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
文:江枫
同舟共济这个典故出自【孙子·九地】,是说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年对抗,水火不相容。有一次,这么巧,两国的人民同搭一只小船渡河。起先,两国人大眼瞪小眼彼此仇视。船开到河中央时,恰好刮起大风,船身颠簸不已,看看就要翻覆了。两国人顾不了仇恨,合力救助,终于稳定了船身,大家得以平安渡河抵达对岸。
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为政者本身必须了解同舟共济的意义和精神,不应该为了本身的利益,在种族间散播仇恨种子,以为以分而治之的方法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左右逢源自己就可以成为不倒翁了。殊不知要是因为种族不能和谐,人民互相猜忌,政府就不可能调动全民的积极力量,从事国家的建设工作;而工商各业也不能充分发展,国家的经济怎能繁荣进步?而在国际上,竞争力也输给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只有永远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要成为发达国家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每天在高唱要成为“高收入国家”的调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譬如:养猪业固然是华人的特有行业,若这个行业能获得政府应有的关怀和协助,我国的养猪业欣欣向荣,饲养的猪只足以供应国内需求,我国就可以省却进口外国猪只的金钱,不致流失外汇;更有进者,如果猪只肥美,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可出口,这不就为我国赚取外汇吗?赚取了外汇,也就是充实了国家的经济能量,促进市场繁荣,受惠的是全国人民。
又譬如拨出耕地给农民栽种农作物,只要那个民族的农民,勤于耕作,农产品出产又多又好,既不辜负政府的期望,又足以将过剩的农作物输出国外,为我国赚取外汇,政府就应该尽量拨出耕地给有关农民,无需计较他们是属于什么种族的国民。赚取外汇,丰富了我国的国库,岂不是全国人民都分沾利益吗?何必依民族而分配,令全国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当政者,切忌目光如豆,以为只照顾一个民族,让这个种族富裕进步,富国强民的目标就可达到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他受到忽略的民族,心怀不满,工作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他们生产的质量,无形中,抵消了国家的生产力,缓慢了国家进步繁荣的脚步。
邻国印尼,有一段时期,对当地华人诸多设限,严重的影响到该国的经济发展;苏西洛上台之后,力求补救,对华人的限制放宽了,如今,该国的经济已经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有逐步好转的现象;从他们的一反常态,不急于大量出口女佣的例子,就可见一斑。
同舟共济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同乘一只船,切不可只顾自己坐的这边具有各种便利和设备就好了,别人那边破烂也不理,需知,船要是下沉,船上难有侥幸的人。
(2013年8月22日稿)