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充分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

     充分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
     文:江枫       

    同舟共济这个典故出自【孙子·九地】,是说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年对抗,水火不相容。有一次,这么巧,两国的人民同搭一只小船渡河。起先,两国人大眼瞪小眼彼此仇视。船开到河中央时,恰好刮起大风,船身颠簸不已,看看就要翻覆了。两国人顾不了仇恨,合力救助,终于稳定了船身,大家得以平安渡河抵达对岸。

    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为政者本身必须了解同舟共济的意义和精神,不应该为了本身的利益,在种族间散播仇恨种子,以为以分而治之的方法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左右逢源自己就可以成为不倒翁了。殊不知要是因为种族不能和谐,人民互相猜忌,政府就不可能调动全民的积极力量,从事国家的建设工作;而工商各业也不能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怎能繁荣进步?而在国际上,竞争力也输给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只有永远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要成为发达国家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每天在高唱要成为“高收入国家”的调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譬如:养猪业固然是华人的特有行业,若这个行业能获得政府应有的关怀和协助,我国的养猪业欣欣向荣,饲养的猪只足以供应国内需求,我国就可以省却进口外国猪只的金钱,不致流失外汇;更有进者,如果猪只肥美,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可出口,这不就为我国赚取外汇吗?赚取了外汇,也就是充实了国家的经济能量,促进市场繁荣,受惠的是全国人民。

又譬如拨出耕地给农民栽种农作物,只要那个民族的农民,勤于耕作,农产品出产又多又好,既不辜负政府的期望,又足以将过剩的农作物输出国外,为我国赚取外汇,政府就应该尽量拨出耕地给有关农民,无需计较他们是属于什么种族的国民。赚取外汇,丰富了我国的国库,岂不是全国人民都分沾利益吗?何必依民族而分配,令全国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当政者,切忌目光如豆,以为只照顾一个民族,让这个种族富裕进步,富国强民的目标就可达到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他受到忽略的民族,心怀不满,工作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他们生产的质量,无形中,抵消了国家的生产力,缓慢了国家进步繁荣的脚步。

    邻国印尼,有一段时期,对当地华人诸多设限,严重的影响到该国的经济发展;苏西洛上台之后,力求补救,对华人的限制放宽了,如今,该国的经济已经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有逐步好转的现象;从他们的一反常态,不急于大量出口女佣的例子,就可见一斑。


    同舟共济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同乘一只船,切不可只顾自己坐的这边具有各种便利和设备就好了,别人那边破烂也不理,需知,船要是下沉,船上难有侥幸的人。

(2013年8月22日稿)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从抽佣金谈起

从抽佣金谈起
文:文化乞儿

“凡是掌管大权或支付钱财的人都有机会捞取利益。”“这是一位曾经担任过某行业职工成立的合作社社长的好友向很多朋友透露的信息。他是比较正派的人,敢于说良心话。

譬如:社员要购买某样东西,由于社员人数众多,供应商的利润可观,因此,很多商家都竞相供应货品。到底要选择哪一家供应商,必定由掌权的人决定。为了报答掌权者给予赚钱机会,获利商家必定给些甜头掌权者。这些甜头人们称之为佣金,本来是“感恩”式的报答,后来就演变成掌权者向供应商敲诈的手法了。谁出得起较高的佣金,掌权者就选定他为供应商。

这种抽取佣金的勾当,小至社团、学校,大至国家,掌权者莫不明目张胆去做。掌权者所得好处,由百千元至万亿计。因此,无论大小团体,人人争做掌权者,其来有自。当然,清清廉廉正正直直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好人被坏人拖累了,就很难分辨好坏了。

有一个社团组织周年宴会,过后有会员遇到承包宴席的东主向他投诉说:“为什么那晚的宴会,菜式这么差?”东主说:“250元的菜,难道你还想吃鲍鱼?”这一席话,揭露了一个真相。理事会原来通过每一席是450元的菜,竟变成250元,你说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玄机”?”

这种抽佣的事,也演变成其他变相的勾当。如今,连一些筹款建校、建庙、救灾的负责人也耍上一手,从中获利,真是冤哉枉哉!世间有许多这样的人好话说尽,坏事干尽,实在是罪孽深重!

所以,我常常说,你不要看到一个人在一个非盈利机构或者慈善团体担任要职,就把他当作好人;因为有很多人就是以这些机构或团体做掩护从事一些“阴功”的坏事的。

我常常觉得,我们的华文教育不但需要富商巨贾的支撑,普通人家也应该尽一份心力支持的。中下层人数不少,如果每家都肯出钱,哪怕是三元两元、十元八元积少成多,将是一个大数额。问题是,要怎样去收集这小数额的捐款?我也天真的想过,如果华教机构在巴刹、车站、超级市场、银行等公众人士常常进出的地方常年摆设一些收银箱,让公众人士投钱进入,每年必定收到相当大笔的华教捐款。为什么长久以来没有一个机构这么做?后来我想通了:还是那句老话,恐怕有人从中获利而“不可为”呀!

我们这个公德心日益败坏的社会,大有大的吃,小有小的吃。报章上不是常常有揭露某政治人物的豪宅动不动就是多少百万千万吗?他们年纪轻轻的孩子都成了千万企业的东主吗?不是我们嫉妒他们拥有豪宅,也不是我们嫉妒他们资产亿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人物天文数字的财富是怎样赚来的?是怎样累积而来的?。来得太快、太突然了,令人不可置信呀!这是关键!

“窃国者侯”,这句古语的侯是诸侯,就是现代的所谓做官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窃取国家财富的,往往是那些当官的;第二层意思是:窃取国家财富的官员,反而节节升官。这就难怪很多人(包括高层的专业人士)都抛开现有的职业去“为人民服务”了;而又有很多人,放下现前的工作赶搭顺风车去帮助“为人民服务”的人“为人民服务”了。

人间何世?不得不感叹和无奈!


2013817稿

2013年8月9日星期五

相逢竟是一个甲子后

相逢竟是一个甲子后       巴古山
                                
离别那天虽然没有凄风苦雨,但,总免不了是凄凄惨惨戚戚!送行的亲朋戚友唯有泪眼相望,但,却是百般无奈!

你本是一家子孤零零居住在泰南勿洞那荒野大胶园里。穷人家能挣得三餐温饱已是万幸了,其他的事有谁管得了?

据说,就好像传奇故事那样,有一天也不知是哪一个过路的人,路过你们家门口,听到你们三五岁的姐弟俩啼哭,这才发现你们双亲已经死了,而且也不知道死了多少天。

你的外祖母得到通知,火急赶去,都说过了穷人家哪管得了这许多事。略略办妥身后事,就将你俩带到这里来。至于你爸妈的死因,也没闲情追查。你们姐弟俩就靠着外祖母和舅父抚养长大。这就是我小时候从“大人”那边获知你的身世。

其后,我们在小学一年级读同班,渐渐的竟成了好朋友。

那段时光,正是风风火火的紧急状态年代,你的舅父不知怎的竟被拘捕了,过后几个月,就被遣送出境。苦命的你,还有什么选择?只好跟随出境了。那一年我们正读着五年级。

出境后,你们落户广州,与我以书信保持联络。一直到我读中学时,通信依然没间断过。说真的,我怕你的来信,又盼望收到你的信。因为政治部对中国寄来的信都检查过,有时候,检查的官员还在信封背后签名盖章,这是我怕的原因;怕受到连累列入黑名单;但是,想到你的身世,我忍心舍弃你吗?

我是贫家出身,但你在那边的苦况比我更惨。我省下零用钱,买英汉字典寄给你,甚至还买鱼肝油及日常用品寄给你。有一次,在你要求下,我居然将我自己戴的手表也寄给你了,还编了一个谎言对父亲说是我遗失了。讲起来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英殖民地政府还真讲人道,我寄给你的东西,你居然每一件都收到。

中学毕业后我出外谋生,你中学毕业也不知去向,于是,我们终于失去联络了。

世事变幻莫测,七十年代,中马终于建交了,但我们没有取得联络。虽然在九十年代初,我卸下工作担子,到中国旅游过好几次,也尝试过寻觅你的踪迹,但都没有成果。

直至1995年,同村有一位朋友从广州回来探亲,向他打听,才听说你在铁道部门工作,但详情无法知晓。

“天无绝人之路”,在我们都已经白发苍苍,将近八旬高龄的时候,有一天,我居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是你的外甥,我一听到你的名字,以为他有你的信息,真令我喜出望外。谁知,他竟说,你就在他的身边。原来你通过他返马寻访亲友,真要谢天谢地,你这位远亲居然有办法联络上我。

在这位远亲的安排下我们终于相见了。53年离马,今年恰好一个甲子。

很高兴见到你还很健康,只是耳朵重听,必须大声讲话才能沟通,但,我们对此都没有什么埋怨,因为我们两人都有同感,以为今生今世都没有相见的机缘了。

原来你高中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师范学院深造,毕业后当了教师,可是后来因为教师过剩,你被派到铁道部门工作。由于工作获得领导赏识,被选派到湖南长沙的铁道学院进修两年,课程修毕又重回铁道部门工作,一直到98年退休为止。你还说,你们退休领取全薪的养老金呢!

送别了你,我凄然泪下,“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困扰我国发展的教育问题


困扰我国发展的教育问题

文:江枫

我国独立已经56年,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华文教育问题,更是令华社寝食难安的大问题。

我国很多要人,动不动就说,我国是海外华人杂居国家/地区允许建立华校的非常特殊国家之一。这些人言外之意,是华校能够在此生存,是一种恩赐。我们当然明白这些要人是暗指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泰国、印尼都没有独特华校的创立。

我们必须搞清楚,所提到的这些国家,与我国的情况不全然相同,不可同日而语。泰国不曾沦为殖民地,无需经历全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有将近6540万人,华人只占14%;而印尼曾经沦为荷兰殖民地,在40年代的独立斗争中,华裔参与斗争的比例小,而在总人口2.423亿中,华人仅占3.5%而已。

这两个国家华裔人口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主要的原因是:泰国没有经历独立斗争;印尼虽有剧烈的争取独立的斗争,可是华裔参与的比重小。我国情况全然不同,我国的独立是巫、华、印三大民族肩并肩、艰苦斗争所取得的艰辛成果,而在独立当年,华裔人口占35%。华文教育在本邦地位特殊是有其历史因素的。

有一句名言:“家和万事兴”,而要兴邦旺国何尝不是需要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要是各民族之间常常为了一些课题而争执不休,不但损害国家的元气,而且破坏投资气氛、吓跑大企业的投资者,对国家是未见其利,先蒙其害的。

其实,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不但经济腾飞,而且科技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太空科技的成就是最好的说明),我国执政当局应该有先见之明,允许华教在我国平稳发展,无异是为我国教育增添一份资产。华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是利惠全国人民,而不是独惠华社。我国与中国通商贸易、文化交流需要精通华文的人才。

华校的课程都是依据教育部的课程纲要编制的,国语的教导也符合国家教育当局的规定,当局对华文教育是没有恐惧的理由的。外族子弟若是进入华校求学(目前已有7万多名外族子弟自愿进入华校求学),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不会输于在其他源流学校所获得的,而他们还掌握多一种语文---华文。多掌握一种语文,就等于多长一对眼睛,这是普遍的共识。

因此,华文教育在本邦的发展,对国家是一种可贵的资产,不是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