姿态、声调多么精彩,也是枉然。他们不知道你卖的什么药呀!因此,最为重要的是你的讲词必须令听的人,尤其是评判老师听懂,听得津津入味,让他们觉得你的理论顺理成章,才能获得高分而获胜。

这些年来,每次在听人家说话,无论是广播也好、座谈会也好、竞选的群众大会也好,要是讲话的人没有达到这些要求,我都为他们喊可惜!

( 2014730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