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分派请帖的烦恼
#文:巴古山

50年代读初中时,华文教师多数是来自中国的好教师。他们是来自中华文化之乡,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很多风俗习惯都是值得我们模仿的。他们的做法作为依循的标准应该不至于犯大错吧!就譬如家有喜庆分派请帖时,即使你只和其中一人无论是为夫的还是为妻的相熟,但总得两人都邀请,因为他们结为夫妻,已经是两位一体了。其后,我出来做事,发现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办,这应该是他们没有遇到好的老师给予正确的指点,而不了解这种礼仪吧!我很庆幸比别人知道多这一丁点做人道理。

后来我的孩子成长了,要结婚了,就得派请帖请亲朋戚友。同事之中居然有人将请帖退回来。原来他那天没空参加婚宴。据我所知,喜庆之家将请帖派给你,是认同你是他的亲朋戚友,是尊重你的表现。一般上是接到请帖后,如果那一天自己夫妇俩有事未克双双出席,可以派其中一人出席;要是两人都未克出席,则派儿女、媳妇去,总之,派个家庭代表去就是了,没有说把请帖退回给人的;家中若是没人能够出席,则包个红包预先通知。人家这样的礼仪待你,以后你也一样待人,礼尚往来,彼此都方便,没有谁吃亏这回事,也不致引起误会或麻烦。

因为,如今的时尚是“不按照牌理出牌,因此,我们夫妇俩此次庆祝金婚,派请帖时无形中就增添很多无谓的工作。派请帖前,必须先用电话联络上,问明届时能否出席,能出席的才踵门派帖,要做两趟工作;不能来的就不派了。不过,问题来了,有时要去派帖,电话联络不上,天远水路去到家门,对方却说当天没空,于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神。

我总觉得,还是回复旧时的礼仪好,大致上每个人总有一天轮到他派请 帖的。

有的人,上门找到他,他却说,还有这么久,待日子快接近了才通知可不可参加。其实,与人方便,你就接下请帖,到时不能去才通知喜庆人家,岂不是大家都省事吗?为什么还给人家多做功课?

有一个朋友更绝,托朋友转交,他不高兴;上门时他不在家将请帖留在信箱他也不行,一定要将请帖亲自交到他手上,才算礼仪周到。我就不知道,他是否“面面周到”?

我也遇到许多明理的朋友,我用电话探询他能不能出席,他说:“你和我这么老朋友,你不可以不请我的;不清我,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了,至于到时能不能去我自己会处理。”多爽快呀!

如今,很多人都有电邮,派请帖可以通过电邮传递,省时省事。不过,若是遇上“生毛”的朋友,也是有理讲不清的。

有时候,很多事情真是始料不及。譬如我这次金婚,本来打算只请槟岛的友人,过了海的都不请。但是,偏偏有几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就居住在威省,论情理不得不请。然而,如果请他们几人,不请其他的,又怕引起误会。于是决定一概邀请。谁知请帖寄出没几天,就收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没好声气的说:“你明明知道我夜晚不能驾车,子女又没有空,请我做什么?”我唯有自认倒霉,赶快向他赔不是。

201392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